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64445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2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白石坡中学 董金玲单元重点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 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 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 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 会人生。 单元目标概说无数事例证明:不管自己意识到或没意识到, 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经历,都会留下很深的印 记,乃至于如影随形地陪伴一生,影响一生。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中的四篇就是作者对早年所 经历的某些人和事的回忆,从而引出自己对人 生的体验与思考。读后将能使我们对生活的底 蕴有更丰富的认识。 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长期以来 各

2、个版本的教材都把它作为重点篇目保留。今天的 孩子来学它更应注重这两方面的问题:当别人有困 难时,应如何帮助他人;当自己处于逆境时,应如 自省、自尊。文章以“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 线索,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感情线索组织材料 。教学中可从背景入手,以事件为线索串起教学, 使学生在整体联系中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刻画 人物的叙事方法,体味作者的感情。 藤野先生教学步骤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阿长与等文章,了解到鲁 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作家。但是他年轻时 出国留学的最初目的却是学医,是什么原因让他 弃医从文?同学们想了解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 来学习藤野先生这篇回忆录,了解

3、鲁迅先生 在日本经历了怎样的屈辱,又怎样走上“弃医从 文”的道路的。同时我们还会认识藤野先生这位 值得尊敬的学者和良师。 一、导入二、初读感知1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出 处及藤野先生。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可查 字典。 3谈谈自己读完此文后的感受(不限话题)。 三、内容探究设问: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 说出理由或举出例子)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1讨论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是与众不同的,讨论一下,其与 众不同表现的哪儿?其核心是什么? 当别人赏樱花、学跳舞时,他在看

4、书。 当别人流连于繁华的东京时,他到了艰苦的 仙台。 当别人麻木不仁时,他在愤慨。 当别人沉沦时,他在呐喊 其与众不同的核心是:身处逆境中的自省、 自尊。2探讨写作手法详略得当 设问:文章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 这种详略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描写传神设问: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有哪些特色? 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第一,巧用比喻。 第二,巧用修饰语和反语。 四、交流体会,完成迁移。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让我们也来说说 感激的话!老师可贵在哪里?学生自主发言,将自己的学习这篇课文的 过程中体会及自我现实体验告诉给同学们,交 流一下。 教学设计B可以直接由人生经历导入:人的一生总会有 些令人难忘

5、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 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痛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 奋斗的乐趣。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 时候,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 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难忘的人和事。可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 老师引出。也可以由名人尊师的故事导入。 一、导入二、初步感知1朗读课文。 2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感激、警仰、怀念三、跟踪阅读为什么鲁迅对先生会有这样深厚的感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到藤野先生对鲁迅 的帮助、藤野先生的为人、鲁迅当时的处境 等问题。1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老 师。(要求在填写形容词的同时能结合课文 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分析藤先生对鲁迅

6、的帮助。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为我改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带出有关藤野先生的其他事情, 对我不学医的叹息,送我照片。 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故事。 要求概括这些事情,懂得概括内容的方法和要 素。 2鲁迅当时的处境怎样? 根据课文内容介绍鲁迅当时在日本的处境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此处作当时中国落后 挨打的背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处境的介绍, 以利于学生理解鲁迅在碰到象藤野先生这样的 老师时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3为了改变自己的、更是民族的处境,鲁 迅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回忆鲁迅从学医到学文的道路的选择,贯 穿始终的是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改变祖国命运 的思想。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7、 四、探究阅读1文章主要写藤野先生,为何要写东京 的留学生和初到仙台的情况?或交待动机或正面衬托或反面衬托要区别 对待。2阅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思考在这段 文字中先生要说出的是些什么话语。我为什 么良心发现的,增加了勇气继续写文章? 五、拓展延伸你在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最感动的时候?什么 事情、什么人,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课外作业课外阅读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寿镜吾、章太 炎、藤野先生加以比较,写一段话来,看看 他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是大学者胡适先生在功成名 就之后写下的四十自述中的选段。在文中作 者把识字多,地位低下的母亲称

8、作“恩师”“慈母” 。“慈母”不难理解,但一般文章写“母亲的慈爱” 大多在一个“情”上,而本文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 它不仅写了“情”,更写了“理”,是一篇“情理”交 融的回忆文章,让学生在读过的过程中读出语言 风格,读出感情色彩,从而体会“情”明白“理”。 【教学步骤】一、真情导入 可以围绕以下两层意思组织导语: 1母亲有共性,同时又极富个性,这个个性 使母爱得到升华。 2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幼年时期所受到的 教育,是他今后一生中反刍的基本元素,一生的 思想、行为受其影响。 二、感受形象思考: 1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感 谢。“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 得了一点点待人

9、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 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 括。(母亲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气量大, 性子好”“最仁慈、最温和”“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 的侮辱。”) 3具体写了哪些事来表现母亲对“我”的影响的? (根据中心句找相关事例。) 三、理清思路1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与“母亲”有关 吗?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我的恩师”、慈母、严 父,为什么还用那么多的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 处的情景? 3梳理全文结构:铺垫教诲影响 四、体验反思1朗读你喜欢的表现母亲某种性格的事例或 文中饱含深情的句子,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感受和理解。 2依照“如果我

10、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 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的句式,说说你的母亲对你的影响。 五、仿写一组赞美“母爱”的句子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 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 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 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 字,而是凭仗它的平实、质朴的语言、朴素明 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可以 通过朗读、交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展开 探究,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这位可亲可敬的母亲 而且能够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

11、果。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 播放游子吟,深情导入:母爱的情丝 既可缝制游子遮风蔽雨的披风,又可舒活弱 子的筋脉,编织幼子奋发的绳鞭。 二、讨论质疑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 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三、理解品味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作者平实的语言风 格交流心得,从而理解文章中心。 2给作者极大影响的是他母亲,母亲在哪些方 面影响他? 3为什么母亲会给他极大深刻的影响。 4仿照本文的语言风可知,讲讲发生在你和父 母之间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略【教学步骤】一、导入 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认识是不一样的,即使 是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的人对生活的感

12、受也是不相 同的。人啊,你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 什么总是主观上累加自己一点苦难,弄得一辈子不 得开心颜呢? 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就是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对待生 活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解读“书”意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哪几层意思?(我 的童年生活 我的第一本课本) 2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 书”中人物形象。 祖母:风趣、诙谐 父亲:温厚、善良 乔之贞:好学、本分 老师:厚道、糊涂 二黄毛:性耿、木讷 3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 色彩? 三、探究局部,体味苦乐1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a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苦:生活的贫困

13、,学生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 学。 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 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b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掺半的生活?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漠的大自然感 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论题:这种苦乐交织的生活让作者发现和感悟 了什么,让他说出“人不能忘本的”这句话? 要点:a. 他发现了苦难生活对人的戕害,发现 了生命的顽强以及人性本能的对美的追求。 b他享受到了只有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少年不 知愁滋味”的生活最初的快乐,这种不含杂质的 纯粹的快乐,沉淀在心中使自己对人生、对幸福 有了本质的认识,并受益终身。 四、整体回顾,说出

14、感受仿照课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说说自己的“ 第一本书”。 【教学设计B】一、导入 人生经历各异,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人 生。你还记得到你的第一本书吗? 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让他终身难忘,因为 这第一本书的内涵太丰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六、这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二、作者的童年经历了些什么? 三、哪些事情对他影响深远?这些事情对他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为什么对他的这样的影响?你从他的 经历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五、假如乔元贞也能继续上学,请你设想 他现在什么是一个怎样的人?七、课外作业阅读牛汉的一系列关于父亲和童年的文 章海琴、月夜和风筝、心灵的呼 吸、父亲树林和鸟

15、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A】 课前准备: 广泛收集作者奥地利人茨威格的资料,收 集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要求学生 简单了解托翁三大名著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妮娜复活中任一部的大概内容 及其反响。【教学步骤】一、导入:作者茨威格的创作特点。 介绍: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心路历程以 及相关背景。二、阅读课文,引发思考1文章写托尔斯泰总体的褒还是贬?2文章有前后矛盾的地方吗?3写伟大缺陷有必要那么夸张比喻吗? 三、整合阅读,品味语言 “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 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 年,他脸色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 直到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 “他

16、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 己的那一份幸福?” 四、反复吟读,积累词句。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本文作者极尽夸张之能事,把 本来就丑陋的托尔斯泰描绘得更为不堪。这 种把一个正面人物、世界大文豪形容得这般 恶俗,尔后笔锋一转又使前面的夸张描写作 为后面的点睛之笔的铺垫,一波几折,制造 矛盾的用心令人称奇,学习这种“兴风作浪”“ 跌宕起伏”的写作手法,能使学生感悟到语 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意 托尔斯泰丑陋的外表下有一双有异于常人 的利眼,能洞察世界,有一个高贵的灵魂, 能抚慰众生。二、熟悉课文,理清脉络1按内容划分文章(分成两部分)2找出部分之间的关系(欲扬选抑)三、精读课文,明确重点自由讨论: 1作为一篇外貌为主的文章,你读后主 人公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