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解剖学复习题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66201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解剖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华中科技大学解剖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华中科技大学解剖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华中科技大学解剖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华中科技大学解剖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解剖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解剖学复习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绪论: 1、 标准姿势 答: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 两侧,掌心向前。 2、 冠状面 答:是指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剖面,该切面与水平面及矢状面互相垂直。 一、运动系统 1. 骨学 名词解释: 1) 胸骨角: 答: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 角,其两侧平对第 2 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 4 胸椎体下缘。 2) 翼点: 答: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 此处常构成 H 形的缝, 称翼点。 13) 界线(骨盆) : 答:骨盆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 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

2、形界限,分为上方的大骨盆或又称假 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或又称真骨盆。 选择与填空: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答: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构成。骨和关节是运动系 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2) 椎骨特征: 答: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组成。椎体内部充满松质(骨松质) ,表 面的密质(骨密质)较薄。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孔上下贯通, 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椎弓是弓形骨板,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相邻椎管的 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弓根向后内扩展变宽,称椎弓板,两侧椎弓板在中线 会合。 由椎弓发出 7个突起: 棘突1个、 横突

3、 1 对、 关节突 2 对。 2(3)成人脊髓起、止部位 答: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 平第 1 腰椎体下缘。 简答与问答: 1) 脊柱的侧面观: 答: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 曲凸向后。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 4 个弯曲,从侧面看呈 S 形,即颈椎 前 凸 、 胸 椎 后 凸 、 腰 椎 前 凸 和 骶 椎 后 凸 。2) 颅的整体观: 答: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颅骨借膜和软骨牢固结合成一整体,没有活 动。 (1)颅顶面观: 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光滑隆凸。 顶骨中央最隆凸处, 称顶结节。额骨与两侧顶骨连接构成冠状缝, 两侧顶骨连接为矢状

4、缝, 两侧顶骨与枕骨连接成人字缝。 矢状缝后份 两侧常有一小孔,称孔顶。 3(2)颅后面观: 可见人字缝和枕鳞。 枕鳞中央最突出部是枕外 隆凸。隆凸向两侧的弓形骨脊称上项线,其下方 有与上项线平行的下项线。 (3)颅内面观: 颅内面观 颅盖内面凹陷 与脑回沟对应的压迹和骨嵴 两侧有树枝状动脉沟 正中线-上矢状窦沟 颅盖内面凹陷,有许多与脑沟回对应的压迹与骨嵴。两侧有树枝状动脉沟,是脑膜中动脉及 其分支的压迹。正中线上有一条浅沟为上矢状窦沟,沟两侧有许多颗粒小凹,为蛛网膜颗粒的压迹。 颅底内面高低不平,从前向后有三个呈阶梯状加深的陷窝,分别称颅前、中、后窝。窝中有很多孔、裂,大都与颅底外面相同。

5、 颅前窝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此处薄弱,为骨折 好发部位) ; 颅中窝由蝶骨体及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中间狭窄,两侧宽广) ; 颅后窝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构成(窝中央有枕骨大孔) (4)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高低 不平, 神经血管通过的孔裂甚多。 (5)颅侧面观:由额骨、蝶骨、 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还可见到面颅的颧骨和上、下颌骨。侧 面中部有外耳门, 门后方为乳突, 前方是颧弓, 二者在体表可摸到。颧弓将颅侧面分为上方的颞窝 和下方的颞下窝。 (翼点在颞窝处) (6)颅前面观: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42. 关节学 选择与填空: 1) 肘关节的

6、构成与运动方式 答: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构成,包括三个 关节: a) 肱尺关节 (肱骨滑车, 尺骨滑车切迹) b) 肱桡关节(肱骨小头,桡骨关节凹) c) 桡尺近侧关节(桡骨环状关节面,尺 骨桡切迹) 上述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 肘关节的韧带有: (1)桡侧副韧带 (2)尺侧副韧带 (3)桡骨环状韧带 肘关节的运动以肱尺关节为主,可做前屈、后 伸运动,也参与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2) 膝关节的构成与运 动方式: 答:构成: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 节。 主要韧带有: (1)髌韧带 (2)腓侧副韧带 (3)胫侧副韧带 (4)腘斜韧带 (5)膝交叉韧

7、带: 前、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囊的滑膜层: 髌上囊、 翼状襞。 半月板: 内、 外侧半月 板。 运动方式: 胫侧副韧带和腓侧 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许膝关节作少许旋内和旋外运动。腘斜韧带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可防止膝关节过伸。膝交叉韧 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5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 简答与问答: 1) 主要的关节组成特点:肩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方式: 肩关节:肱骨头,肩胛骨的 , 关节盂 灵活性/头大、窝浅,盂唇加深 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 稳固性/肱二头

8、肌长头腱通过; 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增强 运动/ 典型球窝关节; 冠状轴屈和伸 矢状轴展和收 垂直轴旋内、旋外以及环转 易向前下方脱位 答:组成:由股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也称盂肱关节 (2)特点:是典型的多轴球窝关节;肱骨头近似圆球,关节盂浅而小。 虽然关节盂周缘有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来加深关节窝,但是仍仅能容纳关节头地 1/4-1/3。肩关节的这 种骨结构形成增加了运动幅度,但也降低了关节的稳固性,因此,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对其稳固性起了 重要作用) 。 肩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囊的滑膜层可膨出形成滑 液鞘或滑膜囊,以利于肌腱的活动。囊的前臂和后壁也有许多肌腱加入,以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囊的下

9、壁相对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份滑出,发生前下方脱位。 (3)运动方式: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作三轴运动,即冠状轴上的屈和伸,矢状 轴上的收和展,垂直轴上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臂外展超过 40-60角,继续抬高 至 180时,常伴随胸锁与肩锁关节的运动及肩胛骨的旋转运动。肩关节的灵活性也带来了关节的易损。 第三章第三章 肌学肌学 名词解释 1)海氏三角 6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位于腹前壁下部。 选择与填空 1) 腹股沟管的位置: 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阔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

10、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约 4-5cm,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 由此通过。 2) 腹直肌鞘 答:包裹腹直肌,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嵴肌腱膜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 横嵴肌腱膜愈合而成。 3)控制髋关节运动的肌肉 答:控制髋关节运动的肌肉为髋肌和大腿肌。髋肌,主要运动髋关节。按其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大腿肌,分为前群、内侧群和后群。前群:缝匠肌、股四 头肌;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4)控制膝关节运动的肌肉 大腿肌,前群:缝匠肌、股四头肌;后群:股二头

11、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肌,浅层:腓肠肌;深层:腘肌。 3) 胸锁乳突肌收缩时产生的头部运动 答: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7 简答与问答 1)膈的位置、膈上孔裂的位置及通过膈孔的结构 膈的位置:膈为向上膨隆呈穹窿状的扁肌,位于胸腹腔之间。 (膈的周边是肌性部,中心为 腱膜,称中心腱。肌性部以三部分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胸骨部起自剑 突后面;肋部起自下 6 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 2-3 个腰椎。三部分肌束均移行于中心腱) 。 (2)膈上孔裂的位置及通过膈孔的结构:膈上有三个裂孔。 在第 12 胸椎体前方, 由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

12、共同围成主动脉裂孔, 有主动脉和胸导 管通过; 约在第 10 胸椎水平,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经过此孔通过; 约在第 8 胸椎水平,在食管裂孔的有前上方的中心腱上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简答与问答 1)血液循环与体、肺循环动脉的简要路径(包括主动脉走行分支,肺动脉走行分支) 8答: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 (1)体循环(大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 此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 窦返回右心房,

13、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 (2)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小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体循环的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全身各部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肺循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 饱和的动脉血。 (3) 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 系一粗短的动脉干, 起自右心室, 在主动脉前方向左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较短,在左主支气管前方横行,分上、下两支进入肺的上、下叶。 右肺动脉较长且粗,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右横行,至右

14、肺门处分为上、 中、 下三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 中、 下叶。 (4)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起始段为升主动脉,向前上方 斜行,达右侧第 2 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主动脉弓的延续为降主动脉。 第一节 心脏第一节 心脏 名词解释 1) Koch 三角 答: 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 三尖瓣隔 侧尖附着缘和 Todaro 腱(心内膜下的纤维索)之间的三角区。Koch 三角的前部 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 其尖对着膜性室间隔的房室部。 2) 二、三尖瓣复合体 答:二尖瓣或者三尖瓣的瓣环、瓣叶、 腱索 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联,故合称二尖瓣或者三尖瓣复合体。它们共 同保证血

15、液的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部分结构损伤,将会导致血流动力学上的 改变。 选择与填空 1) 心室收缩时瓣膜状态 右心室收缩:三尖瓣闭合,肺动脉瓣打开。左心室收缩:二尖瓣闭合,主动脉瓣打开。 92) 心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第二节 动脉第二节 动脉 名词解释 1) 颈动脉小球 答: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为化 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 CO2 分压、 O2 分压和 H+浓度的变化。当血中 O2分压降低或 CO2 分压增高时,它可反 射性地促进呼吸加深加快,以保持血中 O2 和 CO2 含量的平衡。 2) 颈动脉窦 答:是颈总动脉末端与颈内动脉起始 部的膨大部分。窦壁的

16、外膜内含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可引起窦壁扩张,从而 刺激窦壁内的压力感受器,进而反射 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末梢血管扩张, 使血压下降。 选择与填空 1) 头面部局部出血时压迫止血的部位 答:颈总动脉上段位置表浅,在活体上可摸到其搏动。当头面部大出血时,在胸锁乳突肌前缘, 平环状软骨弓的侧方, 向后内将动脉压向后内方的第 6 颈椎横突上, 进行急救止血。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处位置表浅, 在活体可摸到其搏动。 面部出血时可在该 处压迫止血。在活体上,在外耳门的前上方、颧弓的根部可摸到颞浅动脉搏动,头皮前部出血时可在此处压迫止血。 2) 左冠状动脉分支 答:起于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窦,向左行于左心耳和肺动脉干之间, 然后 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 (1)前室间支:又分左室间支、右室间支、室 间隔前支;(2) 旋支, 也称左旋支,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