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64195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6 6 课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同步练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联系 B关系 C化学系 D系鞋带答案:D解析:分析:D 项“系”读 j,其他都读 x。故选 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2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A积攒 B攒钱 C攒粪 D攒动答案:D解析:分析:D 项 “攒”字应读“cun” ,其余三项应读“zn” 。故选 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读音的掌握。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确凿 菜畦 班蝥B脑髓 桑葚 宿儒C盔甲 秕谷 锡箔D鉴赏 觅食 书塾答案:A解析:分析:A

2、 项应为“斑蝥” ,其余正确。故答案选 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形的掌握情况。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 (稀少) 觅食(寻找) B敛进(收拢,收缩) 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 拗(用力弯曲) D攒成(簇聚)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答案:D解析:分析:D 项“攒”意思是“凑在一起” 。其余正确。故选 D。2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5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老师 学生 长江 船只 B房屋 院子 操场 下雪C教室 雪白 桌椅 电灯 D昏暗 黑板 粉笔 作家答案:A解析:分析:B 项“下雪”是动词;C 项“雪白”是形容

3、词;D 项“昏暗”是形容词。A 项都是名词,故选 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理解。6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c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d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答案:B解析:分析:第 1 句属于排比;第 2 句属于拟人;第 3 句属于比喻,第 4 句属于比喻。故选 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分析。7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

4、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D “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答案:B解析:分析:朝花夕拾属于散文。故选 B。3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体裁的分析。8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

5、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答案:D解析:分析:先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对学生严厉,但又比较开明,作者很尊敬他。所以应该选D。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9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答案:C解析:分析:美女蛇的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增添

6、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增添百草园的情趣。故选 C。点评: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10 “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属于( )A插叙 B倒叙 C记叙 D顺序答案:A解析:分析:记叙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 “美女蛇”的故事属于插叙。故选 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结构的分析。11选出对课文理解有错的一项。 ( )A本文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4层次的描述。B “百草园”部分是本文阅读重点,作者主要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及与之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园中生活、神话传说的描述,来突出 “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这一主题。C用两个“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

7、局部的“泥墙根一带” 。前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后一个 “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D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中不适宜于拍雪人,塑罗汉,这么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语段详写捕鸟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甚至连“张飞鸟”养不过夜也写,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紧扣“乐园” 。扫、露、支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写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虽没有点“乐园” ,却乐在其中。答案:A解析:分析:A 项应为“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 。

8、故选 A。点评:考查学生对散文结构的分析。12一下两句各有两个错别字,修改正确的选项是( )a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壳喷出一阵烟雾。b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致,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A班斑 梁梁B壳窍 倘淌C签鉴 致至D班斑 宜意答案:C解析:分析:正确的应为:斑蝥 后窍 鉴赏 人迹罕至。故选 C。点评:考查常用字字形。13 “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5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D冬天的百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

9、,但还很有味。答案:D解析:分析:冬天的百草园无味是和其他季节相比而言,其实下了雪也挺有意思的。故选 C。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14.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王叔叔。 B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答案:D解析:分析:D

10、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是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改为“别有用心” 。故答案选 D。点评: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lin) 鉴赏(jin) 菜畦(w) B和蔼(i) 相宜(y) 啄食(zhu)C盔甲(ku) 宿儒(r) 蝉蜕(tu) D桑椹(shn) 攒成(zn) 确凿(zo) 答案:A解析:分析:A 项“畦”应读 q;B 项“宜”应读 y; D 项“攒”应读 cun。故选 C。点评:考查常用字字音。6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_,原名_。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家、_家、_家。

11、本篇课文选他的著作集_ 。答案: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作家作品。点评:主要考查对作家作品等考点的掌握。 17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_。油蛉在这里_,蟋蟀们在这里_。答案:就有无限的趣味|低唱|弹琴解析:分析: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段。点评: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熟背喜欢的段落。18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_ _。答案: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解析:分析:熟读课文,重要的句子要背过。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识记能力。19_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些秕谷,棒

12、上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低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便_住了。答案:扫|支|撒|系|牵|拉|罩解析:分析:熟记、理解并运用文章中重点词语。点评: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识记能力。20根据前后句在横线上仿写句子,使上下文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人生与天地固然渺小,如沧海一粟,但真正渺小的是人的自卑。是小草,我们就要去染绿天涯,是水滴,_;是沙砾,_;是7萤火,我们就要燃成烈焰! 只有这样,才不负时间给予我们的公正的恩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奏起时间进行曲迈向光辉的明天。答案:我们就要汇成大海|我们就要聚沙成塔解析:分析:抓住“小草、砂砾”的特点,紧扣奉献主题,句式要跟前后句一致

13、。点评:考查了学生的句子仿写能力。三、阅读理解三、阅读理解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 ,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 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

14、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ng)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8嗬”(1)选文写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几个生活片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案:提问“怪哉”虫的事;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师生共同读书。解析:分析:学生应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段,概括要抓住重点,语言简练。点评:这道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2)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与百草园相比,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但学生们为何仍玩得有滋有味呢?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答案:因为学生对先生所教的内容不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