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fj1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66471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fj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fj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fj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fj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fj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fj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fj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 2010 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 年) (以 下简称行动计划 ) 、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 年) (以下简称梅毒控制规划 ) 和20062010 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艾滋病性 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继续对全国艾滋病性病防治重点工作给予补助。根 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 (财社201090 号)要求,结合 2009 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和工作重点,同时,整合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资 金,制定本方

2、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将艾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有机结合,完善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防治机制;全面落实各项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扩大干预措施的覆盖面,降低艾滋病和性 病新发感染;扩大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救治质量和水平,降低艾滋病病人的死亡 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 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年度工作目标。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建立艾滋病和性病防治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组织领导、 部门各负其责,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 县级以上人

3、民政府制订本地 20112015 年艾滋病性病防治行动计划。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整合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全球基金等国际合作项目资金,制订本省(区、市) 当年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或方案。各地建立对下级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 2监测检测。 (1)建立健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了解和掌握各类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中艾滋病病 毒(HIV) 、梅毒和丙肝(HCV)的流行水平、流行趋势,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和 评估防治效果提供依据。建立并运转国家级监测哨点 1975 个,性病监测点 105 个。 (2)建立健全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和信息收集管理机制,提高监管场所医务人员 开展监

4、测和检测的能力。看守所、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劳教所和监狱当年新入所的吸毒、 卖淫嫖娼等重点人群全部接受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入所被监管人员全部接受艾滋病预防和 行为干预教育,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逐步纳入国家免费治疗计划。全国监管场所咨询检测总人数 应达到 143.3 万人,培训监管场所工作人员达到 57340 人。 (3)建立健全艾滋病和梅毒免费咨询检测体系。所有地市和县均应当具备艾滋病和梅毒咨 询检测能力。每个县(区、市)至少设立 3 个免费咨询检测点,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 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所有接受 HIV 检测咨询者同时接受梅毒免费咨询和初筛检测。免费 咨询检测服务可

5、及性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常规HIV抗体筛查检测, 并加强检测前信息提供、检测后结果告知和咨询服务。全国艾滋病和梅毒咨询检测总人数分别达 到 160.5 万人和 158 万人。全国培训咨询检测人员数达到 11572 人。云南和广西对全省(区)婚 前检查人群提供免费 HIV 咨询检测,人数分别达到 20 万人。 (4)加强各级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能力。CD4 细胞检测仪基本覆盖艾滋病感染者及治疗病人 较为集中的地区实验室,重点地区覆盖到县级实验室;病毒载量检测仪覆盖到病人较为集中的地 区,个别特别严重地区覆盖到县级。各地按照规定开展实验室检测质量考评,完成年度实验室质 量考

6、评任务。 3宣传教育。 继续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流动人口、农民工、青年学生、妇女等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全国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 5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培训,针对城乡 大众人群的宣传教育活动覆盖 100%的县(市) ,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宣传教育活动优先覆盖省会城 市和人口在 50 万以上的所有城市。支持初中及以上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支持妇联等 机构开展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非营利性乡镇卫生院设立艾滋病性病专题宣传栏,向就诊者发放 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材料。疫情严重的重点省份要求覆盖 80%以上,中西部省份覆盖 50%以上, 东部地区覆盖 20%以上。 4高危行为干预

7、。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不断扩大干预治疗覆盖面,在阿片类物质成 瘾者超过 500 人以上的县(区)开设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到 2011 年底全国美沙酮门诊数量达 到 748 个。开诊不足 1 年的门诊每门诊治疗人数达 100 人,培训专业人员 3 人;开诊 1 年以上的 门诊每门诊治疗人数达 200 人,培训专业人员 2 人。所有门诊均为维持治疗病人均提供预防和心 理辅导等综合干预服务。全年覆盖治疗人数达 15.98 万人;维持治疗年保持率达 65%以上,培训 专业人员 1527 人。 在农村地区、吸毒人员分散或较少的城市地区和美沙酮维持治疗不能覆盖的地方,建立清洁 针具

8、交换点。 2011 年全国针具交换点达 1075 个, 每个清洁针具交换点平均覆盖 50 名吸毒者以上, 每点培训 3 人,培训总人数 3225 人。 预防艾滋病性途径传播和预防性病综合干预措施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县(区、市) 。针对暗娼 干预在广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低档暗娼人群的干预工作,可向低档暗娼免费提供安全套。 到 2011 年底,全国暗娼干预人数达到 133.55 万人,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最近 1 次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提高到 70以上。 继续加大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工作 力度,综合干预措施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加强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社会组织的培训和

9、支 持,到 2011 年底,全国干预男男性行为人群达到 32.92 万人,男男性行为人群最近 1 次发生 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提高到 60%以上。 5性病防治能力建设和干预。 对性病诊疗服务人员和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性病诊断标准的掌握和规范化诊疗服 务能力, 全年培训人数达到 29890 人。 依托性病门诊对所有就诊的性病病人发放性病干预服务包。 全年接受性病干预服务包的性病病人数达到 61 万人。 6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2010 年中央补助地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专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覆盖面, 支持全国 1156 个县(市、区)开展该项工作。1156 个县(市、区)为艾滋病流行

10、疫情相对严重的云南、 广西、河南、四川、新疆、贵州省(自治区)所有县(市、区) 、广东 72%的县(市、区) 、第一 轮、第二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及“农民工健康关爱工程”项目县(市、区) 。以上地 区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 炎检测率分别达到 80%以上。 中央财政经费支持全国所有县(市、区)开展艾滋病、梅毒或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 相关干预服务。艾滋病、梅毒或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分 别达到 90%以上。 7随访服务和预防配偶间传播。 到 2011 年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随

11、访比例达到 70以上,单阳配偶的 HIV 抗体检测比例达到 60%。 对随访到的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CD4 细胞检测 率达到 100%。 8免费抗病毒治疗。 到 2011 年底,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至少有 3 名医务人员接受过 3 天以上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正规培训,并支持医务人员参加长期进修培训差旅费用。免费抗病毒治疗继续 覆盖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到 2011 年底在治疗人数(包括服用一线、二线药物和儿童患者)达 11 万人,服药依从性维持在 80%以上,艾滋病人病死率维持在 5/100 人年。服药病人 CD4 细胞检测率和病毒载量检测率均达到

12、 100%。 9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病人数增加到10140人; 制定 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分期标准及指标体系 , 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在完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 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卫生部共同制定艾滋病临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各级中医 医疗机构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知识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明显加 大。 10关怀救助。 让生活困难、愿意接受社会帮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及时得到社会的 关心和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提高其生活质量。生活困难、愿意接受帮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

13、90%以上得到帮扶,艾滋病致孤儿童 100%得到帮扶。营造关爱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支持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努力减少社会歧视。建立为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 11血液安全。 通过无偿献血宣传和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工作,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实现临床用血主 要来自固定无偿献血者的目标。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制度、运行机制以及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进一步加强血液检测技术水平,提高血液质量,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 风险。更新和维护 2001 年国债建设血站项目设施设备,以提高血站工作条件,保证血液质量安 全。对全国中小血

14、站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提升血 液检测和临床用血水平。建立国家稀有血型库,储存稀有血型数据信息,保证临床用稀有血型血 液需求。建立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体系,完善临床专科输血指南、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度 和输血不良反应追踪评价制度。 12重点地区防治。 做好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工作,探索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点难 点问题,与国际合作项目实施地区有效整合,覆盖 1400 余个艾滋病疫情严重或高危因素突出地 区,完善艾滋病综合防治机制,推广示范区已经取得的经验,完成示范区指导方案中提出的 80 项工作任务,所有业务领域的目标在示范区同期实现

15、,并且各项指标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将四川凉山州和新疆伊犁州纳入国家重点地区给予支持,云南德宏州和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继 续作为重点支持地区,四个地州工作与所在省(区)工作进度保持一致,各地州年度工作方案中 的各项目标同期完成。 13监督与评估 加强国家艾滋病防治监督与评估体系的建设,提高监督与评估工作的能力,提升监督与评估 工作的有效性,确保艾滋病防治工作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并实现防治目标。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主要措施和活动。 1. 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建立艾滋病和性病防治有效结合的工作机

16、制,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 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针对本地情况在政策和措施上探索创新, 及时研究解决阻碍本地防治工作的问题。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制定本地区 20112015 年艾滋病性病防治行动计划。各省卫生行政部门要整合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全球基 金等国际合作项目资金,制定本省(区、市)当年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计划或方案,明确当年工 作任务和执行机构,要建立对下级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该项活动以地方投 入经费为主,全球基金项目提供部分经费补助。 2加强监测检测工作,准确掌握疫情趋势,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 959 性病中心务。支持治应用性研究外的八个方面开展活动,它们是(1)哨点(艾滋病、性 病、丙肝)监测和性病监测点工作。可偿献血人群、识教育进入所有哨点监测人群包括男性性病 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MSM)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