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济 法 概 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63821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 济 法 概 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经 济 法 概 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经 济 法 概 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经 济 法 概 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经 济 法 概 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 济 法 概 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 济 法 概 论(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 济 法 概 论怎样学习经济法1.充分认识经济法的作用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听课与自学相结合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法的出现 2.经济法的最早使用 3. 经济法的发展 4.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 经济法的出现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调整经济关 系的法律,但未形成经济法的概念,更未形成经济 法体系。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有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因建筑师建造房屋不坚固压死人的,还有造船匠造的船

2、漏水而沉没的,要依法惩处,酒中掺水的,要受重罚。在我国,诗经当中记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反映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土地属国家所有。2.经济法的最早使用v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 (Morelly):在他的代表作自然法典中, 第四篇的第二部分叫“经济法或分配法”,v19世纪法国另外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 米(Dezamy)的公有法典一书中,也使 用了“经济法”一词。v20世纪德国学者莱特(Ritter)在1906年创 刊的世界经济年鉴中首先使用了“经济 法”这一概念。3.经济法的发展v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产生于上世纪初的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 可分为四个阶段: (1)

3、限制垄断法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是限制 垄断。主要法律是美国于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法 (反托拉斯法)(2)战时经济法 v第一次世界大战v德国在1919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 ”命名的法律煤炭经济法。 (3)危机对策经济法 v1929年的经济危机v美国,1933年国家产业复兴法;德国1933 年颁布的卡特尔条例;日本1934年颁布的 不正当竞争防止法。 应当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凯恩斯理论”,对经济法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36年,英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提出了批判。他提倡建立以国家干预为核心的医治资本主义

4、危机,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4)复兴经济法v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恢复和 发展的比较快,现已成为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 经济大国。这和他制定了很多的经济法有很大 的关系。 v 一般认为,到70年代末,以1979年日本 的六法全书为标志,经济法基本成熟,成 为一个与行政法、民法、刑法等一样具有独立 研究对象的法律部门。 4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前的立法尚无经济法的概念,更为形成经济法律体系 ,但经济法规的内容丰富具有经济行政法的性 质。 1979年以后 改革开放后的立法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立法大量出现,经济 法概念提出,理论研究深入。形成了经济法的 各种学说:中外

5、合资经营企业法、环境 保护法、个人所得税法、农业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二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概念及涵义 1.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管理和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涵义(1)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是国家调节、干预社会经济的法律。 (2)经济法调整的不是所有的经济关系。(3)经济法是由许多法律、法规构成的一个群体,是一个法律体系。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关系,是国家在 调控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1.确认经济主体法律地位所产生的经济关 系主要法律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法等2.确认市场交易秩

6、序所产生的经济关系 主要法律有合同法、知识产权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证券法等 3.宏观调控关系 主要法律有会计法、统计法、中央 银行法、税法、商业银行法等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经济管理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v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v法律关系: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v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规范所调整的 具有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内容的,经济 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v 经济法律关系就是指经济法的主体在进行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由经济法加以确认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关系

7、。 二、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客体(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特征主体主要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市场主体不同类别的主体其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管理和调控 以盈利为目的 2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经济法的主体是由有关的国家机关、 社会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以及企业的内部 机构等社会实体所组成的。 主体资格取得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 (1)法定取得 (2)通过核准登记注册的方式取得。3、主体的分类国家经济 管理机关市场主体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职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经国家授权的经济组

8、织法人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 经营户、个人合伙、个 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1.法人的概念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它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社会组织要 取得法人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2.法人成立 的条件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 组织机构和场所有必要的财 产和经费能够独立承 担民事责任3.法人的分类: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法人社团法人公民(自然人)(一)公民的概念我国公民在宪法上的概念是指具有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民法上的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在我 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二

9、)公民的权利能力 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的资格概念开始终止出生死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他们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三)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概念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 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公民正确识别事 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为基础 类型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 未成年人;不 能完全辨认自 己行为的精神 病人是指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不完整的,其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有条件的 3

10、、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 未成年人;是指公民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 动而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不能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享有 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1、经济权利 经济权利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产所有权指所有人对所拥有的财产享有的占有 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的权利。v占有权: 实际控制权。占有权可以与所有 人相分离。如借用、租赁等但所有人并 不丧失所有权。v使用权:利用财产的权利。v收益权:指获取财产所产生的利益的权 利。如利息、租金等。v处分权:指决定财产命运的权利。如买 卖、赠送、消耗等。 (2

11、)经营管理权 指企业对所有人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 享有的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以及 由此产生的对企业机构设置、人事等方面的 管理权利。 (3)经济职权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经济管理 权利时依法享有的权利。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决策权、命令权 、禁止权、许可证、审核权、免除权、监督 权等。当然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来说这既 是权利又是义务。(4)债权v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 定权利。债权是一种请求权,其义务主体是特定的 。 v主要因为一些侵权行为(指不法侵害公共财产、公 民个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行为)和不当得利行为( 指没有合法依据,因他人受到损失而取得的不当得 的

12、利益的行为)。不当得利应当返还,不当得利人 就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了债的关系。 (5)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6)法人财产权指企业法人对企业所有者投资所设 企业的全部财产 在经营 中所享有的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经济义务是指法定义务人应当依照权利人的要求 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 利益的责任。其表现形式因主体的性质不同 而有很大差异。(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1.概念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2、种类物动产与不动产特定物与种类物主物与从物 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货币与有价证券智力成果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利管理对象行为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三、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更和终止产生:特定的主体间形成 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变更:发生经济法律关系的 主体、客体或内容的改变终止:特定主体间权利义 务关系的消灭法律 事实法律后果能够引起经 济法律关系 产生变更和 终止的客观 情况法律事实的种类行为事件1、市场经营行为2、经济管理行为3、经济仲裁、司法 行为4、经济违法行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当事人的意志活动不以当事人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事 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