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62539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250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0页
民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0页
民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0页
民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0页
民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课件)(2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民法学概述民法学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我国民法调 整的对象、调整方法;了解我国民法的性 质、表现形式及其效力范围。 【教学重点及难点】民法的调整对象、调 整方法;民法是私法、权利法、市民法。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 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1 1第一节 民法的含义一、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一章* *2 2 二、民法的语源 (一)我国 1923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民法总则, 是我国用“民法”概念的开始、 (二)外国 罗马市民法* *3 3 三、民法与民法典 形式民法民法

2、典:按照一定体系将各 种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编纂在一起的民事 基本规范 实质民法:具有民法性质的法规* *4 4四、民法与民法学四、民法与民法学 民法与民法学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 民法是指民法规范的总称,或指作为一个部门法的民法,也可能是指某个单行民法规范。第一章* *5 5 民法学是研究民法规范及有关学理的一门法律科学。 民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民法学只是一种学说,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民法与民法学互有联系互有影响,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第一章* *6 6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可以概括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第一章不同性质、特

3、点不同的调整方法决 定法律 社会关系调 整* *7 7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以自愿为基础的具体的经济关系。第一章* *8 8(一) 财产的概念财产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有体物、智力成果 和利益。(二)(三)第一章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民法调整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财产关系* *9 9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一) 人身关系的概念与种类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第一章人人格关系 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等 等身身份关系 配偶关系、父母

4、子女关系等等* *1010(二)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1. 主体地位平等2. 与人身不可分离3. 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第一章* *1111课堂案例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有( ) A. 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 关系 B. 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 C. 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 同关系 D. 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 *1212第四节、民法的性质第四节、民法的性质一、民法是私法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根据折中说:国家等公共机构行使职权的时候的关系 才属于公法(辅助判断标准:利益、地位是否平等)* *1313公法私法示意图公法私法权

5、力权利限制公权,保护私权* *1414社会关系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个人利益 社会利益自治 强制权利本位 社会本位私法 公法 二、民法是调整市场经 济关系的基本法 财产归属+财产流转 三、民法是调整市民社 会关系的基本法* *1515第五节、民法的本位第五节、民法的本位民法以权利为本位,是权利法 马克思:“民法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孟德斯鸠:“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 人就是整个国家”。 梅因:“一个国家文明的高低,看它的民法 和刑法的比例就知道。大凡半开化的国家 ,民法少而刑法多;进化的国家,民法多 而刑法少”。* *1616第六节 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是通常所说的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在这

6、里,民法的渊源是根据民法的效力来源而划分的民法的不同形式,包括成文法、判例法、习惯以及法理学。第一章* *1717一、制定法一、制定法(一) 宪法中的民法规范(二) 民事法律(三) 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四) 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中的 民事规范。(五) 特别行政区的民事规范(六) 国家机关对民法规范的解释(七) 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第一章* *1818二、习惯二、习惯我国民法对习惯未作一般规定,只有某些情况下承认习惯具有习惯法的效力。第一章* *1919三、法理三、法理法理是广义的法学家(包括法律学者和法官等)就民法问题所陈述的观点。包括学说和判例两种形式。前者为学者法,后者

7、为法官法。学说和判例做为民法的补充渊源,其适用均须具备一定条件。关于判例可否作为我国民法的渊源之一是有不同观点的。 第一章* *2020四、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四、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国际条约适用的条件:第一,只在涉外民事关系中适用;第二,只适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第三,只适用我国未声明保留的条款的部分。国际惯例是国际条约的补充渊源。 第一章* *2121第七节 民法的效力民法的效力,又称为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的效力范围,即民法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时间发生效力。第一章* *2222民法的适用范围民法的适用范围(3W)(3W) 1. 对人的效力 自然人(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 (Who

8、) 法人 2. 对空间的效力(Where) (1)领土、领空、领海 中国领域 (2)驻外使领馆 (3)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和 飞行于我国领空外的我国飞行器 3.对时间的效力 生效时间 (when) 失效时间 是否有溯及力 * *2323一、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一、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适用于哪些人,我国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采用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民法通则第8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章* *2424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9、,是指民法在哪些地方发生效力我国民法适用于我国领土、领空、领海,还包括根据国际法视为我国领域的我国驻外使馆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和飞行于我国领空以外的我国飞行器。第一章* *2525三、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三、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指民法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以及民事法律规范对其生效前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无溯及力。第一章* *2626(一) 民法的生效时间1. 自民法规范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2. 民法规范公布后经一段时间再生效民法通则在1986年4月12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民法通则第156条规定:“本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旅行。”第一章* *2727(二) 民法的失效时

10、间1. 新法直接规定废止旧法2. 旧法规定与新法相抵触的部分失效3. 由国家机关颁布专门的决议规定,宣布某 些法律失效。第一章* *2828(三) 关于民法的溯及力问题贯彻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一般没有溯及 力,但在具体实施中也有例外。例如,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 问题的解释(一) 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 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有效的,则适 用合同法。”第一章* *2929第二章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民法基本原则的 含义、功能。掌握民法各基本原则的含义 。 【教学重点及难点】平等原则、诚实信用

11、 原则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 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3030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一)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民事立法、民事 司法与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二)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各种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准则。第二章(三)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与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3131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第二章(一) 指导功能立法准则、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二)约束功能(三)补充功能授权司法机关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功能;* *3232第二节、平等原则1. 民事主体资格 (民事权利

12、能力)平等2. 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3. 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4. 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 护第二章* *3333第三节、自愿原则1. 民法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方面,体现当事人意 思自治。2. 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 事法律关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预。3. 双方和多方的民事行为由当事人自愿协商。第二章4. 当事人的意愿优于任意性民事法律规范。* *3434第四节 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原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诚实信用原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其内含和外延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诚实信用原则主要体现为:第

13、二章* *35351.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与他人之间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均应诚实。不作假,不欺诈,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2. 民事主体应恪守信用,履行义务;不履行义务使他人造成损害时,应自觉承担责任。第二章* *36363. 法官及仲裁员处理民事案件时贯彻诚实信用 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事实为依据,保护各方 当事人的权利,平衡当事人的利益。4. 在立法上,不仅需要在民事基本法上确立诚 实信用为基本原则,而且还应根据需要制定 若干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条款。第二章* *3737第五节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 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 国家

14、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此作 扩大解释,其内含包括禁止权利滥用。构成权利滥用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当事 人有权利存在;二是权利人有行使权利的行为 (包括不行为);三是当事人的行为有滥用权利 的违法性。第二章* *3838第六节 公平原则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 遵循公平原则。 1. 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的承担上, 体现公平原则,兼顾和方当事人的利益。2. 风险负担的平衡第二章* *3939第七节 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 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 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 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

15、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 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第二章* *4040课课 堂堂 练练 习习 1. 下列现象中,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D ) A 甲公民(25周岁)可以结婚,而乙公民(13周 岁)不可以结婚 B 甲公司(经登记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 证券经纪业务,而乙公司(登记为房地产公司)则 不可以从事证券经纪业务 C 国家税务机关可以在税收征管法律关系中使用 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 D 某市合同管理干部认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 标投标中,市委领导的亲戚具有优先的订立合同的 权利* *4141 2. 甲知其新房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 ,佯装不知,将房屋卖给乙。半年后,南 面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 此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 C ) A 平等原则 B 自愿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