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2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4492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2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2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2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2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2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2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2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课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2)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具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情怀。(2)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3)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公民必须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方法一:多媒体展示材料:两则有关责任的报道据报道,杨某是某中学数学教师的独生女,在某师院上大学二年级。在一次英语过级考试前,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可是考试结束后,分数距离她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她遭到了同学的嘲笑,因此,她十分苦恼,难以自拔,最后跳楼身亡。杨某的父母亲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2又一报道,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 702 路 422 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最后一分钟,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车闸;把车门打开,让

3、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这三件事,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教师:两则对比强烈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杨某的跳楼身亡,使她的父母痛不欲生。而黄志全的身亡使许多人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这两则报道形成强烈对比,大学生杨某的心理脆弱,对自己父母、家庭的责任感不强,走上不归路。而黄志全在最后一分钟所表现的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使许多人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同学们,我们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只要我们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同样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4、学习的问题。方式二:(备选)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学会承担责任,首先要学会承担集体的责任。当然,仅仅学会承担集体的责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学会承担社会、国家的责任,尤其是在国家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板书)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板书)第一环节:动画展示第一环节:动画展示方法一:播放动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点拨: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每位同学也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而读书。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

5、对生我养我的国家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所以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只有国家兴旺了、强盛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方法二:(备选)3多媒体展示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全国 2500 个县区,我跑了 1800 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6、不负重望。温家宝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句话的含义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2)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拨: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生我养我的国家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所以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只有国家兴旺了,强盛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方法三:(备选)情境设置李文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车司机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

7、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九年级(4)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方法四:(备选)情境设置李强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山西学子,2005 年春节,他利用寒假,按照“户村乡县”的思路,对山西省三个村、四个乡、两个县的农村现状进行调查后,以札记的方式写成了近 4 万字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 。4思考问题:这是他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他的做法会

8、产生什么社会影响?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教师补充:读了李强的调查报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激动不已,将它寄给了温家宝总理。温总理读后亲笔复信称赞: “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过渡:作为公民,不仅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尊严。第二环节:请你参加第二环节:请你参加四名刚刚大学毕

9、业的年轻人,为了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战争的电脑游戏软件,愤然向外资公司提交辞呈。他们说:“这件事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我们别无选择。 ”其中一名大学生说:“在外企工作,既是一种待遇,更是一种考验。我们中国人应该懂得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 ”教师:(1)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2)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外企员工遇到了是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考验。这几名外企员工经受住了考验,他们果断做出愤然提交辞呈的选择,是因为他们知道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教师接着提问:从这个事例中,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呢?学生思

10、考并回答。教师归纳: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第三环节:第三环节:热点回顾热点回顾方法一:多媒体出示资料:58 事件、撞机事件、314 事件。教师过渡: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5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一位中学教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用生命保护了身下的

11、4 个学生。一位失去 15 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100 小时、150 小时、196 小时、226 小时幸存者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都令十三亿中国人感动。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播放视频:512 汶川大地震思考问题:(1)什么时候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2)你还知道哪些在 512 汶川大地震中青年学生主动为国家分忧的事例?(3)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为国家分忧,承担社会责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承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方法二:(备选)在 1998

12、 年的抗洪救灾中,亿万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众志成城。当洪水袭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干部群众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家庭的利益, “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特别是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勇挑重担,前赴后继,许多战士牺牲在与洪水的搏斗中。他们是为了谁?播放视频:抗洪救灾教师:作为中学生,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从小就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但是,是不是要做出以上的壮举才能算是一个尽责的人呢?其实在校园里、教室里,主动捡起纸屑、饮料盒等;记住离开时关掉教室里的灯、风扇;关好别的同学忘关的水龙头,等等,这都是为国家尽责的表现。过渡: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不仅需要我们具有“国

13、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需要我们拥有热爱公益,服务社会的情怀。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板书)方法一:多媒体出示资料:6读大学的时候,小石就是某环保组织的志愿者,虽然毕业已经几年了,工作换了好几份,但是这份“兼职工作”始终没有换过。他坚持的理由很简单没有人不喜欢蔚蓝的天、碧绿的草和优美的环境。虽然工作很忙,志愿者的工作也不轻松,要组织各种论坛、做会务、当翻译,别说双休日,就连节假日也没休息过,可是小石并不觉得做志愿者有多苦,而认为只不过是多付出一些时间而已。他付出了,但收获的更多(1)小石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为什么不觉得苦呢?(2)小石付出了什么?

14、收获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石在从事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小石付出了许多休息时间,但是他收获了知识、自信、能力以及他人的尊重等等。方法二:(备选)多媒体出示资料:一位老人 70 岁时开始自费做艾滋病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她先后走访了 100 多个村庄,见过 1000 多名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上。2000 年至2003 年,她无偿资助了多名艾滋病孤儿。2003 年 7 月,这位老人荣获“亚洲的诺贝尔奖”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

15、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1)这里的“给”意味着付出,“得”指的是获得物质报酬。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2)通过“给”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力,是因为我们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检验,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体验尽职尽责后的幸福感、成就感。教师:我们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学生可能回答: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教师: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体会是什么?7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参

16、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教师介绍:在国外,公益事业是一项广泛为人关注的事业。企业在用人的时候会考虑到你是否参加过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如果你有这些经历,在你应聘的时候,他会优先考虑你。因为他认为参加公益组织的人,往往很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对他的公司也会有责任感,也会比较敬业,那么这样的人往往也会得到较快的提升。【巩固新课巩固新课】教师:我们作为阳光的一代,从小就应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清醒的认识,并开始试着自觉而认真的做准备了吗?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肯尼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