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技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4876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低温治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亚低温治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亚低温治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亚低温治疗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亚低温治疗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低温治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低温治疗技术(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低温治疗技术2014-08-19概念及适应症原理及实施方法监护及护理要点概念及适应症概念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 冬眠,它是用药物与物理的方法 使病人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 目的。Company Logo概念n具体方法为n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n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临床医学低温分度轻度低温33 350C中度低温28 320C,深度低温 17 270C现多采用32-350C亚低温治疗适应症治疗围产期窒息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缺血性脑卒中原理及实施方法原理1、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正常氧供条件 下,体温每降低1,中枢氧代谢率降低5%左

2、右)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3、抑制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内源毒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4、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5、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 复,明显起到脑保护作用。6、抗凝作用7、抑制免疫反应及各种促炎反应降温方法n体表降温n血管内降温体表降温Company Logo亚低温治疗仪亚低温治疗仪主机 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外设附件 水毯,连接管,体温传感器 Company Logo亚低温治疗仪n工作原理:n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

3、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评估评估用物,环境是否符合治疗需要,设备是否齐全。尽 量使室温控制在250C以下,减少室内人员出入。使用前的准备 仔细检查各机件是否牢固,各接口是否 脱落,各导线是否松脱、水位。物理降温病人进入冬眠镇静状态时,开始给予物理降温。将体温传感器插好,将毯、帽接口按标记方向接好(出入水接口有方向 标志),在冰毯上铺层薄垫。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先用体温表测温一次,然后将体温传感器置于肛门, 开机使用。主机即可显示体温,与先前所测体温表体温进行对比。亚低温常使用体表降温法,应用降温毯,降温速度控制在24h降低10C常 在412h,将肛温降至32350C复温停止

4、亚低温治疗时:先关电源,再拔插头 断开主机与冰毯的管道 (管道出口高于冰毯,防止水流出)撤出冰毯,放出冰毯和主机 内的水 清洁冰毯和主机待用 复温步骤: 停降温毯 停肌松冬眠合剂采用自然复温至正常,过程应缓慢平稳,在25260C室温中,以每 4h升高10C的速度复温,持续12h,不可加热复温。过程中严密观 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复苏休克。监护及护理要点Company Logon亚低温疗法的保护效果明确,但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些并发症,主要 包括: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因此,亚低温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密切监护尤为重要, 加强防止并发症。 呼吸系统进行亚低温治疗的

5、患者,由于冬眠合剂的使用,中枢神经处于抑 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较缓慢,但节律整齐。若呼吸频率太快或快慢不等,或呼吸变浅,出现点头样呼吸,应 考虑中枢过度抑制,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 剂静滴,或行机械通气。要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有无口唇、指甲发绀等缺氧 表现,同时心电监护生命体征,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使 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加强气道的管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循环系统 24 h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ECG、血压、脉搏、四肢肢端循 环情况及电解质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正常,脉搏稍慢 但节

6、律整齐,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 律不齐,提示微循环障碍,说明冬眠过深或体温过低,应立即停 用冬眠合剂和亚体温治疗仪,给予保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紊乱,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复温时由于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少,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因 此复温速度要慢,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应及时补充血容量 体温监测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一个重点项目。一般情况应保持病人 肛温3234 0C 鼻腔3334 0C(头重点降温)若体温超过36 0C,亚低温治疗效果差。若低于33 0C,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若低于28 0C,易出现心室颤动。亚低温治疗的时间限制n亚低温治疗时间一般为35d ,最长

7、57d。n长时呈亚低温不但无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加重 脑缺血性损害并发症预防与护理1、心电图改变n窦性心动过缓:有报道最低至30次/分, 在未影响血压和尿量的情况下不予干预2、血流动力学的改变n包括: 1)、高血压 2)、心输出量减少 3)、体循环阻力增加n高血压及体循环阻力增加的原因:降温导致血管收缩n监测到心输出量减少时,只要MAP及尿量正常可不予 干预3、电解质失衡n降温开始后,血钾、镁、钙及磷向细胞 内转移,复温时向细胞外转移n应每6-8小时监测一次4、凝血病n凝血障碍为一常见并发症n仅在T320C时多见n应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质量n病人血清内如存在冷凝集素,说明低温 已产生溶血反应,应

8、立即停止低温疗法5、高血糖n原因: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引起胰岛素抵抗n应常规监测血糖n低温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影响外周血糖 监测结果。因此经动静脉置管及中心静 脉导管处抽血监测血糖6、感染n抑制白细胞生成,破坏中性粒细胞及巨 噬细胞功能n抬高床头,预防VAPn监测血常规及胸片7、复温休克 n复温过程中,由于血管扩张,致有效循 环血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因此复温不宜过快,可适当给予儿茶酚 胺类药物以增加外周阻力。8、颅内压监测n复温时颅内压突然升高 一般仍 认为系复温过快有关,应加强颅内压监 测与管理。体表降温的局限性n1、接近患者的体温,范围受限n2、降温速率不可靠-达不到或过低n3、患者不舒服n4、因温度不适而导致新的损伤n5、增加寒战颅压增高耗氧量增加代谢和产热增加血管内降温血管内降温n血管导管从股静脉置入 ,一直安放至下腔静脉 ;n降温效果迅速,但实施 技术复杂,医生操作的 熟练程度和硬件设施的 优良与否往往影响实施 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