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3755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东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东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东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东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试题(含解析)(含解析)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本试题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本试题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 8 8 页。时间页。时间 15015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50150 分。分。2.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7070 分)分)现代文阅读(35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2、列小题。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不乏“工匠精神”。近代以来,中国“工匠精神”之所以会迅速消失,显然与大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以及精英教育的“去技能化”等多重因素有关。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仁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仁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

3、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流传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在同行业不同行帮间,也讲究各有各的地盘,不得相互侵吞,以免造成行帮间的无序竞争。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没有信仰,就算再好的技艺也难传承下来。古代工匠们一定要祭祀自己的行业祖先神。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都会通过增加人手来加强行业监管,但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说这是一种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行业管理模式,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4、。如为维护行业铁律,会员入会、拜师,都会举行专门的祭祖仪式。谨守行规、尊师敬祖、团结同仁,已经成为这些仪式的核心内容。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就是饭碗。传下了手艺,就等于传下了家产,传下了财富。- 2 -为防止财富外流,在没有专利的年代,匠人发明了一系列保护自身利益的办法。如在匠人中广泛流传的老虎拜猫学艺的故事,讲的就是如遇不淑弟子,如何保护自身权益的问题。但是,出于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徒弟是不能不收的。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

5、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社会中,很多行业生产都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如果说“手艺”也是财富,按小农经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准则,这份财富只能传给一代又一代的本家族的长子。这种看似自私与狭隘的做法,实际上是古人对切身利益的一种“自我保护”,与当下的“专利申请”并无本质区别。人们凭借着这些秘不传人的祖传技艺,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为家族赢得了利益。( 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会是一种行业组织,它通过共同信仰组织团结行业同仁,增强行业同仁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抗风险能力。B. “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指调

6、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意跳槽改行。C.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创造一个行业神作为行业内部的共同信仰,是一种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行业管理模式。D. 为维护行业铁律,会员入会、拜师,都会举行专门的祭祖仪式,仪式核心内容包括谨守行规、尊师敬祖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行业组织不但在行业内部制定自己的“行规”,而且还与其他不同行业和不同行帮一起遵守流传的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B. 传统技艺的传承固然需要增加人手来加强行业监管,但行业神的创造使行业内部有共同的信仰,这就更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C. “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说的就是“工匠

7、精神”的文化支撑,因为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D. 老虎拜猫学艺表明匠人们在遇到不淑弟子时懂得保护自身的利益;“肥水不流外人田”意味着家族技艺的自我保护。-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代以来,大机械化生产的迅速崛起、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和精英教育的“去技能化”等因素使得中国“工匠精神”迅速消失。B. “工匠精神”需要制度保障、信仰支撑和文化支撑,其中“信仰支撑”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因为它关乎传统技艺的传承。C. 在传统技艺的传承过程中,师傅招收徒弟非常注重其人品;师徒关系的建立,则将使彼此形成一种具有宗法制特征的关系。D. 家族技艺不外传,其

8、实是类似现在专利申请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虽然具有小农经济的狭隘意识,但这种做法无可厚非。【答案】1. B 2. C 3. B【解析】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中 C 项“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不是“文化支撑”,它强调的是

9、“技”。“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和招收徒弟时注重其人品”才是“文化支撑”。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 B 项中“信仰支撑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属于无中生有。 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4 -“教我如何不想他”提到赵元任,不得不提他的语言天才。他会说

10、33 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是天才的语言学家。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更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 年生于天津。他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几乎每到一地,他都能很快学会当地的方言。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他居然能用八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1920 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在途中,他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当地人跑来和他称“老乡”。1926 年,在赵元任与梁启超两位导师指导下,王力完成了他的论文中国古文法,论文后注有一

11、句附言:“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赵元任批语道:“删!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在赵元任先生看来,西文包括的语言种类很多,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不应该轻易下这样的结论。虽然按照导师的意见删去了附言,但对“言有易,言无难”这句话的深刻思想,王力还没有完全明白。后来王力在论文两粤音说中提出“两粤没有撮口呼”,依据是他的家乡话博白话没有撮口呼。但 1928 年赵元任先生到广州进行方言调查时发现,广州话有撮口呼,马上就给王力写信,信中以“雪”字为例,说明广州话有撮口呼,两粤音说中的结论错了。据王力本人回忆,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论文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论文题目本身有问题,调

12、查方言要一个一个地点去调查,不能把两粤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第二,由博白话没有撮口呼推断两粤没有撮口呼,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至此,王力才真正理解了“言有易,言无难”这六个字的分量,并从此将赵元任先生的这六个字作为座右铭。美国语言学家裘斯 1957 年曾赞誉说:“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然而,1972 年,赵元任写了一篇题为“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幽默诙谐的演讲稿,坦陈自己在语言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作为对老朋友过誉的回应。他曾经觉得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有一年到欧洲旅行,他就无形中假定一国说一种话,或是一区说一种话。他开车在瑞士玩,因为第二天准备送车去检修

13、,晚上住下来后就先用小字典查了汽车各部分的德文名称。没想到第二天修车的跟他讲的是法国话,这把他急坏了。赵元任说:“那不行。晚上用功用的是德文功,这车非得用德文来修不成。”这次欧洲旅行给他的印象很像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一路停一个码头变一点- 5 -口音,很难说一个方言到什么地方为止,另一个方言从什么地方开始。也就是说,语言或方言的分布并没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赵元任是个纯粹的学者,打心底里喜欢钻研学问。他学习数学、物理、哲学、语言等多个,而这一切都源于兴趣。纯粹,意味着心无杂念。他有他的抗拒,他害怕行政事务,终生不愿意当官,只愿埋头学问。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他同样有着深厚的“文

14、人气”,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中的美好和快乐。他曾告诉儿女们,自己研究语言学只是为了“好玩儿”,所以学得再多也不会成为负担;在他那里音乐也是真实的享受,大学时代,无论主修哪一门功课,他总要辅修音乐课程。他创作了百余首歌曲、钢琴曲,最为人熟知的是那首刘半农填词、他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世间很少再有如赵先生一般的人,“教我如何不想他”!(摘编自潘冬赵元任:走到哪儿都是“老乡”、苏金智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等)相关链接赵元任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大师,他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值得尊敬和钦佩的人文学者。他具备了当代一个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技能科学的技能和艺术

15、的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常常带着教人愉快的幽默感。(陈原赵元任全集前言)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数学、物理、哲学等有过专门的学习。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也深受我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他从事现代语言学研究重视语言事实的实地调查,重视对语言材料的鉴别和归纳分析,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苏金智赵元任研究语言学的实事求是精神)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元任曾用八种方言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交谈,也曾在陪访途中很快就跟湖南人学会了长沙话,甚至被认为是老乡,这说明赵元任的确是学习语言的天才。B. 王力在“没有精

16、通所有西文的文法”前提下就轻易得出“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的结论,赵元任用“言有易,言无难”六个字对他提出了批评。C. 美国语言学家裘斯赞誉“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赵元任却用“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演讲回应,这说明他“有着深厚的文人气”。- 6 -D. 赵元任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的经历,让他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语言学观点。5. 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是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语言的?6. 赵元任有哪些人格魅力“教我如何不想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A 5. 随时随地学习语言。如每到一地,都学习当地的方言;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通过实地调查来得出正确认识。到广州进行方言调查时,发现广州有撮口呼。以实践来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在瑞士修车的经历,让他纠正了语言的分布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的错误认识。 6. 具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