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专练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1940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议论文阅读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议论文阅读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专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议论文阅读专练一般说来人有三项资本,或曰三种魅力:一是外貌, 这主要来自于先天;二是知识技能,这要靠后天的学习;三 是人格,这是一种独立于“貌”和“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 界观的修炼。这其中哪一个更重要呢?雷锋是大家学习的好 榜样,论“貌” ,他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论“能” ,他 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 品德,超过了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全 人类的精神财富。可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美貌和 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 当我们歌领英雄,赞叹那些开国元勋的惊人业绩时, 我们常常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毛泽东转战陕北,拄 一根柳木

2、棍子,在胡宗南大军的鼻子底下来去的那种【甲】 ; 周恩来日理万机,面对内挤外压却无私无怨的那种【乙】 ; 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拍案力争的那种【丙】 ,都远 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人格的冲击 波和辐射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格魅力比他们显赫的 业绩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其实,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 就一番伟大事业而青史留名。岳飞虽被奸臣所逼却仍精忠报 国的忠诚;司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荆 轲明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 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马克思虽然一生多次被各国资 产阶级政府驱逐,但决不放弃对伟大理想追

3、求的执著,他们 的这种高尚人格正是从事惊天伟业的基础。一部中国历史, 不,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 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正是那些跨越 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 不可否认,当一个人只靠貌美出众时,他(她)可能 成为一个名人;当一个人业有所成时,他可能是一位功臣。 然而,只有当一个人在人格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他才会是 一个高尚的人。当然,如果他又能貌压群英,才出于众,他 便是一个难得的伟人。但无论怎样,最基本的还是要先从修 炼人格做起,只要躬行实践,日积月累,人人都可以通过思 想和世界观的修炼,成为一个在德行上合格的人。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1 分) _ 20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从括号内选择洽当的词语分 别填入文中【甲】 【乙】 【丙】处。 (3 分) 【甲】处应填_(从容 敏锐) 【乙】处应填_(大方 大度) 【丙】处应填_(骨气 气势) 21请你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 (3 分)辩证看压力 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 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 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 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 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5、” ;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 取火以化腥臊” ;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 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 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 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 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 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 。 ”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 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 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 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

6、的七步诗:“煮豆 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面 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 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 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 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 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 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 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 出坚韧的美德。

7、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 智慧和创造力。 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 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 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 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 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 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 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22.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 分)23.细读第段,请找出本段的分论点。(2 分)24.文章第段划线的句子起什么作用?(2 分)25.第段划

8、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 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3 分)26.谈谈你对第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 分)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 次,不是很可笑吗? 其实不是。 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 17 世纪的英国人威仁 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 大学的天文学教授。 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 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 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 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 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坐堂,单单 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 爵士活了两次。 中国唐

9、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 妓馆, “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 ” ,为当时士大 夫所 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 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 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威仁改变职业,在 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 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 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 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 可以做到的。美 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 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 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 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 毒蛇猛兽出没的蛮

10、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 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 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 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 成功的彼岸。由些可见, 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 “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 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23请给选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3 分)24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3 分)225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什么么作用? (4 分)26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2 分)27读完选文,你觉

11、得自己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谈谈你 将如何开发它。 (3 分)科学与诗 陈之藩 科学界的研究科学与诗人踏雪寻梅的觅句差不太多。我 举个例,说明科学家如何觅句。 有一通用电器公司的研究部门,是一所大楼,而楼梯每 一个拐弯处,都备有一张空桌及一堆纸笔。据说好多新的观 念是科学家上下楼时想起来的,可是稍纵即逝。如果在走下 楼时有这个观念,到家后可能忘光了;如果走上楼,这个观 念,到办公室可能模糊了,所以半路中必得写下来。 劳伦斯发明原子撞击机时,倒确是在早餐以后,到加州 大学的路上想出的。所以通用电器公司的办法并非没有理由。另一个例子是麻省理工的温纳。研究应用数学的及分析 数学的人,不可能离开温纳。有

12、一个关于他的很著名的笑话。 温纳常常在校园一见到学生拉住即问: “我吃过饭了没有?” 学生答:“先生,我没有注意您吃过饭了没有。 ” 温纳问:“那么请你告诉我,我刚才是走向南呢,还是 走向北呢?如果向南,即是刚从饭厅来,是吃过了!” 学生答:“你如不问,我还或许知道,这一问我也糊涂 了。 ” 大概温纳不是饿了一顿,就是连吃了两顿。他并未生活 在这个世界里,不是在与古人交谈,就是在梦中觅句。 大家全知道我们中国的大科学家杨振宁。杨振宁在麻省 百年纪念会上讲的话,大家可能不知道。他说: “究竟什么叫做理解,什么叫做认识,人类还在犯着糊 涂。 ” 这话是哲学家的话或诗人的话,却不像一个科学家所说 的

13、话。至少不像中国所谓科学家所说的话。牛郎织女座只是 两块大石头,是有了诗人,才显得晶亮;北斗座是七块大石 头,是有了艺术家,才使这七点连起线来!法国不世出的大 数学家庞卡立说得好, “房子是用石头做成的,但只是一堆 石头不成房子;科学是事实堆起的,但只是一堆事实不是科 学。 ”科学原来像诗句一样,字早已有之,而观念是诗人的 匠心所促成的。这里面,没有利,没有名;没有开万世之太平,没有继 往圣之绝学;而只是一种好奇与欣赏,对真的好奇,对美的 赏。 爱因斯坦讲完了相对论以后,说:“这个内容,凡是大 学程度略好的人全能理解,但是,在探讨的过程中,绝望之 后的觉悟,茫然之后的苏醒,以及黑暗中的往复摸索

14、与新的 洞天的终于出现,不是过来人,是不知个中甘苦的!” 现在的科学家,据爱因斯坦的解释,研究科学的动机是 为了逃避这个纷扰的世界。这个世界已成了毕加索的画,天 翻地覆,一塌糊涂。科学家与诗人们却走向另一个世界去。 那里的山青,那里的水绿,那里的草长,那里的莺飞,流连 忘返是理有固然的。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又哪里逃得了。于是诗人之弱者 在唱“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的肉麻之句。诗 人之强者在唱“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原应斩万竿”的激昂 之调。 科学家们则要去制造飞机、大炮、火箭、原子弹等玩意 儿了。 人类是在一个喧天锣鼓的悲剧中挣扎,即使是诗及科学 里也找不到片刻的安静。21第一段中两

15、个“觅句”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从全文看, 科学研究和诗人“觅句”有哪些共通之处?(4 分)22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科学家如何觅句”?试加以 概括。 (3 分)23就文中引用的庞卡立和爱因斯坦的话,选一处谈谈你的 理解。 (2 分)24文中加点的“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分别指什么? 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3 分)25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4 分)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 3 岁时的一些充 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 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 会装不下。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

16、些话穿耳而过。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 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 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 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 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 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 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 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 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 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 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淋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 照。即便风雨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