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66035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20122013 学年 高三部 语文导学案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师版编写人:曾宝祥 审核人:钱启先 日期: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能分析诗眼的作用或炼字的妙处。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学习难点】把握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一、考点阐释诗歌方面语言考查的重点主要是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往往要求能准确概括出诗歌的语言特点,或能分析某字、某词语的妙处。二、诗歌语言鉴赏(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2、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2) 、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4、解答分析:答题时

3、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5、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如明确是哪个字,则不答 )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变式换词比较类1、答题步骤:第一步:表明观点,第二步,从含义、作用或表达技巧等方面比较两词的优劣。2、答题示例:(06 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 李商隐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20122013 学年 高三部 语文导学案6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

4、述理由。不能。 (第一步) “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清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 (第二步)(二) 、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注:(2)属表达技巧类题型)3、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

5、”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变式1、找出诗中的“诗眼”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我们的友情将像这山溪渡一样经得起社会风云的考验。 )变式2、分析某个词在全诗中的妙处。1、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该词含义或指出表达技巧;第二步,分析该技巧在诗中的表现;第三

6、步,指出该词在诗中的作用。2、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shung):小船。海幢,即海幢寺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答:带”采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步骤二),使画面具有动感。(步骤三)(三) 、赏句类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20122013 学年 高三部 语文导学案61、分析标题在诗中的作用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

7、指竹杖。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标题是诗歌的眉目,这题考查分析诗歌标题的作用,答案: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 “萤”、 “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分析句子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

8、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从结构来看,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 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东坡第一句 “雨洗东坡月色清”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可以说它在全诗中起了铺垫的作用。2.跟诗相比,词里的倒置语序要多得多。试用现代汉语的

9、正常语序改写下面的句子,并用心领会原句的表达效果。(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答:别人应该讥笑我如此向往古代的英雄,所以早早地生了白发。 “多情”提前更能突出诗人学习英雄建功立业的愿望。(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答:孙仲谋的英雄事迹已经无处可觅。 “英雄”提前更能突出诗人景仰之情。(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答:遥望对岸的扬州,我回忆起四十三年前在炮火连天中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20122013 学年 高三部 语文导学案6南下的经历。突出”四十三年”,壮志未酬辛酸自明。(四)分析语言特色(风格)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是此诗的语言特色,请加以分析。注

10、:能用来答题的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参见复习精要 P108)3、答题示例:(09 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 )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 分)答:秦词的理趣:元词的情趣:【答案】(1 )秦诗之理趣:作者

11、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三、牛刀小试:1、11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骤雨 【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慌忙冒雨急

12、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 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 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 分)【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20122013 学年 高三部 语文导学案6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

13、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2、(12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元 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

14、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参考答案】 (2)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

15、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2012 安徽卷)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20122013 学年 高三部 语文导学案6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