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370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理科班,含解析)科班,含解析)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保定老调是河北省的戏曲剧种之一,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保定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保定老调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汉族民歌俗曲河西调,以大戏的姿态出现,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

2、为主的袍带戏。1884 年左右,以生行演员韩大仓(艺名霸州红)为代表的前辈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1918 年左右,名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立志改革,以调寇、劝军等剧目,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老调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到流行在当地的高腔和河北梆子的影响,并吸收当地说唱艺术的精华,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出现较正规的职业班社,并开始进入城市,到 20世纪 30 年代达到繁荣时期。1949 年后,保定一带成立了高阳、定县、阜平等专业老调剧团。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老调成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唱腔是保定老调音乐的主体,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塑

3、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老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老调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较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烈、慷慨的民族特质。保定老调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唱腔板式有十余种,曲牌多来自于京剧、河北梆子、昆曲,常用的曲牌有军乐类、喜乐类、哀乐类、宴乐类等。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高阳县老调剧团的基础上组建的。1953 年,高阳县老调剧团成立。1958 年秋月,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在保定市河北礼堂(现河北影剧院)观看了演出。邓小平同志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

4、。为此,保定地委、专署于 1959 年5 月,调配干部并充实艺术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1960 年,剧团带着经过重点改编的潘杨颂进京演出,获得了成功。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北京的艺术界专家观看了演出。同年,潘杨颂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全国放映,引起很大反响。“文革”期间,保定市老调剧团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1973 年,老调恢复,先后移植了红灯记平原作战盘石湾小刀会朝阳沟红灯照等剧目。1978 年,又- 2 -恢复了潘杨颂等一批保留传统剧目。1980 年 8 月,排练了该团创作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忠烈千秋,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正在召开的全国五届人

5、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获得成功。同年 12 月,忠烈千秋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保定市老调剧团全体演职员坚持文化下乡,走遍了保定的山山水水,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大部分城市、乡村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于老调不断更新剧目,年年创出精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市场的强者。从 2003 年开始,连续三年春节期间在市内演出,给市民送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填补了城市观众多年看不上大戏的空白。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1下面对保定老调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保定老调是河北省戏曲剧种之一,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

6、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保定老调曾先后在北京演出四次,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其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具有忠烈、慷慨的民族特质。C1949 年后,老调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保定一带成立了一些专业老调剧团。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D保定老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曲牌源于京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其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老调发展中有一些前辈艺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开创了老调先声的生行演员韩大仓,1918 年左右的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把老调艺术推向一

7、个新阶段。B保定老调的历史已有二三百年,可以追溯到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保定老调擅演老生和袍带戏,多以大戏的姿态出现。C“文革”时期,迫于形势,保定老调剧团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73 年老调恢复后,又移植了这些剧目。78 年又恢复了潘杨颂等一批保留传统剧目。D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 1953 年成立的高阳县老调剧团基础上组建的。1958 年秋月,国家领导人观看过剧团演出,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1980 年,保定市老调剧团创作了历史故事剧忠烈千秋,该团携该剧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人大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获得成功。B邓小平同志看了

8、演出后,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而保定地委、专署也于次年调配干部并充实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促进了老调的发展。C保定市老调剧团不断更新剧目,坚持文化下乡,走遍了保定,甚至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城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市场的强者。- 3 -D城市观众也有看戏的需求。从 2003 年开始的连续三个春节期间,保定市老调剧团都在市内演出,给市民送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答案】1B 2B 3D【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保定老调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9、关的句子,圈出与“保定老调”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B 项,“保定老调曾先后在北京演出四次”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保定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选项把“四次进京演出”和“进京演出四次”两个概念混淆了。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师”陈寅恪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国学大师,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因为四大导师中的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是末代皇帝的读书顾问,于是陈寅恪就给学生们送了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可见陈先生的幽默。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

10、,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陈寅恪自小博闻强记,打下坚实旧学基础,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辗转游学 13 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他学习了梵文、印地文、希伯莱文等 22 种语言。在德国,陈寅恪的资料很少,因为他有自己的主见他不要学分,完全是一种中国传统文人游学。陈寅恪说,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终生没有文凭的陈寅恪, 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 4 -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要介入世

11、界学术的大潮流,否则的话你没有办法跟人对话,你必须通过镜子才能了解自己。每逢上课,陈寅恪总是抱着很多书,吃力地走进教室,他讲授佛经文学、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来的;而讲其他的课程,他带来的书则是用黑布包裹着的。他的讲课旁征博引,慕名而来的学生常常听不懂,听课的人数也就越来越少,但他的学生,都一定是后来的大家。陈寅恪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对不同民族语文与历史的比较研究,把中国的学术提升到一个很新很高的领域。陈寅恪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但陈寅恪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他认为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对传统语文充满自信。1932 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陈寅恪应系主任之

12、邀出考题,除了一篇命题作文,只有一个三字对子,上联_“孙行者”。北平沦陷,陈寅恪流亡云南。藏书悉数焚毁在战火中,陈寅恪在几乎汉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仅凭记忆,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大灾难面前恪守着一个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 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 年南迁广州,到岭南大学也就是后来的中山大学任教。陈寅恪有无边的勇气,到广州五年后,陈寅恪放弃熟悉且擅长的国学领域,开始了学术转向探索明清的历史和文化,写就两部经典:他用口述方式撰写论再生缘,对明末清初杭州女诗人陈端生著的,讲述了元成宗时尚书之女孟丽君的悲剧故事进行评点

13、考证;在柳如是别传中,陈寅恪为一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倚门卖笑的奇女子柳如是立传,赞美她在明末清初,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陈寅恪浸润在自己那个纯粹的学术世界中,他拒绝为官,说那样会影响自己思想的自由。他坚持用文言文写作,他还倔强地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甚至不允许别人改动一个标点。陈寅恪以此表彰其学术思想“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最后的 7 年,大部分时间是不能站立的,他在一次洗澡时摔跤骨折。长年卧床,妻子唐筼又竭尽全力护理丈夫。陈寅恪葬于江西庐山。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垂范着后世的中国,学术思想,影响至今;毫无疑问,陈寅恪先生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

14、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A陈寅恪因为不在意那些所谓学历,只是以一种传统文人游学的方式留洋就学,所以虽然有多年留学经历,却终生没有文凭,从而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B陈寅恪虽然有西学经历,但更看重国学。1932 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时,他出的考题只有一个三字对子“孙行者”,成为一时佳话。- 5 -C陈寅恪一生为国学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恪守着一个民族的史学传统,是学术领域的有重要地位的大师。D陈寅恪通过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以明末清初的孟丽君和柳如是为描述对象,赞美她们在家

15、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E陈寅恪多年眼疾,后来又摔跤骨折,长年卧床,妻子唐筼竭尽全力护理丈夫。陈寅恪经常教育子女要孝敬自己母亲,表现了他们夫妻间的深爱。5文章说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影响至今,他的学术思想是什么?6为什么不管是本国培养的学者还是有留学经历的学者,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CE5中国学术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要介入世界学术的大潮流。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对传统语文要充满自信。学术要有“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6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清华四大导师之一。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也

16、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有宽阔的学术视野。陈寅恪的研究,为中国学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把中国的学术提升到一个很新很高的领域。撰述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经典。他的学术成就,垂范着后世;学术思想,影响至今;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解析】应从陈寅恪的成就、影响、地位等方面筛选信息。4C3 分,E2 分,A1 分,答 BD 不给分。解析: 4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A 项,因为“没有文凭,从而形成宽阔的学术视野”,因果关系牵强。文章第五段说的是“终生没有文凭的陈寅恪, 却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文中是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