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增密港变泽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6342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雨增密港变泽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暴雨增密港变泽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雨增密港变泽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9責任編輯:戚鈺峰版面設計:邱少聰2015年11月28日 ( 星期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評估報 告預測,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極端降雨將明顯 加劇。眼見問題越趨嚴重,專研極端天氣的大氣科 學家、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譚志勇於3年 前獲研資助經費展開研究,模擬在全球變暖下未來 香港的氣候和降雨特徵,從城市化和氣候變化兩方 面,研究和估算有關影響。珠三角 超黑雨 為無城市化地區3倍團隊以本港史上最強勁暴雨之一、2008年6月7日 的雨量數據作個案研究,同時剖析當中物理機制和 科學原理。譚志勇指,研究人員以電腦重新模擬當 日下雨狀況,抽取多個影響降雨的因素,包括城市 地表粗糙

2、度、排熱度和濕度等,進而分析珠三角在 城市化下的極端降雨機率。結果發現,區內有城市 化的地區,出現每小時雨量逾70毫米(即香港黑色 暴雨警告指標)的概率,為無城市化地區的3倍!他 指,雖然那是單獨個案的數據演繹,但亦反映城市 化將令極端降雨頻率倍增。世紀末雨強度料增三成研究團隊又採用了日本設計的全球高分辨率數值 模 型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model),精確模擬出1979年至 2003年、2075年至2099年的全球 氣候變化環境,藉此深入探究華 南地區的降雨情況。 負責數據分析的中大地球與大 氣科學碩士生呂旭昇指,藉抽取 上述年期最極端降雨的第五個百 分位數

3、,即100個降雨事件中第 五最強的作比較,明顯見到氣候 變化的影響,在非颱風雨下,華南地區於2075年至2099年的極端降雨強度,將增 加兩成至三成。即是說,如用上世紀末每小時達 70毫米的黑色暴雨作標準,本世紀末類似情況的暴 雨,將會增至每小時84毫米至91毫米之大。 根據著名大氣物理公式克拉佩龍方程推算, 當溫度上升一度,大氣會多儲存7%水氣。呂旭昇引 述IPCC預計,若各國沒有採取減排措施紓緩全球暖 化,至210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4度,按此公式, 大氣將儲存多約28%水氣,有可能令降雨量增 28%,跟團隊分析大致吻合。天文台 : 極多雨日子將增半譚志勇補充指,過去100年實質資料所見,香

4、港及 華南的暴雨已越來越頻密,如果未來降雨強度再增 加兩成至三成,加上颱風和風暴潮的影響,各地排 水系統很可能難以承受,破壞力難以想像,在結 合眾多因素下,特別是沿岸的香港,情況更令人憂 慮!他表示,團隊將繼績整理城市化和氣候變化 與極端降雨的關係,並加強與香港天文台合作,期 望在香港極端天氣狀況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負責氣候變化研究的天文台科學主任唐恒偉亦 指,氣候變化改變水循環致令極端降雨更頻密已是 國際共識。天文台早前也曾做 研究,在2005年前的逾100年 間,香港每40年才有一年出現 極端多雨(年降雨逾 3,100 毫 米),但隨後的約100年,則推 算每七八年便有一年出現極端 多雨,

5、而針對每年的極端降雨 日數(每日逾100毫米),也由 上世紀末的3.5日增加51%至本 世紀末的 5.3 日,問題亟需關 注。編按:氣候變化是本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化石燃料的使用令溫室氣體過度排放,加上森林遭破壞,打破了氣候的微妙平衡,可能對人類和環境帶來災難性衝擊。各國領袖明日起將齊聚法國巴黎,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希望能定下減排目標,緩和氣候的不尋常變化。此次峰會受到高度重視,事實上面對全球性氣候問題,香港不可能獨善其身,為此本港科研人員積極投入,以科學的力量走上面對氣候變化的前線。本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從極端天氣、生態環境、海平面上升和監察警示等方面,讓香港科學家以其第一手的研究

6、資料,與讀者一同分析探究氣候變化對香港以至鄰近地區的影響,期望喚起大眾更廣泛關注。除暴雨外,氣候變化也被指導致世界多個地方 出現熱浪及乾旱等極端天氣狀況;以香港為例, 今年6月至8月便錄得最高平均溫度攝氏29.4 度,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可見氣候 的警號已迫在眉睫,因此各地民眾都對巴黎氣候 峰會能達成減排協議寄予厚望。 根據IPCC評估報告,在過去50年間,全球各 地的極端氣溫情況都已發生變化,多個地方的熱 晝、熱夜和熱浪的出現頻率越來越密,而冷晝、 冷夜和霜凍的出現頻率則越來越少。世界氣象組 織及香港天文台近日的最新評估更分別指,受強 烈厄爾尼諾現象和人為因素影響,不論是香港以

7、至全球,2015年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氣候變化加劇高溫風險,近年接連為人類社會 帶來災害,例如2003年歐洲熱浪,有研究指是 1,500年以來歐洲最熱的夏天,持續罕見的高 溫,導致逾2萬人死亡;澳洲亦於2013年受熱浪 侵襲,墨爾本錄得 39.9 度高溫,郊區更達 44 度,在南部多個地區要全面禁火,包括禁止市民 野外燒烤,避免酷熱天氣引發山火。美國加州在 2014年亦出現極端乾旱,當地水務部歷史上首 次採取零供水措施,影響近2,500萬人,對 當地農業造成打擊。8月36.3度新高 世紀末港升3至6度至於香港雖然未有上述極端天氣狀況, 但天文台科學主任唐恒偉表示,過去120 多年本港寒

8、冷天氣次數日漸減少,但 酷熱天氣和大雨則越來越多,情況同 樣值得重視。例如今年8月8日 就已錄得攝氏36.3度高溫,是 1990 年以來最高紀錄,他直 言:這些高溫紀錄可謂每年 屢創新高,相信未來只會更 熱。 天文台過去曾利用IPCC評 估報告的氣候模式數據及統計 方法,推算21世紀香港年平均 溫度的變化。結果發現,在高 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本世紀 中(2051 年至 2060 年)和本 世紀末(2091 年至 2100 年) 的年平均氣溫會較1986年至 2005 年(23.3 度)分別高約 1.5度至3度,以及3度至6度。 唐恒偉強調,要紓緩極端天氣, 定下減排目標刻不容緩,大家都希望 氣

9、候峰會能達成協議,落實執行,將升 溫控制在兩度之內。鄭伊莎風暴潮(storm surge)由熱帶氣旋如颱風引起,在大風的 影響下將海水推向岸邊,於沿岸地區引發最高可達數米海嘯 般的巨浪。資料顯示,1906年和1937年香港曾發生颱風和風 暴潮,奪去逾萬人性命,其殺傷力不容忽視。譚志勇團隊近 月為此展開新的研究項目,以數值模型研究氣候變化對香港 風暴潮的影響,期望為港人帶來警示。 風暴潮早年曾席捲珠三角、菲律賓和香港等地,殺傷力令 人聞風喪膽。現時天文台一直有透過監察和預測颱風的 路徑,推斷發生風暴潮的可能性。唐恒偉表示,過往風暴潮 襲港的破壞力巨大,更曾發生逾萬人死亡事件,若加上海 平面被抬高

10、,威力就更大,所以需要特別注意。結合天文台數據破 玄機料2018年完成另一方面,譚志勇團隊剛於今學年獲研資局批出經費,從 基礎科研入手,以數值模型模擬颱風登陸時的大氣和海洋條 件,風暴潮受風力、颱風相對香港的位置、颱風的大小及 路徑等影響,我們會模擬大氣環流等物理因子,探討它們如 何影響未來的風暴潮。 團隊會結合氣候模型,加上天文台提供的觀測數據,以結 合一個更完整的分析體系,藉此破解風暴潮的科學機理,整 個項目預計於2018年完成。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氣候變化為世界各地帶來極端天氣,對香港來說,暴雨、乾旱、酷熱、嚴寒等情況也將越見頻繁。針對香港以至華南地區的極端降雨量事件,香港中文大學地

11、球系統科學的研究團隊分析全球及區域氣候模式,透過電腦數據模擬,初步發現城市化會令極端降雨的機率增加兩倍,而若結合氣候變化的影響,問題更見嚴重,在60年至80多年後,極端降雨強度將增加兩成至三成,未來的香港隨時變澤港!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2008年6月7日是香港的黑色星期六, 當日因暴雨引發水災,造成兩死約16人傷,天 文台在早上8時至9時錄得多達145.5毫米雨量。譚 志勇表示,香港一般全年雨量約2,000毫米,但當 天一小時內雨量如倒水般嘩啦嘩啦落下,是破 紀錄的極端降雨個案之一,所以極具研究價值。 氣候變化之所以會影響極端降雨事件的發生頻 率,是由於人為溫室氣體增加,令對流層暖化,大 氣

12、的持水量增加,譚志勇形容過程就如海綿一樣 載了更多水,而加速水循環亦令氣流更不 穩定,就像海綿被扭動,令傾 盆暴雨出現。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大氣如海綿大氣如海綿 一扭雨傾盆一扭雨傾盆獲研資局批經費模擬風暴潮系列探析氣候變化探析氣候變化之極端天氣 4 # =121世紀香港的溫度升幅推算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熱夜熱浪勢捲全球研究團隊展示的本港雨量分佈圖。 黃偉邦 攝中大研究團隊從城市化和氣候中大研究團隊從城市化和氣候 變化兩方面分析極端降雨變化兩方面分析極端降雨,指未指未 來香港或會變來香港或會變澤港澤港。圖左為圖左為 譚志勇譚志勇,右為呂旭昇右為呂旭昇。黃偉邦黃偉邦 攝攝天文台科學主任唐恒偉(左)強調,要紓緩 極端天氣,定下減排目標刻不容緩。 黃偉邦 攝小資料暴雨暴雨增密增密港變港變澤港澤港中大研城市化氣候變化影響冀聯天文台狙擊極端天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