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5401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小学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采用多种解题思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发散性思维,同一个问题可以作多种思路去解答,学生参与了思考,才是有效的教学,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思考的环境,发展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教材中一般是一种解题思路,教师不能只限与一种思路,而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开发多中思路来解题。如:“7+5=12”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路:“因为5+5=10,所以 7+5 =12”“因为 7+3

2、=10,所以 7+5=12 ” ,还可以把 5 分为 3 和 2,用 7+3,再加 2 得12,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的方法,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它的优点,有教学理论,相对稳定,便与操作。也有它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准备新授尝试反馈巩固。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势必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认为教学模式不能固定不变,应该创造一种开放的课堂,不拘一格的教和学让学生感到一切都是新颖的,激发他们极强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测量可以在操场进行,行程问题可以用线段图教学,简单问题让学生当老师自己解答等,总之课堂教学应是开放的,在开放中求创新,才能朋友学生的创新能力。3、发挥多

3、种感官的参与让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无疑是符合脑科学的,传统数学教学中除了符号还是符号,运算之外还是运算,这中教法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把抽象的和直观的相结合,理论的知识也要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具体的真正的人民币,在比一比人民币的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应该怎样换算。结合教材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再进行游戏活动,用具体的物品让学生尝试着买卖,进行人民币进率的换算,这样学生既认识了人民币,又学会了换算。再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在把图形拼一拼,这样既能认识不同的图形,又能得到拼图

4、的锻炼,还发展了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制学具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通过动手动口动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4、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学习者在愉快的和不紧张的气氛中,才有利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所谓“师道尊严” “权威教学”会造成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极大阻碍。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要一学生为中心,学生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尝试,自由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比多比少”时,先出示题目:“青蛙,蜻蜓,壁虎比赛吃害虫,青蛙吃了 38 只,蜻蜓吃了 29 只,壁虎吃了 70 只。 给予肯定和表扬。再引导他们读题和思考也可以让他们扮演角色吃害虫,看谁吃得多,学生就知道比的意思了,很容易就学会了比多比少的问题了。通过实际参与的游戏活动,从感性的认识转到理性的认识,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2010 年 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