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65958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它的制造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鼎盛于商周时期,它的制造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外,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2难点(1)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

2、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有学者根据人们使用工具的不同,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把这一时期的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2)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

3、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包括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被称作“青铜文明”。(3)奴隶的悲惨生活与灿烂的青铜文明之间的关系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因为在奴隶社会中,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主阶级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

4、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为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后的“动脑筋”题展开讨论。三、学法指导1归纳法(1)表格归纳法通过表格,归纳出夏、商、西周手工业部门及发展水平等基本信息。通过归纳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类别 发展水平 代表作品青铜铸造业工艺 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陶瓷业 我

5、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玉器制造业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商朝的玉虎和玉象(2)图示归纳法对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理解可以采用下图,通过图示可以直观感受到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形成对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完整印象。 2知识网络学习法通过知识网络,有机串联本课所学重点知识,既直观清晰又便于理解记忆。如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可以采用下图来突出其发展过程和分布的广泛:黄河流域: 3读图学习法 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但插图、照片较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辅助学习,会让我们获取很多有效的信息。如观察司母戊鼎图和司

6、母戊鼎制作想象图,会让我们感受到其高超的工艺和规模的庞大,观察四羊方尊图可让我们感受到其工艺的精美,观察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以及青铜面具、青铜树等,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其多样性和分布范围广。观察商朝戴枷的奴隶俑殉葬奴隶遗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之上的。4对比教学法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在提供实物参考或让学生提前对比试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出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制作技术高超等结论,从而认识到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的进步。学习

7、“三星堆文化”时引导学生回忆:“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再联系“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使学生得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范围广”的特点。5活动与探究学习法“鼎”在商周时代是最重要的礼器,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而且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重视“鼎”:1999 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 2003 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 56 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进同一个“鼎”里,寓意 56 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可见“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和探

8、究: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新时期的“鼎”具有什么特殊的内涵?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从而让学生理解“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品格和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也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或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件青铜器。还可让学生课后到博物馆或文物、工艺品商店看一看,找一找和课文内容中相似的工艺品,思考一下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等。6歌谣学习法将本课主要内容编成歌谣或顺口溜,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帮助其记忆,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本课内容可以编

9、成如下歌谣:灿烂的青铜文明歌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 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工艺精,四羊方尊造型奇。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命贱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四、中考命题分析本部分在中考命题中所占比重很小。一般以选择题和列举题的形式出现,通常结合图片和新情景来命制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有:青铜铸造业在商周手工业部门中的地位,青铜器的发展阶段,青铜器中的精品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青铜文化的分布等。五、中考试题分析1(2008 年,广东省)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 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 D造纸业

10、解析:本题是一个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做题时可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在本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造纸业在商周时期还没有出现,故 D项排除,纺织业和制瓷业在当时虽也比较发达,但相对于青铜制造业来讲,还是处于次要地位,因为青铜器及青铜文化是夏、商、周时期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工艺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因此成为商周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答案:C2(2008 年,成都市)写出以下著名文物遗产的名称和出土地点。A 图 B 图A 图名

11、称 出土地点 B 图名称 出土地点 解析:本题为图片式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兼有考查乡土史的目的。解题时一定要抓住“著名文物遗产”这一特征,同时要根据其颜色和图像来判断。答案:A 图名称: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 出土地点:四川广汉三星堆B 图名称:李冰石像 出土地点:四川都江堰六、同步检测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C西周时期 D.原始社会末期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春秋 3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 )A.青铜器 B.玉器C.陶瓷器 D.铁器4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

12、最大的青铜器是( )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5举世文明的“三星堆文化”位于( ) A黄淮平原 B渭河平原C成都平原 D汉江平原 6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7.除青铜铸造外,夏商周手工业发展兴盛的另外两个部门是陶瓷业 玉器制造业 冶铁业 制漆业( )A. B. C. D. 8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已齐备的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C周朝 D商周9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

13、,该文明是指( )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B商周时期C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D夏、商、西周时期 10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B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C没有人身自由 D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11识图题:读下图然后回答问题(反映的是西周时的情形)(1)根据图下的文字描述,填出图中 A、B 两处的算术运算符号。(2)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3)图中所反映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什么结果?这种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历史结论?参考答案:1D 2B 3D 4D 5C 6B 7A 8D 9D 10B 11(1)A 处填“=”,B 处填“+”。(2)是西周奴隶买卖情形的体现。说明:奴隶的价值还不如马,西周时奴隶地位很悲惨。(3)奴隶地位悲惨是奴隶主残酷压迫和剥削奴隶所致,因而必然会激起奴隶反抗。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残酷、野蛮的本质,也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此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