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6453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某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某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某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某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丽水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丽水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和依据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际,丽水市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新的丽水市以其史无前 例的崭新姿态进入 21 世纪。行政区划调整是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城市化 的发展则是行政区划调整的根本目的。 丽水市自古以来山水环抱,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和人文居住在结构和现状上至今仍保 持着良好的生态关系。特别是合并后的大丽水市,保存较好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 观资源 成为丽水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主要特色。在弘扬生态城市理念的当代城市发展背景下,丽 水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将维持城市环境的生态特色和营造生态城市作为 城市发展的目标,并 于

2、2000 年 7 月成立由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示范区建设 领导小组” ,并于同月编制完成丽水市(莲都 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以下简称规 划 ) ,成为指导丽水市城市环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莲都区是大丽水市城市的主要建成区和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但因地处山区,可 供城市建设发展的用地一直紧缺,造成建成区内建筑密度较高,缺乏大型的、连续 的城市 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新一轮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大型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的建 设将是丽水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与城区建设用地紧缺、难以 营造大型城市绿地和 开放空间的状况形成对比的,是莲都区城区南翼临大溪江的未开发

3、的沿江区段。沿这一区 段,江域蜿蜒开阔,水色清丽,江北是建设中的城市景 观,江南是山色秀美的自然景观, 在延绵约 8 公里的沿江地带,城市与自然隔水相望,构成了丽水市城市内最具生态特色和 景观特色的区域。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区段一直作为城市的边缘,呈无序的开发状况。在城市化进程 加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的形势下, 规划将这一区段的开发列入重点整治 对象, 规划指出:“在近期向南发展的基础上,中心城区远期发展重心东移至滨江地带,在 大溪、好溪两江交汇处形成新的商业、文化、行政中心区,并向两侧 展开,形成滨江生活、 景观岸线。 ”同时,随着城区向南扩展速度的加快,城区受大溪江洪水的威胁日益加剧

4、,防 洪同时成为该地段开发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000 年末,丽水市政府决定首先解决沿大溪江 50 年一遇的防洪堤岸线建设问题,同 时根据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整体发展的目标,沿江建设连续的城市滨水公共绿 地和 活动空间,逐步形成江滨景观绿带,做到城市生态资源与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与城市的 防洪水利工程建设同步建设、协调发展。 “丽水市江滨景观绿带规划设计”项目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背景。目前,防洪水利堤 坝的建设已进入建设阶段,本项目的尽快启动已迫在眉睫。 二、项目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其必要性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保护和开发好丽水市最具城市特色的大溪江沿线的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在保证城市 防洪水

5、利功能的同时,创造大型的城市临水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避免因建设防洪水 利设施导致城市景观特色和生态资源的破坏甚至消失。 根据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已确定的发展战略,通过本地段的综合开 发,通过防洪水利设施的建设,一则保证城区免于洪水的侵扰,为城区的建设和发 展打下 基础,二则通过筑坝蓄水、抬高和稳定大溪江在城区段的水位,建设山水相依,树木葱茸 的大型生态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城市的绿肺,形成丽水市生态 型山地城市特有的重 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和丽水市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从城市环境整体格局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城市中心向南发展并在大溪江沿线形 成新的城市中心的目标,通过本项

6、目的建设,激活大溪江北侧滨江路沿线的临水地 块的价 值,为城市向南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形成丽水市城市最具特色的大型连续的生态绿地和城 市临水公共活动空间。其结果第一可塑造起城市的鲜明形象,解决丽 水市中心区缺乏大型 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面貌,使城市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合理;第二将使城市的 发展有更良好的格局。 通过沿江绿地的整体开发建设,对大水门、小水门和古城墙遗址进行综合保护和整治, 一方面保证文物古迹不会因水利工程的建设而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环境的整治和沿江 区段的整体开发,将具有代表性的丽水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文物古迹保护好,并将其重要的 人文意义和景观价值激发出来,使生态城市的意义因

7、为有了人文精 神的内涵而更完整。 三、场地现状、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涉及的范围南侧以防洪水利工程的堤坝为界,北侧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确定的江滨路南侧为界,西至括苍路和小水门大桥,东至北外环路水东大桥,东西 向长度 约 8 公里,南北进深 40 至 140 余米不等。整个区段东西向贯通城市的南翼,将连接 19 条 城市规划确定的南北方向的城市干道。区段涉及的跨江桥梁有小水门大桥、紫金路大桥和 水东大桥等三座。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区段的西段小水门大桥向东存有大水门、小水门和古 城墙等历史文物遗址,是反映丽水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建筑遗存。区段涉及的城市排水设 施有两处,一处位于大洋路节点,一处位于古城路

8、节点。区段目前沿江有部分民用、工业 和旅游服务设施,但质量较差,特别是零散的旅游服务设施,更呈无序的开发状态。以上 建成设施主要集中在小水门大桥到花园路段,2000 年丽水市政府结合旧城改造和滨江路的 建设,已着手动迁沿江的破旧民宅和工业设施,为区段的防洪水利工程和绿带景观建设打 下了基础。 建设场地的面积约 64、8 公顷,其中防洪堤迎水面建设场地约 16、2 公顷,防洪堤背 水面建设场地约 39、8 公顷。建成后的江滨景观绿带将以植被和景园用地为主,约占 80%,其余为各种大小不等的广场、文物保护景区、堤坝及护坡、道路和停车场地、市政 设施和服务等用地,约占 20%。 本项目与防洪水利工程

9、的设计同步进行,但防洪堤坝的设计走型在保证河道泻洪 截面的前提下根据本项目的设计方案确定,防洪堤的高程和顶面宽度将根据水利部门的设 计确定。本项目的内容将不涉及防洪水利工程的其它问题。 四、 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江滨景观绿带的建设将在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牵动整个城市,是提升城市整体 水平的重大举措,在规划设计乃至建设过程这贯彻这一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防洪防涝与环境建设双赢的原则。作为较纯粹的工程设施,防洪堤坝的功能与形式如何与沿江的生态环境风貌、丰 富的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融为一体,将是项目规划设计必须始终贯彻的重要原则。 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整合

10、原则。 以大溪和好溪及其南岸的良好的山水景观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建成后的江滨 景观绿带的绿地环境将是统一的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场地内历史遗留下的人文古迹和建成 后形成的丰富的人文活动将与自然生态系统交织在一起,体现生态城市的完整的意义。 一次规划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 江滨景观绿带涉及的地块面积大,投资高,涉及的相关设施建设内容多,贯彻这 一原则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五、规划目标 本项目规划设计的目标是:结合大溪江北岸西起小水门大桥、东至水东大桥构筑 50 年一遇防洪堤坝的建设,将江滨路以南的沿江区段建设成丽水市莲都区最重要的连 续 江滨城市景观绿地,使其成为构筑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

11、城市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展示 城市自然与人文风貌特点、体现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位的主要标志性空 间。六、规划设计构思 1、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在整个建设区段,将根据区段的环境特点和与城市的关系,分别设置以下的景点 和景区: 历史遗址景点 主要利用大水门、小水门和古城墙的文物古迹,一方面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 缮,同时通过环境的配置形成景观节点。 城市意象展示景区 在大众路和大洋路之间建设三个小型城市自然风物、历史人文和民风民俗展示区。 大洋路文化广场节点 大洋路是与建设区段西部相接的最大的城市干道,向南的江 面较其它地段更开阔、深远。此处拟建设大型城市公众的参与型文化广场,形成建设区段 的空

12、间高潮,并成为城市市民大型公共活动的场所。 花园路市政广场节点 花园路未来连接市行政中心,与行政中心形成中兴轴线对称 关系,是城市重要的景观道路,南端与建设区段的交接处设置庄重、宁静、典雅的市政广 场,将水色山光引入城市空间,使丽水山水相依的特色与城市的市政功能轴线呼应。 城市绿楔 在路节点处结合城市泄洪的要求和现有的水系湖面,形成自江滨景观绿带引入、 跨滨江路向北楔入城市形成城市绿楔,这种绿楔的形成及其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影 响是十分重要的,也符合当代城市设计在处理城市绿地系统时所弘扬的主流思想。生态休闲绿地景区建设区段自花园路向西,建设连续的大面积城市生态绿地和休闲活动景区,将成 为人

13、与自然亲近融合的场所。 2、连续生态绿地的塑造 建设区段将以绿化和人的各种休闲和亲水活动的安排为主要对象,建筑物的内容 将严格限制,宜少不宜多。人的活动将结合文物古迹和城市主要道路节点形成数个大小 不 等的临水广场,成为公共活动的节点和开放空间的高潮。人的活动将成为建设区段的主要 设计脉络,贯穿区段的始终。人行的通路将结合防洪水利工程的堤坝安 排,尽可能削弱水 利工程在景观上的不利影响,与环境融为一体。 3、亲水活动设施的建设 在大洋路节点结合文化广场,设置公共游船和水上活动设施,主要有游船码头和 相关的少量服务配套设施。沿防洪堤坝的临水空间布置大型的亲水活动区,区内或点缀天 然大型溪石,或局

14、部设置戏水台阶,营造起独具特色的临水步行公共活动场所。 4、小品和配套设施 在内容上,建设区内将配置与城市公共活动的意义相关的景观小品和服务设施, 主要有雕塑、小品、灯具、展示墙、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露天演技场地、老年室外活 动场地、儿童室外活动场地以及各种人的坐息设施和导游设施等城市家具。 5、市政设施 建设大洋路节点的城市防洪水闸和古城路节点的城市泻洪水闸。建设振兴路节点 的城市污水泵站和古城路的城市雨水泵站。 七、投资估算 本项目的投资将不包括防洪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其自身的投资主要包括现状建 成建筑的拆迁费用、民宅安置和土地购置费用;场地平整和整治的土方费用;广场、道 路 的铺装建设

15、费用;草坪、乔灌木和四季花卉的配置费用;环境雕塑、小品和景园景点的建 设费用;文物古迹的修缮和环境配置费用;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费 用;市政照明和 环境亮灯工程的建设和设备费用;城市雨水、污水和泻洪设施的建设费用(不含防洪水利 工程建设的投资) ;江滨路道路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费用;各种设计费用、管理费 用和不可预见费用等。预计投资总额 3、6777 亿人民币。其中江滨路工程估算投资 1、1053 亿元,滨江绿带景观工程估算投资 2、5724 亿元。 八、主要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64.8 顷, 其中: 迎水面面积:16.2 公顷 背水面面积;39.8 公顷 堤坝坝顶道路面积:3.4 公顷 江滨路北侧城市绿楔面积:5.4 公顷 堤坝背水面城市绿带景观用地中道路及各种铺装面积 16.4 公顷, 其中:小水门大桥阶梯休闲广场 0.59 公顷 文物保护区广场 1.22 公顷 文化广场:3.55 公顷 市政广场:2.26 公顷 绿楔临水广场:1.26 公顷 绿化率: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