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867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5050 分,每题分,每题 2 2 分。分。 )1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的内容应分别是( )A世袭、君主、总统 B世袭、首相、议会C选举、君主、议会 D选举、首相、议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共和制中国家元首是总统,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是选举;德国君主立宪制中国家元首是皇帝,政府首脑是宰相,故 C 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 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

2、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218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 ,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速发展陆路交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8 世纪中后期”为清朝统治时期。A 项,清朝统治者并没有忽视海防,海禁的实施也离不开海防,故 A 项错误;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国内市场不可能进行积极培育,故 B 项错误;C 项,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为“天朝上国” ,物产丰富,不需要扩大海外通商贸易,因而“选- 2 -择了陆地” ,即奉行

3、闭关锁国的政策,故 C 项正确;D 项,该选项是对“选择了陆地”的误解, “选择了陆地”表示清朝通过海禁和闭关锁国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不是加强发展陆路交通,故 D 项错误。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3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C明清八股取士制度值得推崇 D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答案】D【解析】试题

4、分析:根据材料中“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人才辈出”可以看出,孙中山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科举制,他认为科举制不依据门第而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使得人才辈出,故选 D;A 表述错误,BC 与材料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41905 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C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

5、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清政府在立宪派的压力下,考查欧洲宪政。德国君主立宪为虚,君主专制为实。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实际是要维护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年5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中央财政的是- 3 -A.唐朝中书省 B.唐朝节度使 C.北宋三司使 D.北宋通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唐朝中书省是中央的决策部门;节度使是唐朝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宋朝的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

6、判”一职,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6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 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 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 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D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材料“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 、 “115 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 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 师陈锡联部

7、偷袭了阳明堡飞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等信息说明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故 B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太原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体现的是正面战场国共合作抗战的状况,不能体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太原会战国共合作抗日的状况,不能反映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故 A 项错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故 D 项错误;故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7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其中,第五期毕业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期别时间入学人数毕业人数第三期19

8、24101926113001233- 4 -第四期1926319261026802654第五期1926111927833002418第六期1927101929544003970国内战争 政治分裂 外敌入侵 经济停滞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黄埔军校第五期时间从 1926.11-1927.8,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随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故正确;外敌入侵、经济停滞均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故 A 项正确;故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8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

9、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B图一到图二出现的原因是中共左倾错误的结果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D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两幅图一、图二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三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阶段。A 项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长征后中共根据地分布的态势,故 A 错误,B 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故 CD 错误; - 5 -故选 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虎门

10、销烟 北洋舰队“致远号”战舰 义和团旗帜A.反抗外来侵略 B.探索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虎门销烟和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号”战舰的目的不是推翻清王朝,而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排除 BD;虎门销烟、甲午战争和义和团都不属于民主革命,排除 C;虎门销烟反对英国走私鸦片,甲午战争反对日本侵略,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故 A 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0. 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十年史封面。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shi”颠倒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据此推断,这个“十

11、年”应是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过渡时期 D文革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和调动历史知识的能力。颠倒的历史拼音暗喻历史事实黑白颠倒、是非曲直不清,练习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19661976 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所以选择 D,排除 AB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文化大革命11. 小明同学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在网上下载到与之相关的资料,他研究的问题最有可能是事件“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开幕词“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评价“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

12、 6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九次 APEC 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 “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 、 “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12. “1946 年 2 月 9 日,斯大林在一次公开演讲称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容,一场战争不可避免。3 月 5 日,丘吉尔发表针对性的铁幕演说。半岛实际成为冷战实

13、验地。 ”以下符合材料的信息有A “战争”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B “半岛”是指德国C “铁幕演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可同时存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46 年 3 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演说,又称铁幕演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长达 40 多年冷战的序幕,故选 C;“战争”是出战争外的一切对抗手段的冷战,A 错误;“半岛”是朝鲜半岛,排除 B;D 选项表述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13.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

14、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俄罗- 7 -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都是世界上几个大的经济实体,这说明当今世界由一国决定别国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国际事物要由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实力强的多个国家来裁决,

15、充分说明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选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A、B 错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C 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4. 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 ;“人民”迫使其“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 ,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A直接民主 B人民民主 C分权制衡 D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其“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 ,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约翰亚当斯主张美国应实行分权制衡,因此选 C;AB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1787 年宪法15.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