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6398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qin 心贯注()赫然()锲而不舍()迭起()l 尽心血()shui 微()迥乎不同()kng 慨()气冲斗牛()兀兀()2.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B.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C.平沙无垠,复不见人。平沙:平旷的沙漠。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3.填空。闻一多先生是_、_、_

2、。本文作者是_。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 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 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

3、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 与世无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6.仿照下列句子造句。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 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仿写:二、课内精段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 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

4、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 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 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 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自来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 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 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 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5、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 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 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2.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3.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1)“诗兴不作”:(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4.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6、5.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三、课外拓展阅读送报的少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我家住 6 楼,每天清早 8 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 老师,报纸来了!”我曾和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 5 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 是楼房住户,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 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响得很快活。送报少年那双清澈的

7、眼睛总是亮闪闪的,见人 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过得无忧无虑。7 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 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的儿子闻声从床上跃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 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 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赖在床上, 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千呼万唤他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 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 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年轻人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8、”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 5 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 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 9 点半钟,他才出现在我家门 口。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 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低声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 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 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转眼到了 8 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

9、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 8 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 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 如果送晚了,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1.小说中写了两个少年,其中是作者要表现的主人公。2.文中加线的文字通过对“我”儿子的描写和描写,表现了这个少年的。3.用一段完整的话具体说说送报少年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4.作者写“我”儿子这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5.这篇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什么?闻一多

10、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qin(潜)心贯注赫然 h 锲而不舍 qi 迭起 dil(沥)尽心血 shui(衰)微迥 乎不同 jingkng(慷)慨气冲斗牛 du 兀兀 w2.C3.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4.D5.6.略二、课内精段阅读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2.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3.(1)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 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 20 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 20 年代末起, 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4

11、.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 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5.过渡。仅。三、课外拓展阅读1.送报少年2.动作语言懒散,自私,不理解、不关心他人(懒,自私)3.门没开时,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时,他有礼貌地说话,这表明他 很懂礼貌;他能够替“身体不大好”的父亲送报,表明了他的孝敬、懂事;他被北京大学 录取,表明他能够勤奋向上;冒雨坚持送报,表明他有责任感。(符合文意即可)4.和送报少年形成对比,突出主题。5.青少年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思想好、品质好。(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