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报警联动实训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77305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报警联动实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消防报警联动实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消防报警联动实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消防报警联动实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消防报警联动实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报警联动实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报警联动实训(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消防报警联动实训设备2目 录消防报警教学实验平台.31.1 系统概述.31.2 消防报警系统的组成.31.3 典型实验内容.5(1)实验 1: 电子编码器的使用 .5(2)实验 2: 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安装和使用 .7(3)实验 3:智能电子温感探测器的安装和使用.9(4)实验 4:火灾显示盘的安装和使用.10(5)实验 5:编码手动报警按钮的安装和使用.13(6)实验 6:编码单输入模块的安装和使用.15(7)实验 7:编码单输入/单输出模块的安装和使用 .17(8)实验 8:编码火警声光讯响器的安装和使用.19(9)实验 9: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使用.21(10)实验 10:监测现场报警

2、信号实训.25(11)实验 11:消防联动控制.26(12)实验 12:基于 LonWorks 技术的消防报警系统使用.273消防报警教学1.1 系统概述消防报警系统的基本职责为:控制中心对探测回路进行巡测,当某一探测区域内着火,该处 的探测器采集到现场信号,并立即把信号发回控制中心的控制器,控制器将此信号进行判断,若确 认着火,控制器则向火灾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火灾应急广播。另外很重要的是必须有效地通过 联动控制器向需要联动的消防设备发出执行信号,并切断非消防电源,消灭初期火灾。在本实验平 台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消防报警系统与 IBMS 系统的集成,故增加了 VCN 网关,把火灾报警主机 连

3、接到 LonWorks 网络,使用户可以在整个系统的 IBMS 软件中监控到消防设备状态,及时发现险 情,并采取有效措施。1.2 消防报警系统的组成1 控制中心 根据规范要求控制中心为双电源供电,以确保供电可靠。控制中心内主要设备为火灾报警主机、 多线消防联动控制器、总线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电话总机、火灾广播设备、消防联动电源、自备 电源等。 从原理上讲,无论是区域报警主机还是集中报警主机,都是遵循一样的工作模式,既收集探测 源信号输入单元自动监控单元输出单元。报警主机从职能上分为输入单元既探测系统和输出 单元既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火灾报警主机的输入单元,是通过信号线与探测回路联络的,它不停地

4、对建筑物里每一个探测区域进行巡测,读取现场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从 工作原理上讲,火灾报警主机的自动报警是模拟量传输式分布智能系统,其主机智能与探测器智能 两者相接合,又称为全智能系统。所谓全智能系统也就是在整个系统中,不仅控制器具有分析能力, 探测器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它先经过自己的分析后,再把这些信息发给控制器。控制器收到探 测回路发来的信息后,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完成更复杂的判决并显示出来。由于各探测器使 用环境不同,使用一段时间后所受污染不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误报的因素。为减少甚至避免上述 情况影响,配合智能探测器,控制器运用了模糊控制的相关技术,实现了自动测

5、试功能,也就是控 制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报警预设阈值,系统能对探测器回路送来的火灾探测参数进行分析运算,自 动去除环境影响,同时控制器还具有存储火灾参数变化规律曲线的功能,并与现场采集的火灾探测 参数比较,来确定是否报警。根据本工程的建筑平面,各层的探测点数、联动点数,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共给出 14 个探 测信号回路,其中附楼 3 个,主楼 11 个。每个回路使用容量控制在 8085之间,这样有两个 好处,对于控制器运行会较稳定,对于建筑物内的格局在二次装修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探测点数增 加时,整个系统的变动不大。 2.基于 LonWorks 技术的消防报警 VCN 网关(可选) VCN 网关可

6、以实现 RS232 数据到 LonWorks 网络的转发,从而使消防报警系统集成到 IBMS 系统 中,实现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的联动。 3.探测回路探测回路包括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比如智能型 感烟探测器,它是点型光电式减光型探测器,它与以往的开关和模拟量探测器不同。以往的探测器 仅仅根据探测器探测的参数是否达到某一阈值来确定是否报警,起触发器件的作用,而这种智能型 感烟探测器是基于新型单片机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智能型探测器,此探测器内置单片机,具有现场参 数采集能力,不再起触发器件的作用,而是产生一个与火灾现象成正比的测量值,提供给控制器分 析火

7、情、判别,从而降低误率,同时具有自诊功能,可以根据应用场合不同随时修改探测器的报警 灵敏度觉阈值,另外光电式探测器内没有放射元素的存在,因此杜绝了探险测放射泄漏,对人体的 伤害及环境的污染,故是一种环保型产品。 手动报警按钮在火灾报警系统中是探测器的补充。主要用来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失灵时,采用 人工手动报警方式向消防控制室报火警。 4.消防联动控制系统4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就是前面提到的控制中心输出单元,是它向消防设备、非消防设备发出控制 信号的,是在对火灾确认后的处理单元。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这一职能决定了它工作可靠性是相当重 要的,直接关系到消防灭火工作的可靠性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消防工作灭火

8、工作的成败。消防报警联动实训设备网络图消防报警联动实训设备网络图 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编号 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JTY-GD-G31A 智能电子温感探测器JTW-ZCD-G3N1B 探测器通用底座DZ-022 编码手动报警按钮J-SAP-84012CD 编码单输入模块LD-83002GH 编码单输入/单输出模块LD-83013IJK 编码火警声光讯响器HX-100B1F 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JB-QB-GST2001Q 火灾显示盘ZF-5001E 电子编码器BMQ-21 DC24V 指示灯2OP DC24V 风扇1N 自锁按钮2LM 继电器3 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坏件)JTY-GD-G31 编码

9、手动报警按钮(坏件)J-SAP-840215编码模块底座(坏件)2 消防电话专用模块(坏件)1 消火栓报警按钮(坏件)LD-84031 火灾报警教学实验平台主要部件清单1.3 典型实验内容 (1)实验 1: 电子编码器的使用电子编码器图电子编码器图 1 1)概述)概述 GST-BMQ-2型电子编码器(以下简称编码器)可对电子编码的探测器或模块进行地址号年号批 次号灵敏度类型号的读出和写入对数字化总线从设备实现灵敏度级别设备类型逻辑地 址的写入和年号批次号序列号设备类型灵敏度级别的读出还可以实现对火灾显示盘地 址灯的总数及每个灯所对应的二次码的编写与读出 2 2)特点)特点 该编码器采用手握式结

10、构外形小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可对公司生产的多种编码型产品进行编码 四位段码式液晶显示显示直观 低功耗睡眠和自动关机功能 电池欠压指示功能 3 3)技术特性)技术特性 电 源1 节9V 叠式电池 工作电流 8mA 待机电流 100 A 使用环境 温 度-10 +50 相对湿度95 40C 2C 尺寸164mm 64mm 24mm61 电源开关 2 液晶屏 3 总线插口 4 火灾显示盘接口(I2C) 5 复位键 6 固定螺丝 7 电池盒盖 8 铭牌 其中各部分名称和功能说明如下 电源开关完成系统硬件开机和关机操作 液晶屏显示有关探测器的一切信息和操作人员输入的相关信息并且当电源欠压时给出指示 总线

11、插口编码器通过总线插口与探测器或模块相连 火灾显示盘接口(I 2C) 编码器通过此接口与火灾显示盘相连进行各灯的二次码的编写 复位键当编码器由于长时间不使用而自动关机后按下复位键可以使系统重新上电并进入工作状 态 固定螺丝将编码器的印制板固定好并且将编码器的前盖和后盖安装在一起 电池盒盖内部放置电池 铭牌贴于编码器背面 5 5)使用及操作)使用及操作 1 电池的初次安装 按照电池盒盖上所标方向打开电池盒后盖将电池正确扣在电池扣上装在电池盒内盖好后盖 2 电池的更换 如果液晶屏前部有LB 字符显示表明电池已经欠压应及时进行更换 注意更换前应关闭电源开关从电池扣上拔下电池时不要用力过大注意更换前应

12、关闭电源开关从电池扣上拔下电池时不要用力过大 3 系统连线 与探测器模块连接将连接线的一端插在编码器的总线插口内如图1 所示的3 处 另一端的两个夹子分别夹在探测器或模块的两根总线上 与火灾显示盘连接将鼠标插头一端插在编码器的I2C 插座内如图1 所示的4 处 另一端的连接器头插在火灾显示盘的连接器座上 4 开机 将电源开关拨到开的位置此时在液晶屏上显示H001 表明工作正常 5 自动关机的复位 当编码器由于长时间不用自动关机后按下复位键可以使系统重新上电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5)应用方法 编码器可对探测器的地址码设备类型灵敏度进行设定,也可对模块的地址码设备类型输入设定参数 等信息进行设定,将编码器与探测器模块总线相连,开机后可对编码器做如下操作实现A读码 按下“读码”键液晶屏上将显示探测器或模块的已有地址编码,按“增大”键将依次显示脉宽、 年号、批次号、灵敏度、探测器类型号、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