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66384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中经未来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1993 年 7 月,清华大学提出创建清华科技园的构想,并得到北京市的批准。 1994 年 8 月,清华大学组建了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开始建设清华科技园。 1998 年,北京清华科技园完成 12 万平米起步区建设,科技园初具规模。 1999 年,清华科技园被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总体规划,予以重点发展支持;成立清华科技园“园中园”清华创业园,初步具备企业孵化功能。 2000 年,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组建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推

2、进科技园区建设,入园企业达到 200 家。 2001 年,清华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确认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2 年,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管委会和清华大学共同组建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 2003 年,清华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评为唯一的 A 类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4 年,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全面承担起清华科技园及其各地分园的规划、 建设和运行任务; 建设清华科技园北京主园区公共测试平台;清华科技园成为国内大学科技园区中首家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正式会员单位。 2005 年,建设完成清华科技园北京主园区标志性建筑18 万平米科技大厦;科技

3、园 2中经未来 与海淀区共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6 年,启动旨在重点扶持优秀创业企业的“钻石计划” ;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被人事局命名首批“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 。 2007 年,清华科技园举行“钻石计划”首批入围企业发布会,累计吸引十五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入围“钻石计划” ,清华科技园北京主园区入住率超过 95%。 2008 年,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由“一主两翼”向“多位一体”的战略升级;用Tus Park 替代原有的 Q 型标识, 作为公司和其旗舰产品清华科技园共用的新标识; 成功承办国际科技园区及创新区域协会亚太分会与亚洲科技园区协会联合年会; 国际科技

4、园区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中国办公室落户清华科技园。 2009 年,清华科技园与清华大学等机构共同组建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举办第一届启迪创新论坛。 2010 年,清华科技园在江苏官林举办第二届启迪创新论坛。 2011 年,清华科技园承办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活动清华创新论坛 ;在广州番禺举办第三届启迪创新论坛。 2012 年,清华科技园与硅谷银行、瑞安集团和北极光创投联合创办公司首个中美跨境孵化器创源孵化器; 在山东济宁举办第四届启迪创新论坛; 在南京成立启迪低碳智能产业研究院。 2013 年,启迪控股战略升级,由“多位一体”升级为“一主一院四大三小一上市”总体业务新格局

5、; 启迪控股总部及其主要业务板块启用紫荆三叶花新标识系统, 与原有旗舰产品标识 Tus Park 交相辉映,形成启迪控股及其产品品牌新格局。 2014 年,清华科技园开启新的征程,启动“启迪之星创业营”计划。 3中经未来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1、创业企业孵化功能 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是“创业企业的孵化” ,清华科技园把“孵化”工作列为核心工作之一常抓不懈。清华创业园作为大学企业孵化器的优势就是依托清华大学的人才和技术,只有创建专业技术孵化器,才能更充分地组合学校的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2002 年初,清华创业园开始了从单一的综合孵化器向专业孵

6、化器集群的转化,首先以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院、医学院、材料系、化学系和化学工程系等为重要依托建立了生物技术孵化器。 2、注重创新人才培育 作为科技园的骨干力量, 创新人才是不可缺少的, 清华园采用不同形式的培训培育大量创新人才。 3、科技成果转化功能 采用各种模式大力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 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含光电)及医药技术等产业。 清华科技园是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 创业企业孵化基地: 发挥接近创新源头的优势, 兴办综合孵化器和各种专业孵化器,形成孵化器群体和网络,在空间和网上孵化;通过强强合作,组建孵化

7、器加风险基金的企业法人,迅速提升被孵化企业。 ? 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延伸大学教育功能,通过建立创新中心和实习公司,完善技术创新链; 建立面向全国的中小型创业企业开发指导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训基地。 ?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吸引国内外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建立研发机构; 建立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机构,通过技术资产经营,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和完善技术加工信息系统,为技术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4中经未来 清华科技园已经构建了覆盖全国近 20 个城市及地区的辐射网络, 聚集了超过 1000 家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并逐步形成了高科技企业创业集群、跨国企业研发机构集群、金融

8、投资机构集群和中介服务机构集群等各种机构组成的完整的园区形态。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清华科技园制定了“国际化、支撑平台、辐射发展”三大战略,以“聚集、聚合、聚焦、聚变”为发展模式,整合“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等多方创新资源,努力营造卓越的科技创新与创业环境,为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完善的增值服务。 1、聚集 首先是核心技术的“聚集”凸显优势。清华科技园聚集了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形成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使园区企业更具成长性。 世界上有一个公认的规定, 世界一流科技园的基本标志就是园区内要有世界级的公司, 今天清华科技园聚集

9、了一大批世界 500 强的公司,宝洁(P&G) 、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日电(NEC)中国有限公司、Google、微软等在清华科技园设立研发机构,使园区初步形成了国际化企业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提升了清华科技园研发能力,使园区与国际全面接轨。 在清华科技园中数量最多, 将来可能成为最大亮点的, 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公司,大概有 400 家,2/3 属于 IT 行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几乎覆盖了 IT 行业的所有顶尖科目。高品质企业的聚集增进了广泛的国际化交流和本土化的实践, 使清华科技园充满了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氛围,带领和带动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在体系中产生新的机会。 2、聚焦 “聚焦” ,

10、找到资源的发力点。作为政府积极推动的大学科技园事业,清华科技园有强大的高校背景和政府资源, 清华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和支持。 清华科技园地处北京高校聚集区,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清华科技园紧邻三大科学重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 数十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遍布周围。而建在清华的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络中心, 更是为之提供了四通八达、 连接全国和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智力密集区。 5中经未来 清华大学为清华科技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支持, 门类齐全的学科建制, 浩瀚繁博的图书典藏,先进方便的实验条件等,所有这些资源,在园区里面,聚

11、焦到最需要发挥作用的企业中,从而让资源释放出应有的力量,促进企业资源要素的配置合理化,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发展。 3、聚合 聚合效应是清华科技园最关键的作用。 事实上, 硅谷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交流碰撞的文化氛围,给硅谷内的各个要素提供交流机会。因此清华科技园不仅仅提供互动的平台和场地,而是努力营造这样一种互动交流的环境, 来推动和促进清华科技园各要素间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 各个要素之间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和思想, 成为新的合作和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聚合效应也给园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4、聚变 通过企业聚集,资源聚焦,各要素间的聚合来实现科技园自身的聚变,实现科技园企业的聚变。清华科技园已

12、经形成支持创新创业企业成长的服务支持体系;未来,清华科技园的目标是培育出知名的大企业。他们站在各个产业的塔尖上,对国家的自主创新、对国家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 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大贡献。 可以预见, 以大学科技园为特色的创新集群,将对未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对新的经济结构、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大学科技园招商政策分析(四)大学科技园招商政策分析 清华科技园区招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令法规, 以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者的发展为原则。 ? 合作方式: “七通一平”地块转让、代建、合作分房、合资经营、投资参股、购买期房等方式。 ? 招

13、商对象:面向国内外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机构、各级各类研发机构、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参与清华科技园公共设施和环境建设的投资商、发展商。 ? 土地开发: 熟地成本价包括土地开发成本和应向政府缴纳的综合地价。 土地开发成 6中经未来 本包括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前期调查、勘探、规划、设计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此外,按照北京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综合地价中的土地出让金按 75,大市政费、四源费按 50计取。 ? 服务与要求:1)建设公司在拆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诺满足入驻企业开发建设的进度、质量要求;2)对入园企业的要求:遵守国家

14、土地法和规划方面的法令法规。在要求的时段内开工,不炒卖宗地;在交通、环境、功能、色彩建筑规模和高度等方面符合修建性详规。 ? 优惠政策: 入园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对中关村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 社区管理和物业服务: 清华科技园将实行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园区管理体制, 园内建立相对独立的统一管理系统, 组建专业化的公司, 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和物业服务。 (五)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五)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2012 年,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净值 45999 千元,比上年的 45335 千元增加了 664 千元,同比增长 1.46%。 图表图表1:历年来清华大学

15、国家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净值(单位:千元):历年来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净值(单位:千元) 459994533510000507045437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资料来源: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六)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六)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012 年,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 92 人,比上年的 110 人减少了 18 人,同 7中经未来 比下降 16.36%。 图表图表2:历年来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单位:人):历年来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

16、园从业人员总数(单位:人) 921108589618002040608010012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资料来源: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科技园从业人员中,博士 9 人,硕士 34 人,研究生 40 人,本科 33 人,大专 16 人,留学回国人员 3 人。 图表图表3: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结构(单位:人,: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结构(单位:人,%) 博士, 9, 6.7%硕士, 34, 25.2%研究生, 40, 29.6%本科, 33, 24.4%大专, 16, 11.9%留学回国 人员, 3, 2.2%备注:数据为 2012 年的数据。 资料来源: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七)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七)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