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63889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语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标要求】1、识字与写字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本单元生字、词语,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3、习作读懂习作要求,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样写?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 1、读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语言的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二、发展性目标 1、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2、学习作者的表达

2、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教学内容分析】:第六组课文以“人间真情” 为专题,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真挚的爱意,相信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以爱启迪爱,以爱传播爱。【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本单元教学难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1、引

3、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3、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课时划分】:古诗两首 2 课时 搭石 2 课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时 卡罗纳 课时给予是快乐的课时 语文园地六课时共课时四语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标要求】1、识字与写字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本单元生字、词语,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

4、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3、习作读懂习作要求,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样写?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 1、读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语言的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二、发展性目标 1、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能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学习其优秀的品质【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成长的故事” 为主题 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略读课文乌塔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语文园地。这几

5、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整合在一起的,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确定的,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故事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的安排,展示了他们对成长、人生的一些积极看法,交流综合性的学习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练习上下文体会深刻含义的词句【本单元教学难点】1、在理解课文

6、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同时学习修改 i 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2、能对文中的人物和事迹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立自强的意识。【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3、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人的活同龄人的成长故事,并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快乐【课时划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 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 课时乌塔 1 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 课时语文园地 3 课时共计 9 课时四语上册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1

7、、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准备:1、媒体课件 2、生字卡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两分钟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是他,在民族面临重大苦难之时挺身而出;是他,在国家陷入极度混乱之时,力挽狂澜,保存正气。有这样一个人当

8、他离开这个世界时成千上万的人们自发为他落泪送行,联合国全体成员为他下旗致哀;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一分财产,一点骨灰,却永永远远地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这个名字,陪我们走过了一百零五年的风雨历程,在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心灵,一个报效中华的伟大理想。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宏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理解课题、请学生跟着写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全体朗读一遍课题。、提问:这个课题里面哪个词是我们不理解的?(崛起)请查查词典,说说它有几种意思?哪种意思更适合本课

9、的意思?、说说课题的意思。、根据自己理解出来的意思再次朗读课题。三、理解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生词,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学习生字: 崛、帝、范、巡、嚷、惩、铿、锵。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字特别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如果有哪个字特别不太认识,赶紧去请教别人,看看有什么办法记住它。等一下,我们看看小组学习的效果怎样?如果整个小组都读认识了,那就请这个小组的同学都把手举起来。、检测小组学习生字的效果。请一小组全部读,全班同学判断对错。请二小组读,如果读对则全班跟读。 、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拓展课外词语。 (师:这些生字你还在什么词语里面见过它?)提问若干

10、同学。检测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出示:帝国主义、焦点、伯父、模范、疑惑不解、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诸生、抱负、胸怀、铿锵有力、喝彩、振兴中华、生词正音。学生跟随教师鼠标朗读一遍屏幕生词、提问理解词语的好办法有哪些?(一查工具书;二联系上下文;三请教别人。、本课出现的这些词语,哪些是你大概理解它的意思的?(提问个别学生。 )、教师帮助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帝国主义、灯红酒绿。、除了词语之外本课当中还有一些比较长、比较难的句子。老师把它拿出来让大家看看,读好了这些句子,读课文就没有问题了。出示难句: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

11、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指导朗读。、为了帮助大家系统地记忆这些生词,老师用文字把它们串联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段话。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也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写作能力。 出示:年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伯父的一句“中华不振”让在模范学校读书的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来是那些耀武扬

12、威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得意扬扬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中国妇女。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振兴中华的抱负。当校长问到诸生为何读书时,他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去掉疑惑不解、风和日丽、灯红酒绿、得意扬扬、铿锵有力等形容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边读边补充完整。师:如果还有词语我们无法理解怎么办?(呆会进入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初读课文(师:经过了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接下来,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把我们读得不太好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请别的同学帮你听听,让他给您提提意见。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展示: 师:下请个同学合作为大家展示一下。

13、指名读(自然段) 、(自然段) 、 (自然段) ,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其他同学听一听,看看他们的字音、句子是否读准确了,呆会咱们来评一评。 )、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对学生指出来的错误进行更改。 (到名学生进行评价。 )、给课文做眉批。师:有个文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是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课文当中你特别有感受的句子勾划一下,或者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课文中作个标记,等一会儿咱们交流。、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出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交流学生感受较深的

14、地方,并注意提问为什么有这种感受?(视学生反应情况交流至名。 ) 、交流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能够由学生解答的尽量让学生给予解答,不能够解决的把问题写上黑板留下节课解决。四、写字训练、打开课本页,看一看本课的个生字。看一看,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地注意。 (巡、嚷等。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师:同学们把大家刚才提到的比较难写的字或者你认为难写的字在练习本上练一练,练几遍你自己决定,练到你满意为止。 )、个别评价。第二课时一、从题目入手,引出全文主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理解,我们知道课题的意思了。那通过上节课的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吗?你是从课本上的什么地方发现这句话的?(出示两

15、句话,学生感受其语气:坚定、铿锵有力)从读中感受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这句话的意思与课题的意思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说明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那咱们一起认真地把这句话写下来。 板书: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时的中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板书:中华?)请大家阅读第自然段,想一想伯父与周恩来的一番对话。看看从伯父的嘴中,我们能知道些什么?(我们从伯父的嘴中知道了当时的中华是“不振” 的。 (板书:不振)、自由练习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谈谈自己的感受。、男女同学分角色表演对话。二、分析课文的第二部分、师:从与伯父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种种疑问,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自己亲自去看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特别让你感到气愤的地方多读几遍,等下咱们交流交流。 下列环节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机动处理:第自然段:(提问找到这里的学生)你从刚才的句子里面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里面感受到种界的繁华?哪些词语感受到巡警的威风。 (如果学生一时不会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