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30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373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30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30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30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30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30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30古代寓言两则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30 古代寓言古代寓言课文 学习 设想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一棵长盛不衰的文化之树,它一定深深扎根于民族文 化的沃土中。中国寓言就是这样一棵根植于民族文化沃土中的古老而长青的大树。 寓言从先秦时代便出现在中国文坛,在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以后从未中断,而且名辈倍出,多次掀起创作高峰。从文化巨人到普通民众都受到它的涵 养。本文所选的两则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作者在浅近的文字、轻松的氛围中寄予了深刻的 道理。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感悟。前置 预习第一课时学习 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复述主要情节。 3搜集资

2、料,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重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体会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堂 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 目标 认定 2 分钟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搜集资料,了解韩非子的相关信息。生齐读目标,生齐读目标, 教师解说重点。教师解说重点。二 自主 学习 18 分 钟一、作者及作品知识填空。 韩非(约前 280前 233), 末期著名思想家。本文选自 。 二、朗读课文,23 遍。 (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三、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天雨墙坏 其邻人之父亦云 四、读课文,结合

3、课下注释,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天雨墙坏: 不筑: 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五、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2不筑,必将有盗。3其邻人之父亦云。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语文组长负责语文组长负责 检查落实好。检查落实好。4暮而果大亡其财。5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六、请谈谈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三 展示 交流点拨 升华20 分 钟 小组合作群学小组合作群学 1. 小组交流自己的答案,求同存异, 并做好标注。 2.2. 小组合作后找出组内解决不了的 问题标注出来。 教师点拨提升教师点拨提升 一、打基础一、打基础 1

4、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天雨墙坏:“雨”名词动用,下雨。其家甚智其子:“智”意动用法, 以为聪明。 2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其邻人之父亦云 :“父” ,对老年 男子的尊称。 必将有盗:“盗” ,偷窃。 暮而果大亡其财:“亡” ,丢失。 二、讲故事二、讲故事 根据原有的故事情节,用现代汉语 演绎。 小组内分工合作,编写剧本。声情 并茂地讲述故事。 全班范围内,小组展示成果。 三、谈感想三、谈感想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智 子疑邻这个小故事,你得到了什 么启示呢?请和大家一起分享。小组合作,找出解决不了的地方或 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制作知识卡片。小组合作,讲故事请注意积累成语教师巡视,及 时掌握

5、学生的 学习情况,把 握住学生自学 过程中出现的 主要问题。教师根据学生 的问题进行相 机点拨,使学 生的学习提高 到一个层次。四 达标 反馈 5 分钟1.解释字词: 天雨墙坏坏: 不筑: 其邻人之父亦云 :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2解释成语: 智子疑邻: 3背诵课文:生当堂独立完生当堂独立完 成,检测课堂成,检测课堂 的学习成果。的学习成果。第二课时学习 目标1.1.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作品内容;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作品内容; 2.2. 读懂故事,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读懂故事,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3.3. 理解故事的寓意,学会辩证的思维能力。理解故事的寓意,学会辩证的思维能力。重难点

6、概括寓言的寓意,培养辩证思维的意识,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概括寓言的寓意,培养辩证思维的意识,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课堂 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 目标 认定 2 分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故事很有名,用 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福之间相互转化。故事情节不难理解,让学生培养 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意识是重点。通过读故事理解,分析寓言的寓意,学 习古人朴素的辩证思维意识,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明确目标,抓明确目标,抓 住关键词。住关键词。二 自主 学习 18 分 钟1、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词语手册翻译全文,理清全文意思。 2、这篇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情节?这些情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7、3、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与这个成语 意思相近的还有哪几个? 4、与同学说说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你听到或碰到过的类似“塞翁失马” 的事情吗?如果有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先自己独立完先自己独立完 成学习任务,成学习任务, 然后组内讨论然后组内讨论 交流,每位同交流,每位同 学都要发言。学都要发言。三 展示 交流点拨 升华36 分 钟一、文学常识积累展示 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 淮南 子又名淮南鸿烈 ,是西汉时淮 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后 刘安因被告谋反而自杀。 淮南子 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 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 传说,因而保存了一

8、部分珍贵的神话 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二、课文朗读比赛。 要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三、梳理重点文言字词。 1.重点文言字词 2.一词多义现象 3.词类活用现象 四、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五、拓展延伸 与同学说说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你 听到或碰到过的类似“塞翁失马”的 事情吗?如果有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 对待呢?相机点拨:相机点拨: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以 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 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 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 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 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 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 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使深奥的道理

9、从简单的故事中体 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 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本部分的展本部分的展 示是大展示,示是大展示, 进一步明确合进一步明确合 作与展示方式作与展示方式. .值日班长记值日班长记 录发言次数,录发言次数, 组员认真倾听组员认真倾听 并适当补充。并适当补充。 根据教师的点根据教师的点 拨做好笔记,拨做好笔记, 在教师点拨下,在教师点拨下, 进一步交流自进一步交流自 己的最新发现。己的最新发现。1.给加点字注音(8 分) 将领( ) 将兵( ) 将进酒( ) 要塞( ) 塞牙缝( ) 阻塞( ) 其父( ) 邻人之父( )2.一词多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亡 暮而果大亡其财 ( )马无故亡而入胡 ( ) 将 必将有盗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 之 人皆贺之 ( ) 近塞之人 ( ) 3.翻译句子 A.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B.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反思 梳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