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67760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案教案 一、案例背景一、案例背景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二节(建立工作簿)中的第五小节内容。它是前面几节尤其是数据计算的延伸,并贯穿了 EXCEL 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学生能够使用公式与自动填充顺利、快捷、准确操作 EXCEL 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本节的重难点在于概念的掌握以及“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二、教学设计目标二、教学设计目标从教材上看,对学生的操作要求不是很高,要求达到理解并会操作,但是本节对于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的分析能力相当重要,因此上课应深入浅出

2、,重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故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以及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能区分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不同用法;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情感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上网查询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三、教学设计思路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牵涉到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往往一下很难区别,因此不能将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一个两兄弟对话的例子自然导出,富有新颖性,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充分利用苏亚星多媒体电子教室的

3、广播、转播、监控、文件传送等功能,综合使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驱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以此实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锻炼,利2用网络查找有关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查询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素材的选择上,以第 14 届亚运会奖牌榜为例,除能达到其它例子所具有的教学功能外,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实现德育在课堂上的渗透。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课前准备:学生一人一机以各自的用户名登录到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系统。一、引入:通过幻灯片广播以下小片断:1、小鹏和小

4、飞是两兄弟,小鹏 7 岁,小飞 4 岁。有一天,小飞不想当弟弟了,他就对小鹏说:“我要当哥哥” 。小鹏:“可我比你大啊?”小飞:“没关系,再过三年我就跟你一样大,四年后我就是哥哥了。 ”小鹏:#!$%#(哑然状)请学生分析小飞错在哪里?得出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物是同时变化的,它们保持一个相对值不变,而在我们所使用的 EXCEL 中,也同样有这样的例子。二、新课: 1、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 将例题传送到所有学生的机器,让学生打开,完 成任务 1、2、3,即先用公式求出我国的奖牌总数, 再自动填充其他国家的总分,比较总数单元格的异 同(通过屏幕转播,分别指定几个学生答题) 。得出 相对引用和相对

5、地址的定义: 当对公式进行自动填充时,所新得到的公式会随 着不同的行列而变化,这种自动变化的引用称为相 对引用。 相对引用是用单元格之间的行列相对位置来描述观看屏幕上的幻灯片分析小飞的错误逻辑, 得出结论,他没考虑到 三年后他哥哥也会长大 三岁。完成任务 1-3,思考回 答问题4的,比如左边三列、上两行等,相应的地址就是相 对地址:如 B11、C12 等。 2、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 要求学生完成任务 4:用公式算出中国的金牌数 占金牌总数的百分比,百分比=金牌数/金牌总数 *100,再完成任务 5:用拖曳(或双击)自动填充柄 来自动填充其他国家的金牌数百分比,结果出现 “#DIV/0!” ,解释

6、一下这是因为除数为 0 的提示, 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奖牌总数放在 B16 单元 格,在计算第二个国家时便成了 B17 单元格。提出 任务 6:要在使用自动填充时 B16 单元格始终不变, 用什么办法?引导学生采用在单元格的行列标号前 在“$”符号,即$B$16,由学生重新计算,得出正 确结果。总结出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的定义: 绝对引用指在复制公式时所引用的单元格始终不 改变的引用。其对应的地址是绝对地址。用行列号 前加$表示,如$A$12。 3、混合引用 混合引用即既有相对引用又有绝对引用,如 $A12、A$12,引导学生注意其区别。 小技巧:在编辑栏中的单元格名称上按一下左键, 使光标

7、处于输入状态,按 F4 键,可在相对地址与绝 对地址之间进行切换(共有四种状态)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题,并上交) 4、网上资源: http:/ 互联网上最好的搜索工具 http:/ 电脑学苑三、小结 分析学生几个学生的作业,总结出相对引用和绝 对引用在 EXCEL 中各有用途,通常情况下要使用相 对引用,所以 EXCEL 把它设为默认值。在使用时要 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选择,主要注意“$”符号的使 用。四、作业 上网查询有关混和引用的资料,设计一个包含混 和引用的简易表格。完成任务 4-6,思考回 答问题思考并回答混合引用的 用法练习小技艺的操作提交完成任务后的例题 上网查找相应的学习资 源。4

8、五、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五、信息资源及工具的应用本节课教学过程是在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系统环境下完成的,另外通过 Internet 获取了大部份材料和信息资源,信息来源网站主要网站有:搜索引擎 ,电脑学苑 http:/ 六、教学后记六、教学后记本节课内容并不复杂,通过课堂交互式的讲解与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操作。课堂的教学过程能够较好地符合既定的教学思路,由易而难,环环相扣,比如绝对引用的概念就是在相对引用无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时候自然引出的,体现了程序设计时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绝不能把信息技术课上成计算机操作培训课,后者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而前者除了这一基本要求外,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那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德育在课堂上的无缝渗透” 。当然,信息技术课要进行德育的渗透并不是说在上信息课时额外抽出几分钟进行德育教育,而是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这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有针对性的素材和严密的教学设计来实现。在本节课中,我并不采用常见的牵强的枯燥无味的数据例子,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教育性的第 14 届亚运会奖牌榜的例子,这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 EXCEL 处理实际问题的认识,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数据中获取了更多的信息,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