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2789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唯物史观根本升级之门丁维兵丁维兵2009-12-01唯物史观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成果之一。唯物史观与唯物主义同源,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历史,因之也叫一元史观,这是第一层的叙述。唯物史观还进一步将人类社会进化的根本,归结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第二层的叙述。然后,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社会形态必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进化是为内部因素所决定,这是“内因”决定的“分段论”,人类社会形态的进化既不以人的意志

2、转移,也不为自然的力量所左右,这是又一层的叙述。以上的三层叙述不一定很完整,也不一定很精准,但大概的意思应该是基本没错。2马克思、恩格斯非常赞赏达尔文,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也是唯物主义的视野,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总是寻找外部的客观原因,一种雀鸟的鸟喙变大、变小,达尔文不是去找造物主的原因,不是在这个鸟的自身内部去找相关基因,而是在鸟的外部去找,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生物都是在自然界中生存,都是在适应大自然中得到生存,大自然才是决定其形态的根本原因。1883 年 3 月 17 日,恩格斯在伦敦的马克思墓前发表演说,恩格斯将马克思同达尔文相比,他说:“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

3、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非常明显,在恩格斯的这个排比中,马克思的研究与达尔文的研究具有某种可相比性,达尔文做的是关于一般生物的进化,而马克思却是关于最高等生物的人的社会进化,两个都翻天覆地的创造了学科的巅峰。但这里面两者之间又非常的不同,达尔文总是在研究对象的外部关联上找原因,而马克思则进到了研究对象的内部找原因,这是“外因”与“内因”的截然相反,虽然两者都是物质决定论。当然,“内因”与“外因”的区别并不是问题的答案,这只是一个打开思路的细小门缝,达尔文开创的生物进化研究,在学3科上并不是完全没有生物“内因”的研究,但人类社会形态进化的研究却有点奇怪,它怎么竟会是只有“内因”,为什么竟可以完全将“

4、外因”拒之门外,这会不会就是有所缺项呢?唯物史观根本升级的思考之门在缓缓的打开。完全的“内因”思考,其实就是一种完全静态的过程不管自然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影响,人类社会都会按照内部规律不断进化这从根本上讲,并不合符唯物史观的根本立论。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完全“内因”的思考,是不是相当于生物学上,因为发现了虫类生长的四个阶段(卵、成虫、茧、蝶),就认为虫类的生物学研究已经完成任务?“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哲学词句应该没错,但生物学的“内因”其实非常难找,几乎任何生物内在的隐性基因,都是难以理清的天文数字,社会学的“内因、外因”也都非常难找,过去找到了一个或者一些已经极其不易,但这

5、并不等于已经全部理清,而且,最不可以在听到完全“内因”的断言时,竟还能永久的习以为常。但是,真要跨越“内因论”谈何容易,因为,一方面“内因论”无比强大,谁也无法否认奴隶、奴隶主对应奴隶制,农民、地主对应封建制,工人、资本家对应资本制,谁也无法真正从根本上推翻或否定分段式;另一方面,“外因”不能随意编纂,其4第一必须是真实存在,第二必须是在规模、力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应该要有足够的分量,甚至应该是能够超越“内因”的作用力和影响力。确实,过去的社会学理论都不认识“外因”的存在,人们只知道“内因论”的阶级斗争是人类之间最大的争斗,全世界的人类个体和群体,没人能够摆脱干系,没人能够置身其外,所以阶级斗争

6、被定义为决定人类社会进化的最重要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当然,马克思可能并没有直接说过唯物史观是“内因论”,因为“内因论”其实并不能说通,真正的“内因论”说到底并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之中,“生产力”项涉及自然,并不真是“内因”,真正在民间俗道上流传的“内因论”感觉,其实是抽去“生产力”之后的“生产关系决定论”,而至于“生产关系决定论”是不是唯物史观?这可能需要另外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历史观想说,而且是可能惊天动地的“外因”呢?继续的讨论跟摩尔根有关,马克思、恩格斯非常赞赏摩尔根,摩尔根先生深入印第安人的生活,写出了古代社会的巨着,它使马克思将共产党宣言中“至今

7、一切社会的历史都5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最重要句子,修订为“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下就将阶级斗争的历史,由数万年以上降为数千年的级别。早年欧洲人大航海时,美洲与欧洲的社会形态等差距太大,当时的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工业社会(资本制),而美洲却基本还是部落制,很多甚至还在停留母系社会,摩尔根作为印第安人的律师,他深入印第安人的生活,甚至被接纳入族,他将最原始的资料整理出来非常珍贵。但是,无论是摩尔根还是马克思,好像都没有认真回答两大洲社会形态差距的原因,不过可能当时其实也不用回答,因为按照当时人类的认识,如果印第安人人种不同、如果印第安人进化的起点很晚,那社会形态的差距就非常自然。

8、但是,近年来的考古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等最新成果告诉我们:“现在所有人类都是同一祖先,而且是大致同时开始了迁徙和进化的历程”,这是现在十分新颖的接近共识,而由这些最新的认识出发,因为是“同一祖先和同时开始迁徙”,加上美洲和欧亚间的自然条件差别又不大,怎么可能欧洲人类几千年已经从奴隶制走到了资本制,而美洲的人类同样走了几千年,结果多数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甚至母系社会。6这相当于两部相同的汽车,同时从同样的起点出发,道路一样宽阔,司机一样的质素,结果一个跑出了好几圈,一个却还窝在起点,这里面一定会有重要的原因。而且,其实还远不是只有美洲特别落后,黑非洲、澳洲、南太平洋一些岛国等基本都跟美洲差不

9、多,全世界人类社会形态的进化速度,非常明显的截然分为两类,其一是,欧亚大陆的阶级社会在快速进化;其二是,全世界其它多数地方进化极慢,如果不予扰动,估计上万年也难达到欧亚的境界。所以,真正的道理有可能竟是这样:“在欧亚大陆,人类文明史是阶级社会非常激化的历史;而在全世界其它地方,人类文明史是阶级社会并不激化的历史,甚至可能是非阶级社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欧亚大陆社会形态的快速进化其实还是少数特例。为什么世界各地多数地方就是不进入阶级社会快速发展呢?以前的人们认为,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原理很简单,说到底就是因为“生产开始有了剩余,然后剩余被贪心的强人占有”,不过这句话后来也一直存在疑问,疑问首

10、先是“占有为什么总是成功?”难道强人想占有就能占有?其他多数人都情愿或者不得不接受被占有?7现在我们知道了,实际的情况是“占有仅在欧亚大陆总是成功”,在全世界其它更广大的地域,“占有”其实并没成功,“生产剩余”并不是必然的会被“占有”,或者说自然的会被“占有”。为什么在欧亚大陆,“生产剩余”必然的会被“占有”,而其它地域的,却几乎全部都完全不被“占有”呢?我们非常多人都不太注意另一句公认道理,这句话是“奴隶社会的奴隶来自于战俘”,马克思、恩格斯都明确的认同过这句话,但这句话其实有点别扭,因为,阶级社会的起点源于奴隶社会,而如果“奴隶社会的奴隶是来自于战俘”,这意味着形成阶级的“占有”,不是来自

11、内部自生的生产剩余,而是来自于外部有生产剩余能力的战俘,按此推论,如果没有战俘,也许就是没有奴隶社会,也许就不能实现阶级分化的最初占有。战俘只能来源于战争,在欧亚大陆从北非以北的整个空间,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维京及以后,亚洲部分从古印度到古代中国,几千年前就有数不清的战争,数不清的流血,当然也有数不清的战俘,全世界其它任何地域都无法与之相比。但是,如果真将“战俘”作为阶级社会出现的前提,就等于说战争是发生于阶级社会之前,那或许有人会问,在还没有阶级之前,怎么可能会有战争,特别是大规模战争?因为以前的8道理都是:“从贪心占有他人剩余财物、到贪心占有部族剩余财物、到贪心占有其它

12、部族的财物,再到贪心占有其它国家的财物,于是就有了战争,有了国家间的大规模战争”,人们普遍认为:“阶级社会之前,人类间只有少数个体间的、个别部落间的有限规模争斗”。阶级社会之后才有大规模战争的道理,其实根本就站不住脚,举中国古代匈奴对中原的战争为例,其可能就不是阶级间的战争,起码其早期的那些战争可能不是,因为早期的匈奴离阶级分化可能还有距离,匈奴人只关心你家里有什么可以全部拿走,不管你剩不剩余,所以说,在还没有剩余的时候,并不是有没有战争和大规模战争,这是真实的历史。不仅匈奴的例子,其实在匈奴之前,古埃及、古印度等的太多战争,也很难定性为阶级社会之后的战争,很难定性为“生产剩余”之后的战争,而

13、且,即使在阶级出现之后,人类的战争其实也并不全是阶级斗争,几千年来中国北方草原对中原的无数战争,就很难完全定性为阶级战争,世界上许多民族间、地域间的战争都有这种情况。匈奴人为什么要南下?当然不是人性的贪婪、不是人性的凶残,不是好勇斗狠,也不是种族仇恨和阶级仇恨,在传说之中,匈奴本来就是华夏的夏人之后,而且,匈奴人与中原人也没有阶级问题,很可能这些人只是在天暖的年代走得太远,红9山文化的人类可能也是天暖时走了过去,加上可能由于当时曾经天暖的太久,匈奴的人群繁衍的很大,到后来地球气候变冷,因为那里太靠北方,全地域巨大的人群同时陷入了绝境。在这个时候,只要北风劲吹,甚至不用在那达慕上鼓劲,草原的人群

14、应该就会自动开始聚集,并往南方紧邻的地域进发,非常自然的原因,就引出了 A 地域与 B 地域间的争斗,这是草原对中原的战争,完全没有生产剩不剩余的问题,他不管你有没有阶级,不管你有没有国家,一般古代的民族战争,其实多是这样地域间的自然战争,攻击方常常既不需要阶级的凝聚,也不需要国家的召唤,一切都只因有自然的驱动。自然驱动战争,这是欧亚大陆特有的现象,欧亚大陆人类迁徙是由南往北,天暖的时候是向无人区进发,那是步入伊甸园的感觉,而气候变冷时则是昏天黑地的食物断绝,必须拼死回返南方,回头的人数不一定很多,但寒冷的驱动使他们的能量猛然倍增,而与回头人群相邻的南方,通常是有人及人类数量最多的地域,但那是

15、一盘散沙状生活的人群,两相碰撞,南方通常都是一败涂地,其大量人口被俘非常自然,开始时是全部被驱、被杀,后来是女人、儿童被占,最后才是可能成为奴隶,这就是地域与地域间战争,是自然引发的极大规模战争,这是早在古埃及时代即已开始的普遍规律。10欧亚大陆地域间的战争极其严重,看欧洲部分古代的历史,许多土地在远古时就已经换过好几次种族,欧洲的地形比较细碎,一旦发生地域间的战争,南方地域的人类通常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这些地域古代文明创造的文字,没有一种能够传留到今天,就是明证之一;再看亚洲部分的情况,中亚、西亚的战争也是自古不断,中国古代至近代,北方草原针对中原的战争几千年连绵不断,中国南方的人类,相当大

16、部分都是因逃离北方战场而来,从商朝一直到清朝。前两年有个老年白人曾经很感慨的说:“我们白人过去非常不好,不象你们中国人,以前白人如果冬天时完全断了顿,可能会作出杀死邻居,夺取其所有食物的举动。”这段话谁听了都会是刻骨铭心,在社会学旧有理论里面,只有开始出现剩余之后才能占有的道理,实在是应该修正一下,其实不仅是白人,也不止是人类的个体,我们中国人古代的时候,也同样会发生完全占有他人财物的极多事实,无论是草原针对中原,无论是中原针对草原。相比之下,全世界其它地域就都没有这么多大规模战争,因为,美洲大陆人类迁徙是由北向南,其同样中途遇到气候变冷时,只是驱使人类加速走向无人地域;黑非洲三面是海一面沙漠极其封闭,其一直以热带为地域重心,人类基本没有迁徙;澳洲大陆人类呈环海状居住,而且人口较少,没有真正意义上11的迁徙;南太平洋各岛国由于地形限制,迁徙动量也非常有限,这些地域不是完全没有战争,只是其规模应该较小,而且驱动的方式和方向也并不固定。其实不仅人类迁徙有着特性的不同,在植物学里,大平原上植被的物种竞争,就像是“内因论”,草、灌、木各类植物此消彼长,跟欧亚之外人类的情况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