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3680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淄博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学年高一语文 1212 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就是那些小宇宙,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的无穷性质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在它之中永远有一个无穷的未知的海洋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对我们来说,

2、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我们所认识的那些事物,本来就早已存在着了,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于是就成了知识,如槐树、鹦鹉、原子、万有引力定律等。至于这些东西本身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所谓不可知是绝对不可知,即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为什么要这样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许许多多的事物、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规律等问题,是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解决的。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我们只能生活在我们所能够认识的世界之中。在大自然这个宴席上,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

3、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也将从大自然中消失。我们常常以不屑一顾的口吻来谈论那些“低级”的存在物,还常常把其他动植物只是当作一种食物来谈论。这实在是对大自然的亵渎,因为它们也同样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啊!而且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还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

4、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 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 -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

5、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即使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B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

6、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C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D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不可知同样是相对不可知,关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认知所需的过程只是会无限漫长。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其实,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没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B在大自然的构成中,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 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C我们人

7、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比如有一天能够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但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在自然的生存将是孤独的。D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B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有可能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C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

8、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D宇宙中存在的更高级的生物,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答案】- 3 -1D2C3B【解析】1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C 项,根据第 3 段“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 ,可知该项的“比如有一天能够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理解有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B 项, “有可能”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

9、了更高级的生物” ,可见应该是“一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布鞋院士”李小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着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被推到聚光灯下。 “布鞋院士” 、 “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2015 年 1月 10 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68 岁。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

10、级的专家。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 “那时他才 53 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 “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 4 -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

11、上 11 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 “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 11 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 ”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 ,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 “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 ,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 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

12、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 , “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 ,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13、。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睹。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 “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 。“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 400 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 “理解一下,

14、理解一下” ;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 ”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摘编自新京报2015 年 4 月 29 日)相关链接李小文(19472015) ,遥感、地理学家,1985 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摘自中国科- 5 -学院学部与院士网)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 ,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 “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

15、。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 “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 ” (摘自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A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意。B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 “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C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希望不要在晚上 11 点就把地遥学院的大门锁了,既是不想麻烦值班

16、室人员,自己出入方便以更好工作,更是希望形成学术研究之风。D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 ,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世事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5 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 ,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4 分)6为什么李小文被认为“神功盖世”?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4 分)【答案】4BC5不重外在,衣着简朴。严谨审慎,谦虚低调。心系苍生,勇担责任。淡泊名利,回避炒作。6学术成就卓著:建立“遥感几何光学模型” ,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出成果时间早:年仅 53 岁就已经硕果累累,成为国内遥感界泰斗级专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被谢云等教授视为偶像,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评价其为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解析】4试题分析:A 项,“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作者没有此意;D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