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海南卷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667590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3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海南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海南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海南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海南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海南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海南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海南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绝密启用前绝密启用前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海南卷)卷)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 I 卷卷 本卷共本卷共 25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2、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 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3、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 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5 北宋初期, 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 御史则与宰相 “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

4、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 ,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9早期罗马实行习

5、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10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111841 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 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

6、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2在美国,自 1856 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 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13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A

7、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141870 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

8、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16一篇发表于 1941 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 (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 (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 (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171918 年 1 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9、 18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19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201917 年 7 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 9 月,俄军最

10、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 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221945 年 7 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

11、,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231970 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24 我国 “一五” 计划期间, 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196 1 亿元, 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 44 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

12、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51960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 5 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 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 5 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第第卷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第 26 题题第第 28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须做答。第 29 题题第第 33 题

13、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12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 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 “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

14、。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 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 1 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 分) 27(13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 1935 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