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566149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旅游创新区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规划2总体思路Chapter ONEChapter ONE以后工业化时代的眼光,挖掘前工业化时代的资源,打造超工业化的产品,建设国家公园省。国发2号文件出台,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后发赶超的全新时代!31、定位国家要求: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贵州响应:国家公园省4国 家 度 假 省国 民 休 闲 地避 暑 养 生 地文 化 千 岛 省山 水 大 观 省生 态 涵 养 地国家公园省由系列旅游产品、2000余个涉旅项目、旅游小镇与民族特色村寨、风景道、100个自驾车营地等系列项目和产品体系共同支撑。吸引广西吸引广西 (南宁(南宁)方向市场)方向市场黔北人

2、文黔北人文 旅游圈旅游圈民族文化民族文化 生态旅游圈生态旅游圈文化景观文化景观 生态旅游圈生态旅游圈黔黔中休闲度中休闲度 假旅游圈假旅游圈国家公园国家公园道道 (风景道)(风景道)控制管理区乡村乡村 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1+1”模式“1+N”模式黄果树、织金洞、龙 宫(保护区)5条国家条国家蓝道蓝道自自驾车营地驾车营地特色特色漂流漂流旅游小旅游小镇镇国家公园省生产力构建图一个精品景区配套一个精品景区配套1个个旅游旅游小镇或旅游功能区小镇或旅游功能区遵遵 义义a安安 顺顺黄果树-龙宫 旅游产业集聚区百里杜鹃 旅游产业集聚区贵阳特色特色村寨村寨一个精品一个精品景区景区配套多个配套多个旅游旅游小镇

3、或旅游功能区小镇或旅游功能区吸引重庆方向市场吸引重庆方向市场吸引吸引张家界方向市场张家界方向市场 日韩市场日韩市场吸引大珠三角吸引大珠三角 及广东及广东、广西广西 方向市场方向市场吸引云南吸引云南 方向市场方向市场吸引四川吸引四川 方向方向市场市场通用通用航空基地航空基地空间布局:一个中心六条走廊七大旅游区八个枢纽节点产品与项目支撑:6大系列产品共2000余个项目支撑凯里凯里-都匀都匀枢纽枢纽 节点节点枢纽枢纽 节点节点枢纽枢纽 节点节点枢纽枢纽 节点节点枢纽枢纽 节点节点枢纽枢纽 节点节点枢纽枢纽 节点节点枢纽枢纽 节点节点指导思想62、总体要求和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4、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八大精神、国发2号文件和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为战略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促进旅游要素集群化、产品特色化、服务个性化、进出便利化、环境优质化;深化生态、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走出一条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富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后发赶超新路径,把旅游业培育成贵州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通过全省动员、全民参与、全方位统筹、全产业融合,将贵州省建设成为原生态、多民俗、特色强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

5、要平台。到2020年,全省旅游经济总量、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综合实力等大幅提升,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生态文化旅游强省跨越。总体目标3、四大战略4精品发展战略123创新引领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国际品质战略74、四个模式创新8落实涵盖9市州的旅游精品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育与文化事业建设,形成全域统筹、梯度推进、重点突出的全省旅游产业生产力布局,构建全域覆盖的生态景观格局。(1)全域统筹发展模式(2)四化融合发展模式4、四个模式创新9在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基础上,强化旅游的先导、关联、带动作用,形成旅游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新模式。其内涵

6、为: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支撑旅游做强三产依托旅游延展文化联姻旅游做大以旅促农,实施旅游扶贫 工程,推动“三农”问题 的解决和欠发达地区经济 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休闲农业、都市设施农业, 通过农旅融合,升级产业。 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 局,布局笋竹、茶叶、高 山花卉、葡萄等优势农产 品的区域化种植,推进观 光农业基地建设,推出安 顺、赤水、湄潭、凤冈、 贵定、荔波等休闲观光农 业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农 业龙头企业。TEXT城镇结合旅游做靓以工助旅,积极引导工业龙头企业、旅游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投资建设产品加工、精深加工、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稳步推进六大旅游要素发展,延伸

7、产业功能、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效益。做大工业品牌,拓宽企业多元化投资环境,培育多元化产品类型。以旅游引领服务业。通过培育避暑养生、商务会展、康体运动、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创新产品类型,多元素融合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第三产业相当于GDP比重,从软环境建设做强贵州。依托贵州省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民族歌舞、工艺美术等文化旅游产品。继续大力支持“多彩贵州风”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规划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和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设施,加快完善文化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在城镇化发展中充分考虑 旅游发展需求和旅游功能 彰

8、显;在建设新农村工作 中,村庄规划要与旅游相 衔接,基础设施建设要与 旅游相配套,环境建设要 与旅游相适应,使新农村 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舞台。 以旅游促进城镇化发展, 建设一批旅游城镇。促进 旅游功能区发展,提高城 镇化率水平,促进贵州旅 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民 强省。(3)圈层保护开发模式(文化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集聚区) 1+1模式=1个核心保护区内圈+1个配套的旅游功能区(如黄果树) 1+N模式=1个核心区内圈+多个旅游功能区(如梵净山) N+1模式=多个旅游村镇+1个旅游服务功能区(如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区)1+1模式4、四个模式创新10核心景区 (内圈)控制管理区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乡

9、村乡村Natural Based Tourism 保护、科研、教育、观 光为主体功能管理 规划 (Management Plan)ResortServiceIndustry休闲度假服务支持产 业发展为主体功能 发展规划 (Development Plan)1+N模式一个精品景区配套1个旅游风情小镇或旅游 功能区(4)快进慢游模式4、四个模式创新11快进慢游模式示意图加快航空、高速公路、高铁和城际轨道等“快速交通”建设,保障旅游的可进入性;同时,通过系列风景道、绿道和旅游廊道等的建设,以及立体化、多样的旅游交通方式设计,打造“慢游贵州”的深度体验旅游。125、规划思想交通先行13Chapter

10、Chapter Three“一中心”以贵阳市为极核,以贵安新区为新增长点,涵盖黔中经济区范围14“一中心十五门户”新格局碧江、沿河、松桃、玉屏(大 龙):对接湖南入黔通道,吸引长三角市场和武陵山区域。“十五门户” 兴义、盘县、威宁:对接云南入黔通道,成为云南和东南亚市场进入贵州的门户。桐梓、道真:对接重庆入黔通道,成为重庆市场进入贵州的门户。七星关、赤水:对接四川入黔通道,成为四川市场进入贵州的门户。独山(麻尾)、安龙(巧马):对接广西入黔通道,成为广西和东盟市场进入 贵州的门户。 从江(洛香)、罗甸:对接两广入黔通道,成为珠三角市场进入贵州省的门户, 吸引大桂林集散市场、珠三角市场构建三级旅

11、游集散体系,全省覆盖15一级集 散中心数量:1选址:贵阳市二级集 散中心数量:4选址:遵义、安顺、凯里-都匀、碧江三级集 散中心数量:14选址:赤水、桐梓、道真、沿河、松桃、玉屏(大龙)、从江(洛香)、独山(麻尾)、罗甸、安龙(巧马)、兴义、盘县、威宁、七星关空间布局16Chapter Chapter Four布局说明:空间规划为“一个旅游中心、六条旅游走廊、七大旅游区以及八个枢纽节点”的“1-6-7-8” 基本格局。17品牌形象Chapter Chapter Six1 、品牌形象国家公园省国家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多彩贵州风19多彩贵州风: 多彩贵州风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凉爽

12、之州,绿色之州,红色之州,神秘之州,瀑布之州,洞穴之州,温泉之州,富贵之州,珍贵之州。 多彩贵州风体现了贵州46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独特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节庆习俗构成文化大观园。 多彩贵州风体现了一台原生态民族文化大戏,盘活了千年古资源。2、形象口号20针对海外市场:The One and Only The One and Only GuizhouGuizhou 珍贵之珍贵之州州 世界共享世界共享资源保护21Chapter Chapter Nine生态保护体系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建设节能减排低碳 旅游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体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22岩溶生态高地贵州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这既是贵州奇葩景观之源,也是贵州发展之困。因此应该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分区管理,使生态脆弱区以环境扰动最小的旅游产业为依托实现发展。民族文化故乡贵州民族众多且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原真性、活态性、有机演进性和参与性都比较强。利用贵州的多彩文化优势,保护开发其文化遗产的物质依托,就能成为贵州旅游产业的独特资源。23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