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566028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 ( )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D不可度量。2. 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3. 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 ( )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4. 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

2、)ABertil Ohlin. BEli Heckscher.CJohn Maynard Keynes. DDavid Ricardo.5HO 理论说明: ( )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6如果 A 国可用 1 个工时生产 3 单位的 X 产品或 3 单位的 Y 产品,B 国可用 1 个工时生产1 单位的 X 产品或 1 单位的 Y 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

3、入,那么: ( )AA 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BB 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CA 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DB 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7对于 HO 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要素禀赋。B国民收入。C技术。D消费偏好。8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 ( )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D位置不可判定。9.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时期内: ( )A所有与衰退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B只有那些更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C只有那些更不密集地使用于衰退

4、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D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10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 ( )A在两国都下降。B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C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11如果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入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的增长模式为: ( )A. 进口替代。B.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2C. 出口扩张。D. 以上三者都不对。12. HO 理论成功的解释了: ( )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

5、布局与发展。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13以下产品中,哪一种产品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 ( )A大米。B电视机。C原油。D矿物。14.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富国与穷国之间。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C发展中国家之间。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14以下哪项陈述最为正确? ( )A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B规模经济不能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将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低价格和产出与贸易的扩大。C外部经济可以比内部经济更好地解释比较优势,因为外部

6、经济意味着其他竞争公司产出的扩大。D比较优势可以由内部经济得到最好地解释,因为后者导致了公司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15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于: ( )A小规模的纺织业。B飞机制造业。C制鞋业。D小企业。16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 ( )A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资本劳动比率,他们间就不会发生贸易。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17在 HO 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 ( )A技术。B要素禀赋。C规模经济。D产品差异化。18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 ( )

7、A零。B禁止性关税。C毫无疑问的是正值。D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19能给国家带来净福利收益的最优关税要求: ( )A国家是“价格接受者”。B不存在消费者剩余损失。C贸易伙伴国不会受到关税的伤害。D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垄断力量。20.关税的设置: ( )A会带来完全由外国人支付的收入。B总会提高出口国的国内价格水平。C与自由贸易相比,会减少“小型”进口国家的福利。D总会增加福利。21一个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 )A总是高于最优关税率。B是对设置关税的国家增加就业机会的度量。C取决于相关产品国内产出占 GDP 的份额,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D取决于对投入品的关税率,将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8、。22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会减少国家的福利。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23以下哪一项是最为正确的? ( )A进口配额往往产生垄断租金。B配额制比关税制更有效率。C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更适合于在经济情况中使用。D在竞争条件下,与关税制相比,进口配额可以使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获取更大的利润。24、区域经济合作最松散的形式是 ( )3A、特惠贸易协定B、经济同盟C、共同市场D、关税同盟25.()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建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对其它

9、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设置的障碍。 ( )A、技术性贸易壁垒B、进口配额C、紧急保障措施D、反倾销26.()指出口国企业以低价向进口国出售商品,将进口国生产商逐出市场后再提高价格的倾销。 ( )A、持续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C、掠夺性倾销D、偶发性倾销27内部规模经济指的是一企业随着产量的扩大,平均成本() ( )A、不变B、相交C、递增D、递减28.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保护措施使某一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 )A、加权平均关税税率B、非加权平均关税税率C、有效税率D、名义税率2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价格货币流转机制成立假设的是: ( )A、实行金本位制B、无竞争的市场环境C、

10、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具有某种形式的联系D、贸易商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30.进口替代战略下最基本的贸易政策手段是: ( )A、高关税B、低关税 C、高配额D、低配额31、一国极端地偏好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称为: ( )A、需求逆转B、要素密集度逆转C、贸易政策D、人力资本32、 ()技术进步是指使生产中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大于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技术进步。 ( )A、要素中性型B、劳动节约型C、资本节约型D、土地节约型33、通过进口控制,实行较高程度的保护,鼓励满足本国需求的生产,抑制出口,属于()类型的贸易战略。 ( )A、强外向型经济B、中度外向型经济C、强内向型经济

11、D、中度内向型经济34 李嘉图认为,贸易互利的首要体现就是: ( )A、生产技术B、劳动生产率C、生产成本D、节约劳动时间35、出口补贴是向出口行业的出口产品生产发放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 ()是一种直接补贴。 ( )A、低息贷款B、外销退税C、免费为本国产品提供服务D、对出口企业亏损进行补偿。36、下列各项中仅征收从量税的是: ( )A、高速摄像机B、录像机C、啤酒D、化妆品37一定时期内,若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量增加,该国贸易条件便( )。A恶化 B不变 C改善 D不确定38净进口是一国(地区)( )。A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B某一商品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C某一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量小于进口量;D某一商品在一年内进口量小于出口量40贸易条件是指( )。A投资环境 B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比价 C进出口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