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丰厚与孤独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2553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4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的丰厚与孤独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的丰厚与孤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的丰厚与孤独(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ng 冰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201 6年 4月 22日星期五责任编辑:刘同华电话: (01 0 ) 59598 076邮箱:421 8 28 521 q q . c o m 万象6林语堂是世界文化大师, 也是散文大 家。林语堂的散文创作大致经历三个阶 段: 语丝 时期 (19 2 4-19 2 6 ) 、 论语 和 宇宙风 时期 (19 3 2 -19 3 6 ) 、无所不谈 时期 (19 6 5-19 6 8 ) 。林语堂和鲁迅曾是志 同道合、 并肩战斗的文坛挚友。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 作为晚清、

2、民国乱世文 人, 因成长背景有别, 境遇、 志趣各异, 林 语堂、 胡适、 周作人、 徐志摩、 梁实秋等诸 多文学大家的历史局限性在所难免。 林语堂首倡 “幽默”(H u mo r) , 是从西 方引进幽默第一人, 号称 “幽默大师” 。对 于幽默的济世价值, 他在 论幽默 一文中 有这样论述:“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 所 以一国的文化, 到了相当程度, 必有幽默 的文学出现。人之智慧已启, 对付各种问 题 之 外 , 尚 有 余 力 , 从 容 出 之 , 遂 有 幽 默或者一旦聪明起来, 对人之智慧本 身发生疑惑, 处处发现人类的愚笨、 矛盾、 偏执、 自大, 幽默也就跟着出现。 ” 子非

3、鱼, 安知鱼之乐?将幽默价值视为人生至乐, 同时代国内文人当中恐怕除林语堂外, 再 无他人。与同时代文人相比, 林语堂俨若 “不合时宜者” 与 “先知先觉者” , 其散文作 品似乎是写给未来读者阅读的。难怪鲁 迅会发此讥语:“轰的一声, 天下无不幽 默。 ” 可一家之说, 毕竟难掩其瑜, 林语堂 才识渊博、 学贯中西, 智慧和才情举世瞩 目, 丝毫不逊色于同时代其他文学大家, 国 际文坛更是声名鹊起, 曾被视为 “2 0世纪智 慧人物” 之一。林语堂怀着虔诚和敬畏之 心, 不厌其烦地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文化, 堪称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其 吾国 吾民 、生活的艺术 等作品, 让中国传统文 化

4、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使西方人重新认识 古老的中国。“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 文章” , 林语堂故居存留的这副对联, 正是其 笃学尚行、 放眼世界的真实写照。 林语堂诸多散文篇什中蕴含的人文 关怀令人受益匪浅、 启智良多。譬如 论 躺在床上 一文写道:“躺在床上是我们摒 弃外物, 退居房中, 而取最合于休息, 宁静 和沉思的姿势。使思想自由驰骋, 而能看 到人生之美: 可以由一片玻璃或一幅珠帘 看见人生, 现实的世界笼罩着一个诗人的 幻想的光轮, 透露着一种魔术般的。在床 上, 他所看见的不是人生的皮毛, 人生变 成一幅更现实的图画, 像倪云林或米芾的 伟大绘画一样。 ” 躺在床上平常

5、事, 竟能演 绎出如此精妙而绚丽的情思来, 林语堂的 生 花 妙 笔 和 丰 富 联 想 着 实 令 人 叹 为 观 止。事实上, 恰恰在这种放射式、 夸大性 联想中, 读者才深切领悟到某种素有同感 而拙于言表的生活智慧与生活机趣来, 而 这就是林氏散文的核心价值所在。再如 论解嘲 短短千字文里, 林语堂笑谈式列举 了苏格拉底、 林肯、 金圣叹、 西班牙守礼伯 爵、 耶稣等诸多充满幽默警示意味的名人故 事或趣闻轶事。其中, 苏格拉底遭遇夫人惩 罚盆水淋头后的解语 “我早晓得, 雷霆之后 必有甘霖” 与西班牙守礼伯爵临死前拒绝访 客长谈的那句 “对不起, 求先生原谅, 让我此 刻断气” , 更是

6、令人忍俊不禁。如此貌似放 浪有加、 严肃不足的幽默笑谈背后, 其所倾 注的是作者对人世生活的博大宽容与智慧 思考, 而这, 实属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林语堂 18 9 5年出生于福建省一个基 督教家庭, 父亲为教会牧师, 其幽默闲适 性情与颇具西方色彩的家庭宗教信仰背 景息息相关。林语堂周游列国, 登高望 远, 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其 思想境界、 西学素养、 艺术情趣自是与众 不同。在国破家亡年代, 林语堂将 “幽默” 引入国民生活领域, 虽然凸显不合时宜, 却在情理上契合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 人文包容诉求。如以人文关怀视角审视, “幽默闲适” 其实是不分贵贱、 不论等级

7、、 无伤大雅的文化个性表达。大到一个国 家, 小到一个个人, 无论身居何时、 何地, 国计民生里掺进幽默闲适元素, 总能给人 带来娱人自娱的 “幸福特效” 。 与 “文坛斗士” 鲁迅一样,语丝 时期 的林语堂也曾充满正义感和大无畏斗争 精神, 表现在其前期散文 (主要是杂文) 中 则凸显 “匕首、 标枪” 特性, 中后期的散文 则倾注着深重而浓烈的人文关怀,“幽默” 成为 “关键词” 。 斗转星移, 时易境迁, 文明在发展, 社 会在进步。如果说当年的林语堂将 “幽 默” 引入国民生活领域凸显不合时宜的 话, 在如今和谐共荣的时代里, 林语堂的 人文贡献或许是不可或缺的人文资源。 晚年林语堂始

8、终怀着一股浓浓的思 乡情。19 6 2年, 林语堂到香港来看次女林 太乙与在香港新闻处任职的夫婿黎明, 说 到香港有山有水, 风景像瑞士一般美。林 语堂却说不够好, 这些山不如坂仔的山, 那才是秀美之山。“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 观念和简朴的思想, 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 坂仔之秀美的山陵” 林语堂曾在 八 十自叙 中如是说。晚年林语堂定居台 湾, 19 76年在香港病逝, 遗体运回台北阳 明山安葬。 林语堂的人文贡献, 不仅在于其人其 文, 更在于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蒋勋关于生命的思考是深邃的, 且夹杂着一种艺术的态度, 这使得他 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营造充满着美的 态度。蒋勋的小说作品不同于他的 美学

9、论述和人生哲学的随想, 文字依 然是流美而醇厚的, 同样也不失清 丽, 然而这些文字的组合营构却给人 不同的感觉和体验。文学作品的未 完成性扩展着文学作品的意义, 文学 写作的遗漏则由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所填补。而 早春 作为一篇能够使 人省思的作品, 其形象描写和意境营 造配合主旨的表达, 显得自然流畅, 加之以流美而醇厚的文字, 其组合营 构给人另类的感觉和体验。也因为 这个作品牵涉了不短的历史, 因而叙 述显得平缓悠长, 让人能够和历史的 尘埃一同安静下来, 对生命有更深切 的思量。对其形象描写及意境营造 的分析, 或许也是以一种艺术的态度 去梳理, 去解读。 也许作为小说家的蒋勋是不同

10、于作为诗人和美学学者的那个蒋勋 罢, 在他的小说中语言的目的不再是 以温润的气质追求美的态度, 而是在 诡谲和变幻的情境里传达出人情的 隐微, 生命在生活里疑虑, 挣扎, 求索 追问并最终完成复归, 而这期间也穿 透着作者本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早春 收录于蒋勋 因为孤独的 缘故 这一本短篇小说集里, 而 早春 恰好是其中篇幅最长的作品, 其实这一 篇作品与此集中收录的其他小说尚有 区别, 相比于其他篇章的残碎支离,“充 满了可嗔可怪的事物, 令人侧目” ,早 春 采用了显得更为传统的手段, 通过 形象描写和意境营造来表现主题。带有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 作 品以心理时间组织作品, 打破传统

11、时 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 消 除逻辑时间界限, 由感觉中跳动的主 观心理来组织时空和场景。不过虽 然小说的时空和情感纷繁交织, 但其 发展的逻辑脉络却是清晰的, 不难把 握。 早春 像是对历史的折射, 主人 公徐霖和林月庭都牵连着家族的历 史和过往, 或许历史是包袱, 过往是 累赘, 他们的人生轨迹从而也充满了 很多注定和无奈。徐霖和林月庭曾 在巴黎留学期间有过一段交往, 依凭 于直觉的情感和欲求, 短暂却深刻, 不过因为人生轨道不一, 只能分开。 整个小说的主旨不在于描述徐林二 人的情感, 而是借助于这两个牵扯着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物形象传达出 作者关于生命的态度。 小说的形象描写

12、是较为突出的, 作者将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 统摄在一起, 而对外貌的精致描写实 际也隐含了深层的象征。早春 人物 形象的塑造以男主人公徐霖为中心, 作者很大程度上是以徐霖眼中所见 和心中所思展开情节, 而穿插其间的 人物各具特色, 展示着生命的不同姿 态。作者在进行形象描写时实际上 反映了其对 红楼梦 描写手法的继 承, 在展开人物形象之时, 作者也如 红楼梦 一般对人物的状貌和衣饰 进行了精致的描写。 作为艺术史家的蒋勋对人物衣 饰的内涵必然是敏感的, 男主人公身 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讲究的随意, 巴黎 的松软和温柔刻意配合着阅世之后 沉淀下的安静, 这其实也牵连着月庭和徐霖在巴黎的回忆,

13、而玉坠子则折 射出品味和历史, 是徐霖艺术家身份 的体现, 或许也是对徐霖逊清旧王孙 身份的暗示。这样的肖像描写显得 很有质感,“气, 体之充也” 整一个外 观的表现实际上体现着人物的精神 气质, 是其内涵的延展。 文中也穿插着引人注意却又易 被忽视的人物形象, 他们其实表现着 生命的不同状态。文中写徐霖在老 宅夜晚注视着身边的生命时, 好像一 个守护者, 在不同的生命的状态中, 他 大概一瞬看见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那是 在喧嚣的时代中在各自的孤独里挣扎 和反抗, 是复归于生命的真实和美。 正如作者自己所表述的那样: “所谓文学或哲学、 艺术, 常被视为一 种个人的思考方式” , 蒋勋的小说总

14、 会因为他身为诗人、 艺术学者而掺入 一种对美感的刻意描绘, 充斥着一种 从容的历史气息。故而小说所表现 出的意境所表现出的情调和风格也 烙印下这种特质。而这种意境的展 现可以分为三类, 笔者称之为历史意 境、 情绪意境和生命意境。 台湾作家蒋勋在小说中, 有意地 营造出台湾的本土感, 而信手拈来的 历史意象和历史诉说也构成了整个 小说的历史意境。例如小说女主人 公林月庭那三百年煊赫的家族其实 是以台湾雾峰林家为蓝本和原型。 作者描绘月庭记忆中的掌握台湾樟 脑专卖权的家族, 写家族祠堂里肃穆 的牌位, 仿佛活着的祖宗, 那些连绵 不断的屋宇, 高高翘起的燕尾刺向天 空和雕花窗里透过来的迷离错乱

15、的 阳光成为凝在月庭骨血里的历史记忆, 她承载着这负担, 生命则延续着 历史。作者在文中穿插着晚清的战 乱、 伪满洲国的往事, 和台湾日据时 代留下的日本味道, 这些历史的诉说 构成了人物身处的大环境, 而历史积 淀 的 丰 厚 内 涵 也 使 得 人 物 变 得 丰 富。画龙点睛之处则在于蒋勋对历 史意象的描绘, 如写到月庭给徐霖倒 酒, 酒杯是同治官窑的斗彩小盅, 杯 壁五彩斑斓的蝶翼伸展之时, 历史的 气息也就脱然而出, 延伸了时空。而 徐霖母亲珍藏着的旧蓝布包着的墨 迹, 则是成亲王的墨宝, 这个故清王 爷之子的夫人即便落魄, 却也保守着 某些历史的珍贵。 情绪意境的展开则借助于作者

16、引用的文学作品的句子。这些引用 的词句作为一种线索, 实际上是情节 中人物的心理共鸣和感情映照, 通过 引用的方式, 作品实现了情绪的延 伸, 扩充了象外之境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写返台的徐霖的气质, 由徐霖的 灰色法兰绒长裤, 延伸到徐霖泛着一 点灰影的脸, 一双闪动巴黎天空灰色 般的眼睛, 到波德莱尔的诗:“在广大 的灰色的天空下, 在广大的飞沙的平 原上, 没有道路, 没有草, 没有荨麻, 我遇见几个人, 伛偻地行走” , 徐霖生 命里那种广大的孤独和落寞随着诗 句 延 伸 到 灰 色 的 无 限 的 天 空 和 原 野。如小时候徐霖母亲教徐霖读六 朝文, 作者特别提到的江淹 恨赋 , “试望平原, 蔓草萦骨, 拱木敛魂。人 生到此, 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 心惊不已。直念古者, 伏恨而死。 ” 徐 霖母亲读着忽然哽咽, 跑出门外站在 黑暗里很久。可以说 恨赋 的文字将徐霖母亲的个人悲恨与家国之思 烘托得很好, 而这样一种情绪意境也 延续于外, 感染着读者。还有徐霖和 那群青年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