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78335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47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 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 新装备和新产品, 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28%,实现节能量 6.9 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 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

2、务。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 70 亿吨、再生资源 12 亿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 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 4 万亿元。未来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2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也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我国工业总体上尚未

3、摆脱高投入、 高消耗、 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本增效,有利于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工业绿

4、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高3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标准引领。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研发推广核心关键绿色工艺技术及装备。加快完善工业能效、水效、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依法实施绿色监管,引导绿色消费。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发挥政府在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5、,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机制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在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造存量,优化增量。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鼓励使用绿色低碳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强化绿色设计,加快开发绿色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重点行业、企业和区域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绿色发展,加快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提升。(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

6、程的普4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工业能源消耗增速减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继续下降,部分重化工业能源消耗出现拐点,主要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工业行业碳排放量接近峰值,绿色低碳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下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稳步上升。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及装备基本普及,钢铁、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二氧化

7、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显下降,高风险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绿色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绿色产品大幅增长,电动汽车及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与服务等绿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绿色设计与评价得到广泛应用,建立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和千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普及万种绿色产品,主要产业初5步形成绿色供应链。专栏 1“十三五”时期工业绿色发展主要指标指指标标20152015 年年20202020 年年累计降速累计降速(1) 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8 吨钢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572560 水泥

8、熟料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12105 电解铝液交流电耗(千瓦时/吨)1335013200 炼油综合能耗(千克标准油/吨)6563 乙烯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816790 合成氨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3311300 纸及纸板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530480 (2)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 (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 (4)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 (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573 其中:尾矿(%)2225 煤矸石(%)6871 工业副产石膏(%)4760 钢铁冶炼渣(%)7995 赤泥(%)410 (6)主要再生资源回

9、收利用量(亿吨)2.23.5 其中:再生有色金属(万吨)12351800 废钢铁(万吨)833015000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亿台)46.9 废塑料(国内) (万吨)18002300 废旧轮胎(万吨)550850 (7)绿色低碳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1215 (8)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7.825 (9)绿色制造产业产值(万亿元)5.310注:本专栏均为指导性指标,大多为全国平均值,各地区可结合实际设置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加快实现节约发展(一)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加快实现节约发展坚持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降本增

10、效,加快形成绿色集约化生产方6式,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推进结构节能。把优化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作为新时期推进工业节能的重要途径,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以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积极运用环保、能耗、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大力推进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

11、,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或企业实施煤改气或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广绿色照明。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在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窑炉等重点用煤领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以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应用为手段,强化技术节能。全面推进传统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提升专项行动, 加快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 无球化粉磨、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继续推进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能效提升工程,组织实施空压机系统能效提升计划。围绕高耗能行业企业,加快工艺革新,实7施系统节能改造,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推广电炉钢等短流程工艺和铝液直供,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

12、、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提升产品的轻量化水平,推广复合材料、轻合金、真空镀铝纸等高强韧度新型材料,推广超高强度钢热冲压成形技术、真空高压铸造、超高真空薄壁铸造等轻量化成形工艺。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供热及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利用钢铁、化工等行业企业的低品位余热向城市居民供热,促进产城融合。实施工业园区节能改造工程,加强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推进集中供热制冷。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提升管理节能。贯彻强制性能耗标准,在电解铝、水泥行业落实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价格政策。推动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将能源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定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和对标,发掘节

13、能潜力,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实施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提升。围绕中小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节能服务公司进企业活动,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意识和能力。 加强工业节能监察, 组织开展强制性能耗、能效标准贯标及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等监察,实施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专项监察和督查,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支持完善硬件设施、开展业务培8训,切实履行监察职能。专栏 2能效提升工程重点行业系统改造。钢铁行业实施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烟气循环等技术改造;有色行业实施新型结构铝电解槽、铝液直供、富氧熔炼

14、等技术改造;石化化工行业实施炼化能量系统优化、烯烃原料轻质化、先进煤气化、硝酸生产技术提升等技术改造; 水泥行业实施高固气比熟料煅烧、 大推力多通道燃烧等技术改造;造纸行业实施纸机高效成型、高效双盘磨浆机等技术改造;纺织行业实施小浴比染色、氨纶单甬道 64 头纺丝等技术改造。高耗能通用设备改造。在电机系统实施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高压变频调速等技术改造。在配电变压器系统实施非晶合金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等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信息技术。实施工程机械、农机、内河船舶用柴油机能效提升改造。到 2020 年,电机和内燃机系统平均运行效率提高 5 个百分点,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 20

15、%。余热余压高效回收利用。在自备电厂实施烟气系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超临界混合工质高参数一体化循环发电等技术改造。 推广矿热炉高温烟气净化回收利用、冶金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同轴机组应用、螺杆膨胀动力驱动等技术。到 2020年,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 8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焦化、煤化工行业重点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加大资源加工转化深度,推广整体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 、焦炉煤气制合成氨、甲醇或天然气及煤粉气流床加压气化等技术。 工业锅炉优先实施高效节能技术改造或清洁能源替代。工业窑炉重点推进全(富)氧燃烧、蓄热式燃烧、燃料替代及余热利用等技术改造。园区系统节能改造。 开展风能、 太阳能等

16、分布式能源和园区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实施园区绿色照明改造, 建设园区能源管理中心,加强园区余热余压梯级利用,推广集中供热和制冷。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在重点用能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开展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定期发布领跑企业名单及其指标,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发布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 。9(二)扎实推进清洁(二)扎实推进清洁生产,大幅减少污染排放生产,大幅减少污染排放围绕重点污染物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广绿色基础制造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促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减少有毒有害原料使用。修订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目录,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推进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推进电器电子、汽车等重点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继续实施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强化汞、铅、高毒农药等减量替代,逐步扩大实施范围,降低环境风险。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计划,在涂料、家具、印刷、汽车制造涂装、橡胶制品、制鞋等重点行业推广替代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