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64827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烧伤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电 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局部或 全身急性损伤性疾病。在古代,一般以火烧和汤烫者居多 ,故又称为水火烫伤、汤泼火伤、火烧疮、汤火疮、火疮 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化学烧伤、放射性烧 伤、电击伤等。 病因病机 诊断 1临床表现(1)轻度烧伤 面积较小,一般无全身表现,仅有局部皮 肤潮红、肿胀,剧烈疼痛,或有水疱。(2)重度烧伤 面积大,多因火毒炽盛,入于营血,甚至 内攻脏腑而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病程一般分3期:早期(休克期) 往往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之内,主要为体液大量 渗出和剧烈疼痛引起。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现反应

2、性水肿,创面出 现水疱、焦痂和大量体液渗出。患者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呼吸短 促,尿少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身疲肢冷,淡漠嗜睡 ,呼吸气微,休温不升,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或微细而数等津伤气 脱、亡阴亡阳的危候。中期(感染期) 烧伤后热毒炽盛,体表大面积创面存在,全身抵 抗力下降,火毒内陷(细菌入侵感染),内攻脏腑,症见壮热烦渴, 寒战,躁动不安,口干唇燥,呼吸浅快,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发斑 ,吐血衄血,四肢抽搐,纳呆,腹胀便秘,小便短赤。此时创面出 现坏死斑或出血点,脓腐增多,脓液黄稠腥臭或淡黄稀薄,或呈绿 色。有焦痂者,焦痂软化潮湿,或痂下积脓。以上症状多发生在3个时期,一是伤后37天的

3、体液回流期 ,随着组织间液返回血管,火毒内陷(细菌进入血循环);二是烧伤 后24周焦痂白溶脱痂期,大量焦痂脱落,出现新鲜创面,创面继 发感染;三是烧伤1个月后的恢复期,患者体质消耗严重,气阴两 伤,正气虚损,抵抗力低下,火热余毒乘虚内陷脏腑。后期(修复期) 邪退止虚,患者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白无华 ,纳谷不香,腹胀便溏,口渴心烦,低热,盗汗,口干少津,舌 红或淡红,或舌光无苔,脉细或细弱无力。此期创而基本愈合, 深度烧伤愈合后,留有轻度疤痕。度烧伤愈合后产生大量疤 痕或畸形愈合;若创面较大时,如不经植皮,多难愈合,有时可 形成顽固性溃疡。(3)烧伤面积的汁算 手掌法 伤员本人五指并拢时,一只

4、手掌的面积占体表面 积的1。此法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烧伤的计算。 中国九分法 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成人头、面、 颈部为9;双上肢为29;躯干前后包括外阴部为39;双 下肢包括臀部为59+146 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法 小儿的躯干和双上肢的体表面积所 占百分比与成人相似。特点是头大下肢小,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比 例也不同。计算公式如下: 头颈面部面积百分比:9(12年龄)双下肢面积百分比:46(12年龄)(4)烧伤深度的计算 烧伤深度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 (5)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为了设计治疗方案,需要对烧伤的严重 程度进行分类,一般分为4类:轻度烧伤 度烧伤面积在10(小儿在5)以下。中度烧伤

5、度烧伤面积在1130(小儿615); 或度烧伤面积10以下。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或度烧伤面积在11 20(小儿总面积在1625或度烧伤在610); 度、度烧伤面积虽达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严 重呼吸道烧伤或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者。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0以上;或度烧伤面积在20以 上(小儿总面积25以上或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2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治疗 1辨证论治火毒伤津证 阴伤刚脱证 火毒内陷证 气血两虚证 脾虚阴伤证 (2)外治 清创术 初期 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深浅,选用不同方法。一般 肢体部位及中小面积的烧伤创面多采用包扎疗法;头面、颈部 、会阴部和大面积创面

6、多采用暴露疗法。小面积I、度烧伤 可外涂京万红烫伤药膏、清凉膏、紫草膏等,暴露或包扎;或 用地榆粉、大黄粉各等份,麻油调敷后包扎,隔日换药1次。较大面积的度烧伤,皮肤无破损者,抽出疱内液体;水 疱完整或水疱已破者,剪去破损外皮,外用湿润烧伤膏;或用 液体石蜡(灭菌后)lOOml加入庆大霉素80万u,调匀后外涂,每 日数次。度烧伤可外涂碘伏,保持焦痂干燥,防止感染。全身情况 好者,于3-6天后分批多次切痂并植皮,或保痂开窗植皮;伤 员情况及条件不允许切痂植皮时,可采用“蚕食脱痂”法,于伤 后23周左右痂下自溶时,分批分区剪去痂皮并植皮;亦可外 用水火烫伤膏、创灼膏等脱痂。中期 创面感染者,可根据

7、创面大小、感染性质(一般细菌 感染、绿脓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外用药 和方法。一般小面积感染创面可外用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 红膏外敷。亦可用绵白糖(量要大,因细菌在高渗环境下无法 生存)加九一丹少许直接外用,每日包扎换药1次;较大面积的 感染创面渗液较多,可选用2黄柏液湿敷;痂下积脓者,要 尽快去痂引流,用上述药液浸泡或湿敷(应作细菌学检查以指 导用药)。绿脓杆菌感染者,创面有绿色脓液,可用10甲磺 灭脓、1庆大霉素纱布湿敷。后期 腐脱新生时,用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外 敷。 2,其他疗法 (1)现场急救迅速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如邻近有凉水, 可先浸泡或冲淋以降低

8、温度。用剪刀将伤处衣服剪开脱下,避 免强脱,以免加重皮肤损伤。用消毒或清洁敷料、被单、衣服 等简单包扎或覆盖创面,避免污染和再损伤;酸、碱等化学物 质致伤时,迅速脱去被浸湿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 上;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口服云南白药、去痛片或三七粉等止 痛药,甚至可使用杜冷丁、吗啡等;呼吸道烧伤出现呼吸困难 时,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氧气吸入。(2)西医治疗原则西医治疗轻度烧伤主要是处理创面和防止局部感染;对大 面积重度烧伤,则采取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的原则。烧伤 后着重防治低血流量休克,尽快给予输液以恢复血容量,并给 予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合理应用抗生素 防治感染。

9、 肠痈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临床上西医的急 性阑尾炎、迥肠末端憩室炎、克隆氏病等均届肠痈范畴,其中以急 性阑尾炎最为常见。本节所讲的肠痈则专指急性阑尾炎。该病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约占外科住院病人 的1015,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肠痈病名最早见于 素问厥论:“少阳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金匮要略 总结了肠痈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推出了大黄牡丹皮汤等有效方 剂,至今仍为后世医家所应用。本病的特点足: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 2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 3寒温不适 4情志所伤 上述因素均叮损

10、伤肠胃,导致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 滞血瘀,瘀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痈肿。诊断1临床表现(1)初期 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 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早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约70 80的病人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 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是本病常见的重 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 、外13交界处),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 始终在个固定的位置上。两侧足三里、上巨虚穴附近(阑 尾穴)可有压痛点。一般可伴有轻度发热,恶心纳减,舌 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 (2)酿脓期 若病情发展,渐至化脓,则腹痛加剧右下腹明 显压痛、反

11、跳痛,局限性腹皮挛急;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 ;壮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口渴,便秘或腹泻,舌红 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3)溃脓期 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 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壮热自汗,口干唇 燥;舌质红或绛,苔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4)变证 慢性肠痈:本病初期腹痛较轻,身无寒热或微 热,病情发展缓慢,苔白腻,脉迟紧,或有反复发作病史 者,为寒湿挟瘀血凝结所致。腹部包块:在发病45天 后,身热不退,腹痛不减,右下腹出现压痛性包块(阑尾 周围脓肿),或在腹部其他部位出现压痛性包块(肠间隙、 膈下或盆腔脓肿),是为湿热瘀结、热毒结聚而成。湿 热黄疸:本病发病过程中,

12、可出现寒战高热、肝肿大和压 痛、黄疸(门静脉炎);延误治疗可发展为肝痈。内、外 瘘形成:腹腔脓肿形成后若治疗不当,部分病例脓肿可向 小肠或大肠内穿溃,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 各种内瘘或外瘘,脓液从瘘管排出。 2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 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 者,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1辨证论治(1)内治瘀滞证湿热证 热毒证(2)外治2其他疗法(1)手术疗法 (2)一般疗法 (

13、3)针刺疗法 预防与调护破伤风破伤风是指皮肉破伤,风毒之邪乘虚侵入而引起发痉的一 种急性疾病。西医亦称本病为破伤风,属特异性感染。外伤所致 者,又称金创痉;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新生儿断脐所致者 ,称小儿脐风或脐风撮口。临床上以外伤所致者最常见。病因病机本病是因皮肉破伤,感受风毒之邪所引起。诸病源候论 谓:“金创得风”,简要地说明了破伤风的发生必须具备创伤和 感受风毒这两个因素。创伤后皮破血损,卫外失固,在机体抵抗 力下降的情况下,风毒之邪从伤口侵袭人体,从外达里,风为阳 邪,善行数变,通过经络、血脉入里传肝,外风引动内风,肝风 内动,筋脉失养而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如不及 时控制

14、,必然导致脏腑功能失和,筋脉拘急不止,甚至造成呼吸 、循环衰竭和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诊断1临床表现(1)潜伏期 长短不一,一般为4-14天,短者24小时之内,长者 数月或数年不等。潜伏期的长短与创伤性质、部位和伤口的早期 处理方式以及是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因素有关。潜伏期越短,病情 越严重,预后也越差,死亡率也越高。 (2)前驱期 一般12天,患者常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 躁不安、打呵欠,下颁微感紧张酸胀,咀嚼无力,张口略感不便 ;伤口往往干陷无脓,周围皮肤暗红,创口疼痛并有紧张牵制感 。(3)发作期 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 发性抽搐。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光从头面部开始,进

15、而延展至躯干 四肢。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 肌和肋间肌。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然后 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肌群痉挛,形成苦笑面容;颈项 肌痉挛时,颈项强直,头略向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咽喉部肌 肉痉挛,可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背腹肌痉挛时,腰部前凸,头 和足后屈,呈角弓反张状;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 其至窒息;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4)后期 因长期肌肉痉挛和频繁抽搐,大量体力消耗,水、电解质 紊乱或酸中毒,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或因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 心肌麻痹甚至休克、心搏骤停而危及生命。病程一般34周,严重 者可达6周以上。2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脓液培养可有破伤风杆菌生长。血常规检查初期白细胞计数一 般正常或偏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合并肺部 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在15109以卜,中性粒细胞达80以上。治疗破伤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甚为迅速,死亡率高,必须坚持巾西医 结合综合治疗。中医治疗以熄风、镇痉、解毒为原则。西医治疗应 尽快消除毒素来源和中和体内毒素,有效的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 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1辨证论治(1)内治风毒在表证治法:祛风镇痉。方药: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风毒入里证 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