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65204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1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第六讲知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第六讲 知觉知觉 第一节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一、知觉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形成: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提供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的加 工 知觉的几种作用:1 觉察:发现事物的存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 2 分辨: 把一个事物或事物 的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区别开来 3 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 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二、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二、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 自下而上:

2、对事物感觉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对事物感觉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人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这些信息称作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自上而下:人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这些信息称作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三、知觉的种类三、知觉的种类 1、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是否属于人) ,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对 人的知觉) 。2、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不同,可 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 (可以说,有多少感觉,就有 多少知觉)3、根据事物具有的时空和运动的特性,把知觉区分

3、为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形状、 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征的知觉) 、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和 运动知觉(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4、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 际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而下: 人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这些信息称作自上而下的加工 或概念驱动加工 第二节第二节 知觉特性知觉特性 一、知觉对象与背景一、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的相互转换;知觉定势: 对一个物体的知觉,不仅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而且还要受到其发生的背景和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知觉的对象 与背景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知觉对象受背景制约,

4、背景也影响知觉的对象。在均匀 化的知觉域中不可能有知觉对象,因而也不可能有知觉的背景。如空虚视野实验。知觉的 对象与背景相互转化在双关图形(也称可逆图形或两可图形)中表现的更为清楚。 二、知觉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依赖二、知觉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依赖 知觉的整合作用:整体优先. 知觉整体性的作用:体现了知觉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人们知 觉事物的能力,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 三、知觉的理解性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现时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 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sensory comprehension)。 以知识、经

5、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理解在知觉的作用: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产生知 觉期待和预测 四、知觉的恒常性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知觉恒常性的种类(1)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经验的知觉,不因物体距离远近所构成的视 网膜影像大小而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 者共同决定的,对于网像大、距离近与网像小、距离远两种组合,人们可以根据经验做出物体 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 (2)形状

6、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 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 (3)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人对不同环境中物体颜色的知觉却 保持不变的心理现象称为颜色恒常性。它与经验有很大关系。此外颜色恒常性产生的另一 个原因与背景有关。在日光照射下,煤与周围背景相比仍然最暗,白纸与阴影中的背景相比仍 然最亮(4)亮度恒常性:物体本身所处的照明环境改变,而由物体所得的亮度知觉依然保 持不变的心理倾向 第三节第三节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对物体空间关系的认识 形状知觉形状知觉 形状的特征分析:对形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 轮廓与图形(1)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

7、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 离出来的。 (2)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 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轮廓之间的影响作用,空间临近的物体轮廓影响, 时间上前后出现物体轮廓的影响.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 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图形的组成: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 封闭,线条朝向,简单性原则 大小知觉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物体大小=网膜大小距离 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邻近物体 的大小对比 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1)肌肉线索 生理线索(

8、调节,辐合) (2)单眼线索:对象的重迭,被掩盖的物体,被知觉成远些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 高度 纹理梯度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远近不同的物体在速度和方向上有差异 近物:移 动快,方向相反 远物:移动慢,方向相同 (3)双眼线索一两眼视差: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解释:人 的两只眼睛相距约 65 毫米。当我们看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物体,视 线便有点差别:右眼看到右边多些,左眼看到左边多些。这样,两个视线落在两个视网膜 的部位上便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重合。双眼视差是产生立体知觉的重要线索。由于两个 眼睛位置不同,同一物体投射到两眼的图像是有差异的,

9、距离越远,差异越小,是大脑把两个不 同的信息结合起来使人知觉到一个具有深度的立体。立体图像和立体电影的作者们就是利 用双眼视差,将两种稍有差异的图像片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第四节第四节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一、时间知觉的含义一、时间知觉的含义时间知觉,即对客观现象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指按时间顺序把不同的活动区分开;(2)对时间的确 认:如今天是年月日,现在点;(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如这次约会已经进行了 1 小时;(4)对时间的预测:如知道 3 天后是周末。人们没有专门的时间感受器 二、时间知觉的参考系二、时间知觉的参考系 1根

10、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 周期出现的自然现象,为我们估计时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人们依据身体组织的节律性活动(也即生物钟)估计事件持续的时间。如根据饥饿感估计 现在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 3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也可准确地记录时间。时间知觉不同于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事物现存的种种属性的认识。而时间知觉在多数 情况下则是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由于时间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因此,不能知 觉过去的时间。 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

11、觉其次,视觉较差。例如, 当两个声音相隔 1/100 秒时,人耳就能分辨出来,而触觉分辨两个刺激物间的最小时距为 1/40 秒,视觉为 1/10-1/20 秒。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 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 长。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就会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就会 觉得时间短。 3情绪和态度也影响着对时间的估计。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出现对时间的低估计。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 物,会觉得时间

12、过得快。回忆时时间估计则相反。对有趣和欢乐的事情的回忆,时间会长些, 而单独、乏味的时间,回忆觉得短些. 4、注意的影响。对一段时间的知觉越注意,显得长些。 5、个性差异。在时间透视上,青年人爱展望未来,而老年人喜欢怀旧;有的人对时间 估计准确,而有些人则不能。此外,人的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是不一致的。专心工作和学 习,时间过的飞快。四、时间知觉和空间事件四、时间知觉和空间事件时间知觉和空间事件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1、Tau 效应:时间知觉对空间知觉的影响。最早进行该研究的是赫尔森和金(1931) 。 见教材 P325 2、Kappa 效应:空间知觉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见教材 P325。 第五节第

13、五节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 一、运动知觉的含义一、运动知觉的含义 运动知觉(motion perception) ,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即人在知觉事物时 可以获得物体变化及移动速度的信息。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 同活动而实现的。 当眼睛和头不动时,运动刺激物连续地刺激了视网膜各点,通过大脑中枢的整合,便 产生了运动知觉。当用眼睛和头部的转动追随运动物体时,虽其视象在网膜上是静止的, 但由于有了眼球和头部的运动向大脑提供信号,也会知道物体的移动。但是单独靠网像的 位置移动不足以解释运动知觉。运动知觉的产生依赖于主、客观条件,即物体运动的速度、 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

14、运动知觉的参考系、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等等。 二、运动知觉的参考系二、运动知觉的参考系 运动和静止,运动速度的快慢,都是相比较而言的,这个被比较的物体,就是运动知 觉的参照系。运动知觉的参照系主要是环境中的参考信息,同时也包括人的动觉信息。环境中的参照信息,可以看成是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对象活动,而背景是固定的, 已经成为基本经验,而这个背景就成为运动知觉的参照系。参考物不同,运动知觉也不相 同。 人们的运动知觉是相对的。在缺乏参考标志的条件下,人们难以分辨两个事物中哪一 个在运动。观察者本身也是运动知觉的参考系,确定自身的状态及对这种状态的自我意识 是运动知觉的重要条件。 三、运

15、动知觉的种类三、运动知觉的种类 (一)真动知觉 真动知觉就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 象运行的速度。以同样速度运动的物体,观察距离远者显得速度慢,距离近显得快。刚刚 可以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最慢的运动速度即最小视角范围(角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下阈。 物体运动的速度超过一定限度,人们就看到弥漫性的闪烁。看到闪烁时的速度是运动知觉 的上阈。运动知觉的阈限依赖于目标物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刺激物的照明和持续时间、视 野中有无参照点、视野结构的一般特点以及对象离观察者的距离等。物体运动的速度太慢 或太快,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这是由于物体运动的角速度不同所造成的。在单

16、位时 间内物体运动的视角范围叫做角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距离远时比距离近时视角 范围小,角速度就小,对运动速度的知觉就慢。近处因角速度大,对运动速度的知觉就快。 根据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和离开我们的距离,可以推算出物体运动的绝对速度。 (二)似动知觉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 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移动看成是连续运动的心理现象。即 “似乎在动” 。似动知觉主要 有下列几种形式: 1、动景运动(PHI 现象) :是实际上没有动的刺激物相继呈现时,在适当条件下却感知 到它在运动的知觉现象。这是由于视觉后象的作用使我们把断续的刺激知觉为一个整体刺 激。电影放映正是运用这一现象来使观众产生连续运动知觉的。 2、自主运动:也称“游动效应” 。我们把眼睛静止不动地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 不会儿会发现刺激点似乎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称自主运动。由于人总认 为看客体时眼睛是固定不动的。但眼睛却是不随意地运动着,即使在注视时仍有微弱的颤 动;眼动的信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