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566344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00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DDW 2016 最新进展与热点解读 FGID 中枢敏化研究新进展 悬而未解的科学问题 杨 敏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消化内科 2016-07-02 2016年5月21日5月24日,世界上最有声誉、规模最大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如期举行 亮点一: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新标准 罗马颁布 罗马基金会主席、罗马标准 总主编Douglas Drossman 教授发布了罗马 Douglas A. Drossman William L. Hasler发表 “Rome IVFunctional GI Disorders: 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继10年

2、前在该杂志上发表罗马III,胃 肠病学杂志和罗马委员会再度合作发行 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脑-肠互动紊乱 罗马的制定 23个国家的117位专家、历时6年完成的一项工作,更具有临床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全球适用性。 用多维度临床资料剖析(MDCP)的方法,即通过对患者症状体验的多方位(包括临床症状、社会心理、生理、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层面)梳理和整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涵盖广泛学科:从基础科学到生理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临床胃肠病学等,并跨越了六大洲的地理范围,跨文化的研究 FGID发病机制演变 内脏敏感性、胃肠内脏敏感性、胃肠 肠动力、微生态肠动力、微生态 脑脑-肠轴的作用肠轴的作用 内脏痛

3、觉过敏内脏痛觉过敏 动力失调、粘膜屏障动力失调、粘膜屏障 精神心理因素失常精神心理因素失常 纤维素缺乏纤维素缺乏 1 9 5 0 1 9 6 0 1 9 7 0 1 9 8 0 1 9 9 0 2 0 0 0 感染与炎症感染与炎症 基因遗传易感性基因遗传易感性 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 FGID 发病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FGID 症状症状 行为行为 CNS ENS 生活应激生活应激 心理状态心理状态 竞争竞争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 早年生活早年生活 遗传学遗传学 环境环境 结果结果 用药用药 看医师看医师 每日的功能每日的功能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 动力动力

4、 感知感知 炎症炎症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 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罗马新的定义 采用德尔菲(Delphi)表决方法为FGIDs提出了全新的定义,即肠-脑互动异常(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功能性胃肠病,更确切地来说应该是脑-肠互动紊乱 涵盖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心理和临床特征、诊断评估 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理解,胃肠神经学领域的最好展现 新定义强调其症状产生与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的改变、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处理功能异常有关 罗马制定主要依据 Vanner等:肠道神经系统、感官生理学基础及神经免疫信号肠屏障

5、功 能和菌群的作用 Boeckxstaens等:异常生理过程、增加内高敏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 动力异常 Barbara:细胞腔功能(日常饮食、消化道微生物环境、上皮细胞屏障 等) Camilleri等:临床前药理学、药代学、毒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 Houghton等:相关社会学因素,性别、年龄、文化和社会,预期 Francisconi等:全球视角了解不同地域不同习俗文化、种族和种族划 分对患者疾病类型、症状行为、习俗和治疗的影响 Oudenhove:环境、心理、生理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延续产生影 响,详细的流程图评估、治疗心理疾病。 Qasim等:癔球症、胸痛、功能性吞咽困难食管状态多样

6、性, 提供内脏超敏反应、中枢警觉过度及运动障碍,超敏性反流的 新本质 Stanghellini等:FD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及上腹疼痛综合征 (EPS)重叠症状,慢性恶心呕吐综合征及胃上呃逆认识与措施 Brian等:IBS次级分类标准,介绍了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 Keefer等:更新了中枢调控的上腹疼痛综合征(CAPS),即之前 的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的认知,麻痹性肠综合征(阿片类 药物引起的胃肠道痛觉过敏 Rao等:直肠疼痛及室壁异常运动综合征和生理试验在诊断评 估和治疗应用 罗马制定主要依据 罗马制定主要依据 Cotton 等:重新考虑对于Oddi括约肌(SOD)失调的疾病,采

7、用 密尔沃基分类(Milwaukee classification),目前括约肌切开术无 明显益处 目前将先前的SODI型及SODIII型从功能性胃肠病范畴内剔除 ,前者因其为结构狭窄,后者则归类于广义的功能性胃肠道 疼痛范畴 Benninga等:对婴幼儿内脏痛的理解,提出了7类功能性胃肠 病的分类 Palsson等:报道了一项基于1000多例的美国人口样本罗马IV 问卷的多中心验证的结果 33项针对成年人及17项针对儿童的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建议 新增章节阐述肠道微生态环境 和多元文化对FGIDs的影响 胃肠道感染、微生态环境和食物与FGIDs症状的产生、 加重有关 食物、肠腔内环境的改变通过

8、肠道菌群和宿主的相互作 用,包括免疫和代谢反应而影响脑-肠轴的功能 感染后FD患者十二指肠嗜酸细胞浸润明显增加,这种 改变与患者的症状明显相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影响FGIDs患者对症状的表述、感受 和就医行为 是否在全球具有普遍适用性、环境和局部的“生物学” 对FGIDs的流行病学和诊断的影响 诊断标准的修订(1) 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在疾病名中删去了“功能性” 一词 “食管疾病”代替“功能性食管疾病” “大便失禁”代替罗马中的“功能性大便失禁” 将“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变更为“中枢介导的腹痛 综合征” 利于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新的脑-肠交互 观点相一致,同时也可使“功能性”的“烙印”最 小

9、化 诊断标准的修订(2) 新增加的诊断:在食管疾病中增加了反流 高敏感(reflux hypersensitivity) 用于诊断一些患者的酸反流属于正常范 围,但对生理性反流很敏感 与功能性烧心甚或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相鉴别 诊断标准的修订(3) 对肠道疾病症状谱的解释:强调将IBS、功能性 便秘、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胀/膨胀不再作为 特定的疾病来看待 有着与病理生理机制特征相联系的症状谱,只 是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症状数目、频度和严重 度有差异 如便秘型IBS(IBS-C)和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可能 因腹痛程度的变化而转换,IBS的亚型也可能随 着粪便性状发生变化而改变 诊断标准的修订(

10、4) 增加了几个已有明确病因的疾病,并不是真正的 “功能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或肠神经系统功能异 常,符合肠-脑互动异常的新定义 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增加了大麻素呕吐综合征 在中枢介导的胃肠道疼痛病中增加了麻醉剂肠 道综合征/阿片引起的胃肠道高敏感 在肠道疾病中增加了阿片引起的便秘(OIC) 诊断标准的修订(4) 在IBS 的诊断标准中,罗马删去了腹部不适这 一症状,将诊断的症状阈值调整为“ 近3个月内 平均发作至少1日/周” 将“腹痛/腹部不适在排便后改善”修改为“腹痛和排便相关” 分型标准中,将主导型粪便判断调整为按“有不正常排便(至少1次)的天数中的粪便性状计算” B. 胃十二指肠疾病

11、B1. 功能性消化不 良 oB1a. 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oB1b. 上腹痛综合 征(EPS) B2. 嗳气症 oB2a. 非特异性过 度嗳气症 oB2b. 吞气症 B3.恶心和呕吐症 o B3a.慢性恶心呕 吐综合征(CNVS) oB3b.周期性呕吐 综合征(CVS) oB3c.大麻素剧吐 综合征(CHS) B4.反刍综合征 A. 功能性食管疾 病 A1. 功能性胸痛 A2. 功能性烧心 A3. 反流超敏反 应 A4.癔球症 A5.功能性吞咽 困难 C. 肠道疾病 C1. 肠易激综合征 (IBS)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C)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混合型肠易激综合

12、征 (IBS-M) 未分类型肠易激综合 征(IBS-U) C2.功能性便秘 C3.功能性腹泻 C4.功能性腹胀 C5.非特异性功能 性肠病 C6. 阿片剂诱导型 便秘 D. 中枢调节中枢调节 障碍型胃肠道障碍型胃肠道 疼痛疼痛 D1. 中枢调节 障碍型腹痛综 合征(CAPS) D2. 阿片诱导 型肠道痛觉过 敏综合征(NBS) 罗马的 FGID分型 E. 胆囊和Oddi括 约肌功能障碍 E1. 胆区疼痛 E1a. 胆囊功能障 碍 E1b. 胆管Oddi括 约肌功能障碍 E2. 胰腺Oddi括 约肌功能障碍 F. 肛门直肠疾病 F1. 大便失禁F2c. Proctalgiafugax F2. 功

13、能性肛门直 肠疼痛 F2a. 肛提肌综合征 F2b. 非特异性肛门直 肠疼痛 F3.功能性排便障 碍 F3a.排便推进力不足 F3b. 不协调性排便 G. 未成年人功 能性胃肠病: 新 生儿/婴幼儿 G1.婴儿反流 G2. 反刍综合症 G3. 周期性呕吐 综合征 (CVS) G4. 婴儿腹绞痛 G5.功能性腹泻 G6.婴儿排便困 难 G7.功能性便秘 H. 未成年人功能性胃肠病: 儿 童/青少年 H1. 功能性恶心和呕吐障碍 H1a.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 H1b. 功能性恶心和功能性呕吐 H1b1.功能性恶心H2d.功能性 腹痛 NOS H1b2.功能性呕吐H3.功能性排 便障碍 H1

14、c.反刍综合症H3a.功能性便 秘 H1d.吞气症H3b.非潴留性大便 失禁 H2.功能性腹痛 H2a.功能性消化不良 H2a1.餐后不适综合征 H2a2.上腹疼痛综合征 H2b. 肠易激综合征(IBS) H2c. 腹型偏头痛 罗马的 FGID分型 罗马内脏高敏感性-中枢敏化、 处理功能异常的内涵解读 新定义强调其症状产生与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的改变、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处理功能异常有关 刺 激 强 度 反应强度损伤前 损伤后 H A痛觉超敏 :原先的非伤害性刺激此时可感知的疼痛刺激 H痛觉过敏:对原先的伤害性刺激会感到更加疼痛 A 主要表现为痛觉过敏 、

15、痛觉超敏和自发痛等反应性增强或敏化过程 外周兴奋度外周兴奋度 增加增加 中枢敏化 对外界刺激阈对外界刺激阈 值降低值降低 自发性活自发性活 动增加动增加 感受域扩大感受域扩大 痛觉过敏 痛觉超敏 组织损伤组织损伤 神经损伤神经损伤 自发性疼痛 Alban Latremoliere, 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2009:9(19) 临床上的表现 神经系统功 能上的变化 CS是当前研究 热点 , 也被认为是内脏高敏感性及其内脏痛觉 过敏发生 、 发展过程 的关键因素 中枢敏化 ( Central Sensitization ,CS) 中枢敏化是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可塑性变化的三种状态 激活 (activation) 可逆可逆 自身敏化和上自身敏化和上 扬扬(wind(wind- -up)up) 重复刺激后发重复刺激后发 生生 慢性可逆性的慢性可逆性的 中枢敏化,包中枢敏化,包 括神经递质、括神经递质、 受体和离子通受体和离子通 道的变化道的变化 发生于持续的发生于持续的 强烈刺激或应强烈刺激或应 激损伤后,长激损伤后,长 期持续的病理期持续的病理 性改变性改变 调节 (modulation) 改变 (modification) 不可逆的内脏高敏感及 其痛觉敏化形成,可持 续存在 Woolf and Salter, S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