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百年电缆踪迹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567500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8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百年电缆踪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追寻百年电缆踪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追寻百年电缆踪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追寻百年电缆踪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百年电缆踪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月日,参考消息第版以两岸“电信丝路”今何在为题,报道了台湾有关方面寻找晚清刘铭传铺设的海底电缆一事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关注。我们通过查找史料和访问专家学者,对这条多年前联系海 峡两岸的“电信丝路”有了初步的掌握和了解 追寻百年电缆的踪迹王尊旺陈道章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取了香港,迫使 中国开放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为了加快信息传输,英国人在上海与香港之间敷设水线海底电缆,路经五口通商地厦门、福州,福州地方的水线就近接到 闽江口的川石岛,英国在岛上设立了大东电报公司办事处。于是,香港和上海的海底电缆分成了上海一川石岛、川石岛一香港两线,在香港接上印度一新加坡线,直通英国首都伦敦。“电信丝路”的酝酿和

2、开通年,日本借口琉球漂风难民被台湾少数民族所杀,派兵人从今台湾恒 春登陆,企图占领整 个台湾 岛。清政府派遣船政大臣沈葆祯为钦差赴台湾专门处理 此事。同年月,沈葆祯以马尾船厂生产的战舰为主,组 成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赴台,与日军周旋。当时军情紧急,但沈葆祯一直苦于信息不通,他主要是通过英国大东电报打探有关军情。此时他深感电报的重要性,上奏主张自己设置 电缆,借以沟通台湾和大陆的信息,“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奏折很快得到清政府的批准,“所请设电线通消息,亦 著沈葆 祯 等 迅速办理”。当时海上航行,按照传 统路线,福州到台湾要先经过厦门,再渡海由台湾南部登陆,所以架设电缆当

3、初也是按照这 个线路设计的。沈葆祯到 台湾后,经过实地勘察,了解了地理情况,摸清了海道底细,他开始设想另外开辟一条海底电缆的线 路从台湾府城今台北市一沪 尾今淡水一白沙一福清万安寨一马尾,从马尾接上原 来的陆线通到福州,并进而连接北京。丹麦商人得知沈葆祯的 计划后,立即通过各种手段联系有关方面,抢先承包海 峡两岸的布缆工程。在施工中,他们以次充好,高价出售他们 的低劣产品,船政拒不此同时,随着中国在台湾战备的加强,日本也被迫撤兵,台湾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铺设电缆的工程也被搁置起来。年月,沈葆祯从台湾回马尾,不久即被调任 两江总督,第 二任船政大臣丁日昌到任 后,全力继承前任之余绪,力倡设立电缆

4、和开办电报学堂。“轮船、矿务、电线三者必须相辅而行,无矿物则轮路缺物转输而经 费 不 继,无电线则轮路消息 尚缓而呼吸不灵,”他还主张自力更生,培养 自己的科学人才,用中国人 发展 中国的电信事业,“倘于理 有窒碍难通 之处,即翻译泰西电报全书以穷奥妙,或短期雇佣 一、二洋人,将来把洋字改译汉字,作通报军情、货价之用,然后我用我法,遇有紧急机务,不致泄露。”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丁日昌派到闽襄办洋务的唐廷枢与丹 麦 大北公司签订了通商局延请丹国电线公司教习学生条款,聘请大北公司工程师 来马尾担任教习。电缆线从机房沿图中的凹抽延伸到入海口。报学堂,月日开学,这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校,设电气、电信和制造

5、电线专业。其生源主要来自船政学堂 的毕业生,并到广东、香港招收了一批粗通英语的青少年,总共余人。年初,已调任福建巡抚的丁日昌为 实现台湾当时台湾称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的电信建设,决定“拟将省城前存陆路电线移至台湾,化无用为有用,一举两得,并拟即派学生六品军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先由旗后今高雄造至府城,再由府城造至鸡笼基隆。”在该请示得到批准后,丁日昌随即命令游击沈国先负责办电报,苏汝灼、陈平国到台湾府城专 责工程技术,负责勘测府城至旗后、安平 今台南市线路。同年月,福州船政制造的“飞云”号运 载电缆器材抵台,月开始架设旗后至安平线,全长华里,月日架设完毕。积累了架线经验,有关 方面便酝酿自

6、己动手敷设海底电缆,不过这次是把旧方案略加调整,不从福清万安寨过线,而是直接从淡水过 海峡,到川石岛上。川石通马尾、福州的电线,起点在川石 水线房,越山到芭蕉尾,引电缆下水,经粗芦岛,再设陆线到 岛西狮山,从狮山渡海,在福建连江官岐南部登陆。自此一路陆线经长门、馆 头、亭江、闽安镇至马尾,从马尾通往福州。然而,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该海底电缆的敷设一直到刘铭传主政台湾时方才完成。刘铭传抵达台湾后,大力整顿台湾的各项事业。同时,他明确地认识到,“台湾一岛孤悬海外,来往文报,风涛阻滞,每至匝月兼旬,音信 不通水陆电报,实为目前急务,必不可缓之图。”他决心 敷设沪尾一川石的水线。经过与外国公司一番艰

7、苦的谈 判,最终由怡和洋行承办 购 买原材料的业务,他派人与 福州船政联系,任用船政电 报学堂毕业生为技术人员。年月刘铭传派人重新勘察有关地形,月,电缆运抵台湾,船政派出炮艇“飞捷”号,稍加改装作为水线船。一切前期工作完成后,刘铭传随即派人测量有关海道,安放川石至沪尾的水线,分设川石、沪尾两个电线房,共花费余万两白银。该线路全长海里,月中完工,月日投入使用,对外营业。年闰月,福州出版的闽省会报报道了海峡两岸 即将开 通海底电缆之事,“淡水之水电线则径达福州省城,并不接至厦门,有事电传则有福省转达,伺候海中孤岛传递音信亦可捷,于影响较之从前之动多睽隔者,岂可同日而语哉”。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安装

8、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技术人员用的也都是中国人。可以说,这是福建般政创办以 来继保卫台湾之后,为国家立的又一新功。海底电缆敷 设成功,缩短了海峡两岸的距 离,沟通了两岸人民的感 情,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收益不少,影响巨大,可与西北的古丝绸之路相媲美,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自舞黝,省电信工 人 代表到南京国 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外交部等处请愿,要求收回外国人在中国沿海设置的水线管理权,福建省电信职工于月日召开大会,贴出巨幅标语,指出大东、大北公 司是外国人侵犯我国电信主权的机构,应如期撤回,要收回大东公司福州至川石的陆线及大北公 司经营的厦 门至鼓浪屿的水线。斗争于年年底取得胜利,福州大东

9、电报公司的经营权被收回。台湾至淡水一线,原由日本委托大东公 司代为管理,在大东公 司的营业权被我们收回后,这条线路自然再也无法经营。年年底,福建省电信职工会派遣陈贻衍及工会执委、共产党员施希颜等前往川石岛,要大东电报公 司交出海底电缆的一端,接人中国 电报局,恢复与淡水的通讯。大东公司借口淡水线是日本的财产,没有日本政府命令,不能交 出,还说水线在水线房内,自有条约保障。工会代表认为水线房在中国境内,中国有权处理。年元旦零时,代表们带领职工林定裕等找出水 线 房外海底电缆,用斧、凿砍断,封好电缆的线 头,自此两岸 电缆中断。正如台湾知名人士林瑞图所说,“这条电缆就像台湾和大陆的文化脐带”,“寻

10、找它,就是要让台湾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消息传到大陆以后,有关方面也开始了追寻的脚步。笔者和 有关方面的人员曾经亲赴福州 川石岛考察,经过仔细的查寻,我们得出了这条电缆的初步轮廓。川石方面电缆登陆点在离海滩数百米处的东向 山腰上,旧水线房目前还保留有断垣残壁,立体结构 占地约平方米。在年出版的中华最新形势图上,我们发现它还标识出 了这条海底电缆。根 据马尾船政学校老校友、老航海长王祖清先生提供给我们的海图所标出的位置可以看出,海底电缆从川石水线房下水后,为避开铁板沙,沿川石海岸南下至岛的南端,在大约北纬度零分,东经度分左右折而向东,经铁板沙、外栏江沙从马祖南端刘泉与 白泉列岛间经过,沿北纬度

11、与度之间 向淡水方向延 伸。根据海图的标识,淡水方面的登陆点可能在沙仓海水浴场马路转弯处,那里有十多处建筑物,叫“海水电”或“海底电”“电信丝路”的中断川石一淡水海底电缆建成营业之后,一直正常运营。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了马关 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该条水线亦于次年以万两白银贱价卖给日本,这条线路改由日本人管理,日人委托大东公 司代为经营福州业务,由大东公 司抽取回扣。当时清政府承认大东公司在川石岛上的 经营权,并又重新架设了一条 自川石岛到福州仓前山的专用 电缆。年以前出版的福建省地图中,在列举川石岛条海底电缆时,这一条被称为“日至淡水线”,竟承认它是日本的,这是旧中国一个极大

12、的耻辱。五四运动以后,民智已开,到处引发收回帝国主义在华各种特权的斗争。大东、大北电报公 司在华的特权按照当时签订的福州 电线合同,应当于年到期,理所当然的要收回。当时南京国 民政府交通部虽然组织了“国际 电信交涉委员会”与二公 司谈判,但慑于国外的压力,竟又偷偷地与他们签订续约,计划将合同延长年。这激起了广大人 民特别是沿海电信员工的强烈 反对。福州电信员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收回大东电报公司营业 权和收回川石一淡水线经营权的斗争。福建省电信职工工会派 遣工 会主席陈贻衍、执委林则柄前往南京、上海等地联络河北、江苏电信工 人共同斗争。年月日,三寻找“电信丝路”年初,台湾沪尾文史工作室开始寻找这条 电缆的踪迹,一时兴起热潮,台湾政坛人物、电信职工、文史工作者、民 间文化工作者纷纷加人寻找电缆的行列,加拿大人史康迪也加人这个队伍。附记我们不揣冒昧,抛砖引 玉,希望能得到更多的 资料印证。重 温一百多年前两岸通话的实况,完我台湾同胞的寻根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