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842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72016-2017 学年度下学期学年度下学期 3 3 月考月考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

2、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

3、”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 “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 、 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

4、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2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 ”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

5、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 ,有删节)1.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C. 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 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

6、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2.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B.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C.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D. 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

7、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3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B. 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C. 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 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8、答案】1. A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原文“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选项缺少限制范围, “一般观念上都”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本题 B 选项属于缺少限定范围。2. 试题分析:递进关系错,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3. 试题分析:

9、A 项,强加因果,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B 项,曲解文章,文中重点强调一致性而非不同。C 项,将“已然”当“未然” ,原为“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梁思礼与梁启超解璋玺梁思礼生于 1924 年 8 月 24 日。这一年,或可称为梁启超的“灾年” 。他的第一任夫人李蕙仙因病离世,而丧事初了,爱子又远行留学。因而老年得子,算是给他一点难得的慰藉,于伤痛之中还能体会到人生未尽之乐。4梁启超固深爱着他的九个儿女,但爱小儿子梁思礼尤甚。这种人之常情是不难为人所理解的。他称小儿子“老 baby(老白鼻) ,在写给儿女的信中常

10、常提到这个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的小儿子,以至于姐姐、哥哥们责怪“爹爹信中只说老白鼻不说别的弟妹,太偏心” ,结果,梁启超特意在信中写了一大段文字,专讲达达、六六、司马懿(七女)的近况。不过,梁启超并不回避他是“专一喜欢老白鼻”的。他注意到老白鼻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变化,不到两岁,就已经“一天到黑手不释卷 ”了,而且能唱“葡萄美酒” 。梁启超在饮冰室读书、写作时,是不允许孩子们来打扰的,但老白鼻是个例外,每天“总来搅局几次” ,梁启超不仅不恼,甚至“盼望老白鼻快来” ,因为老白鼻的到来,恰恰是他“最好的休息机会” 。过生日了,大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就叫老白鼻代表姊姊、哥哥们拜寿。老白鼻也乐得如此,居然“

11、一连磕了几十个响头,声明这是替亲家的,替二哥、三哥乃至六姊的” ,而作为父亲,他在信中告诉大孩子们, “我都生受你们了” 。这种父子之间其乐融融的场面,不仅儿子是天真烂漫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和蔼可亲,一团孩子气呢。梁启超病逝时梁思礼只有四岁半。母亲与姊姊、哥哥们合力供他读完了小学、中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母亲筹措了四百美金,送他到美国求学。其实,梁启超早在 1925 年为几个孩子预筹学费时曾说过:“至于老白鼻那份,我打算不管了。到他出洋留学的时候,有姊姊哥哥,还怕供给他不起吗?”然而,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姊姊、哥哥们陆续流落大后方,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顾及远在天津的这个小弟弟?梁思礼到美国后

12、,考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由于家道中落,要靠家庭资助完成学业已不可能,他只能靠自己打工赚钱,交学费和维持生活。 “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苦斗精神,在国外打工读书,在饭馆里洗碗碟,在游泳池当救生员,他什么都能干” ,苦读了八年。在 1945 年从普渡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梁家子弟没有不是心怀报国热忱的,虽然著名的无线电公司 RAC 向他发出了邀请,并许诺优厚的待遇,但父亲的话言犹在耳:“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 ”于是,他毅然谢绝了美国公司的邀请,和姊姊梁思懿同船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几十年来,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屡败屡战,排除万难

13、,终于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的航天大国,梁思礼作为开拓者中的一人,功不可没。1987 年,他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3 年,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梁氏一门三院士中的一位。(选自新华文摘 ,有删改)5【注】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有九个子女,除梁思礼外,还有两位院士:梁思成,建筑学家;梁思永,考古学家,均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此外,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梁思庄,图书馆学家;梁思达,经济学家;梁思懿,社会活动家;梁思宁,曾参加。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 1924 年是

14、梁启超的“灾年”:妻子因病去世,丧事初了,爱子远行留学。梁思礼的出生,消解了他所有的抑郁情绪。B. 梁思礼也许没能直接受教于梁启超,但梁启超给他的童年创造了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他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自会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熏陶。C. 梁启超在写给儿女的信中常常提到讨人喜欢的小儿子,以至于哥哥、姊姊们责怪父亲不 关心出国的子女,但是,梁启超没有作回应。D. 梁思礼历时几十年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航天大国。同时,因贡献突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梁氏一门三院士中的一位。5.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梁思礼具有哪些精神品质?6. 每当我们追念起梁启超继而谈到“一门三院士,

15、九子皆才俊”时,心中总是为梁启超对儿女的成功教育而叹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 5. 热爱祖国。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废待兴,梁思礼学成后,毅然谢绝了美国公司的高薪邀请,回到祖国的怀抱。克难攻坚、勇于拼搏。几十年来,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屡败屡战,排除万难,终于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自力更生、勤奋刻苦。在美留学 8 年,梁思礼从未得到过家人的接济,寒窗苦读,获得博士学位。 6. 爱子情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梁启超对儿女充满着深沉而强烈的父爱,家庭气氛轻松活泼;给子女的书信中充满真挚的爱,这爱变成一种力量,注入了孩子们的生命。重视对子女的学业培养,大力支持子女出国求学。夫人逝

16、去,丧事初了,仍然让爱子出国求学;预筹孩子们出国留学的学费,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教育子女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大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就叫老白鼻代表姊姊、哥哥们拜寿。梁启超为几个孩子预筹学费时曾将梁思礼托付给他的哥哥姐姐。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 ”在梁启超的爱国教育下,梁思礼和姊姊梁思懿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解析】4. 试题分析:A 项“消解了他所有的抑郁情绪”错,原文是“算是给他一点难得的慰藉,于伤痛之中还能体会到人生未尽之乐” ;C 项“不关心出国的子女”错误,原文是“梁启超6固深爱着他的九个儿女,但爱小儿子梁思礼尤甚” ;D 项“同时”表述不当,而且, “梁思礼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不是只有“他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这一个原因。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人物关系的分析,也涉及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本题解答的方法是:找出文中写了几个人物,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快速通读全篇,抓住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点段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