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65979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江阴阴市市土土地地利利用用总总体体规规划划 (19972010)说说明明书书江江 阴阴 市市 人人 民民 政政 府府1998 年 6 月1前前 言言1991至1994年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引导社会经济的合理化发展,江 阴市国土管理局编制了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江阴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以协调江阴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用地需求,在其后的实施贯彻过程中,起到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一系列规划基础因子发生不确定 性变化,使得这两项规划在土地使用的性质、数量、时序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脱节 现象,给土地使用的合理化及土地使用管理的科学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全 国

2、范围内,由于过多地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导致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已使耕地的 保护成为土地利用管理的首要任务。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中发199711 号)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 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通知(苏发19978 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的 宏观调控能力,江阴市委、市政府责成江阴市国土管理局与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 系共同编制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南京大学江阴规划组一行 15 人于1998年1月 7日 抵达江阴,与江阴市国土管理局一道对江阴全市域 29 个镇(区)进行了实地踏勘, 在 1996年10月31

3、日 全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资料、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12000)和 江阴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到与市域规划和 镇域规划的衔接,于1998年6月 底完成了全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 护区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包括图件、文本、说明书和专题研究等。 下一步将研制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现就有关问题作一说明,并 报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2第一章第一章 概况概况一、本次一、本次规规划的目的和意划的目的和意义义土地是生存之母,能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土地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切实了解江阴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了贯彻执行“十分

4、珍惜 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 保证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地需求、实现对现有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 合理利用,结合本市土地资源的具体条件、人口变化情况及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 的具体用地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以期为江阴市的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二、二、规规划划编编制依据制依据1. 法律、法规、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 199711 号) (3)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 通知的通知(苏发19978 号) (4)国家

5、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 通知(1997国规土字第 100 号) (5)江苏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 (苏政发1997121 号) (6)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4)(7)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3)及其实施办法(1996) (8)国家土地复垦规定(1988) (9)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苏发199816 号)2. 技术与资料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1997)(2)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实施方案(1997) (3)江苏省县市级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格式(1997)(4)江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规划(1995) (5)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12000) (6)江阴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9912000)3(7)江阴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资料(1996)及历年统计年鉴(8)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 (9)其它有关专项规划三、三、规规划范划范围围及及规规划期限划期限1. 规划范围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江阴市下辖的 28 个镇、1 个经济开发区在 内的全市范围,总面积 98826.8 公顷(1482402 亩)。2.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以 1996 年作为规划基

7、础年,1997 年为起始年,近期规划至 2000 年, 远期规划至 2010 年。 本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法律效力,是本市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在本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凡涉及本市范围内土 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及部门规划,均应按照本规划的控制指标和要求进行衔接。如因 某种原因确需对本规划的某些内容进行调整修改,须报经批准机关审批。四、四、规规划基划基础础数据和数据和图图件件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图件根据国家土地管理部门要求,以 1996 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资料作为本次规 划基础年数据。以 1996 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利 用

8、总体规划工作底图。2. 人口数据本次规划采用的人口数据源自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安部门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 提供的数据。3. 本市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生产等数据均采用统计部门的数据。五、本次五、本次规规划划编编制的制的简简要要过过程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而复杂。本次规划编制的工作过程主 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 1 所示。4六、六、规规划成果划成果1. 规划文本2. 规划说明书3. 规划专题研究4. 规划图件(1)江阴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50000) (2)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50000) (3)江阴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1:50000) (4)江阴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9、规划图(1:50000)5. 规划工作报告6. 基础资料图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的与任务制定技术方案调查方法编制工作底图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土地资源 调 查水 资 源 调 查社会经济 发展状况调查现状分析土地质量评价与 潜力分析水资源供需 关系分析各用地部门土地 需求量预测编制规划,方案讨 论,输出规划图成果总结与报告编写成果审定与验收准 备 阶 段方案 形成 与 成果 完成 阶段总结 与 验收 阶段5七、本次七、本次规规划的重点划的重点1. 实行“三个结合”“三个结合”是指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用地规划相结合;土

10、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年度用地计划相结 合。实行“三个结合”,可以使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指标 及土地利用分区涉及的土地使用范围直接落实到镇村,便于规划的实施。2. 突出重点,抓住市域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当前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是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为了保证全市农 业生产稳定协调发展,在确定各项用地安排时,以保护耕地为重点,保持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同时,要注意土地生态环境,搞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总 体水平。3. 注重定性、定量、定位和定序相结合对规划中安排的各项用地调整指标和年度用地计划,注意长远利益和眼前利 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综合考虑,保证总体规划确定的

11、各项用地指标的近期可 行性和长期稳定性。由于土地的位置固定性和有限性,在规划中注重定性、定量、 定位和定序相结合,把每项用地指标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时段,通过土地用途管 制,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便于规划的科学实施。4. 注重规划的宏观控制作用为使规划与土地管理密切结合,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在规划中对各项用地 指标和布局都做了具体安排,力求使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统一起来。这 样不仅有利于规划的实施,而且可以提高土地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6第二章第二章 自然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经济经济条件条件一、自然条件一、自然条件1. 区位条件江阴市位于北纬 3140至 3157,东经 11959至 1

12、2034。北枕长江,与 靖江市隔江相望;南近沪宁线,与锡山市为邻;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新区、武 进,地处苏锡常“金三角”地带。交通十分便捷,历来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江 海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 全市总面积 988.27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789.52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198.75 平方公里。沿江岸线长达 35 公里。 全市有 28 个镇、1 个经济开发区,524 个行政村,7815 个村民小组;各镇共有 78 个居民委员会,另有工厂家属委员会 6 个。澄江镇为江阴市政府所在地。2. 自然条件江阴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鱼米 之乡”

13、的美称。(1)地质基础良好,地震烈度较小 江阴市域正处于四条深切基底的浙皖赣断裂、长江断裂、苏北滨海断裂以及高 邮嘉兴断裂所包围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上。位于本地块西侧的郯庐断裂和茅山 断裂,活动虽然频繁,但距江阴市域分别达 230 公里和 80 公里,因而影响不大。由 于地块稳定,自第三纪以来,江阴市域内地震活动频率较低,强度较弱,如近十年 来从未发生过三级以上的地震。据有关资料分析,在今后一百年内可能遇到的最大 地震烈度仅在 6 度以下。(2)地势低平,土质肥沃江阴宏观地貌单元按其成因,属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的组成部分。在三角洲形 成的同时,与大海相通的太湖,在江、海的共同作用下,湖海逐渐分离

14、而形成为浅 平低洼的太湖平原。江湖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其所携带泥沙的不等量堆积以及侵蚀 剥蚀作用强度的差异,形成了本区以下几种地貌类型:A.长江冲积平原分布于现东西横河北部广阔的沿江地带。按其微地貌差别又可进一步细分为: a.三角洲泥状平原 系由老河口三角洲和天然堤组成高低相间的平原。组成物质为粉砂亚粘土,地 面高程 4.5-6.5 米,地面坡度10%,地下水位 1-1.5 米。 b.河漫滩冲积平原 为近代河谷地貌,系由流水携沙沿岸落淤形成的河漫滩。分布于老桃花港、大7王庙、利港口及君山向东至长山一线外侧,一般高程 2.0-4.5 米,由粉砂粘土、粉砂 亚粘土组成,地面坡度5%。以黄田港为界,往

15、西至老桃花港,土地承压力每平方 米 10-30 吨以上;往东至长山一带,土地承压力低,每平方米的 10 吨左右。B.太湖水网平原分布于东西横河以南,由于河流切割及沉积环境的不同,可细分为: a.河、湖水网平原 锡澄运河以西,以湖相沉积的亚粘土为主,地面高程 2.5-4.0 米,东西漕河圩区 由河流、湖泊冲积-淤积形成,地面坡度10%,土地承压力每平方米 1015 吨。b.湖志高亢平原锡澄运河以东以粉砂或粉砂质粘土为主,地面高程 7 米左右,地面坡度10%。c.剥蚀构造残丘本区山丘为断块上升经风化剥蚀而残留的部分,零星分布。地层由泥盆系五通 石英砂岩或茅山群细砂岩组成。坡脚堆积了残积物和坡积物,

16、坡度为 20-30%。高程 以定山最高,达 273 米,其次为花山、砂山,分别为 241.4 米和 192.8 米,其它在 50- 190 米之间。此外,江阴段的长江河谷,是长江河口处最窄的地段,因其突然紧束,洪水期 间水面比降显著增大,加大了水底流速,也加强了河水负载能力。洪水期上游携带 来的物质,到江阴段一般都出现负载过多,而导致落淤的现象;而枯水季节由于上 游来水少,河水相对负载不足,又造成冲刷现象,如长江江阴段南岸岩线虽较稳定, 但局部地段仍有冲刷坍岸发生。江阴市域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长江沿岸的冲积物、太湖滨湖相沉积物及残丘 边坡的风化残积坡积物。土地资源贫乏,1996 年全市域共有耕地 52137.5 公顷 (782063 亩);土壤肥力较高,结构良好,在长期人工培育条件下以熟化程度高的水 稻土为主,是粮食作物稳产高产的主要物质基础。(3)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