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弱电应用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61198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弱电应用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建筑弱电应用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建筑弱电应用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建筑弱电应用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建筑弱电应用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弱电应用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弱电应用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IANZHU RUODIAN YINGYONG JISHU课题2 综合布线系统建筑弱电应用技术主 编:喻建华 陈旭平 副主编:沈永跃1课题2 综合布线系统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12.2 网络传输介质 22.3 布线工艺 32.4 PDS各子系统的布线 41.1 计算机网络概述2.5 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 52.6 工程案例 62【知识点】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网络传输介质;布线工艺;综合 布线的测试和验收鉴定。 【能力目标】 1 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有关标准; 2 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法; 3 熟悉网络传输介质的结构、特点和标识方法。课题2 综合布线系统3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综合

2、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 网络,它将语音、图像、数据等设备彼此相连,也能使 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具 有开放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并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 的独立性。工程项目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产品类别及 链路、信道等级确定,应按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络、 业务终端类型、业务的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 装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42.1.1 美国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在美国标准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和我国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把综 合布线划分为六个部分,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配线 )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 子系统

3、和建筑群子系统,其结构如图2.1所示。从图中 可以看出,这六个部分中的每一部分都相对独立,可以 单独设计,单独施工。更改其中一个子系统时,均不会 影响其他子系统。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5图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61 工作区子系统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 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的范围应从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 开始到终端设备的接线处为止,它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 插座(TO)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如图2.2所示,包括装配软线 、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等,但不包括终端设备 。 2 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是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及到楼层配线间 的线缆

4、组成,如图2.3所示。通常线缆一端接在信息插座 上,另一端接在配线架上。线缆一般为电缆或光缆,长 度规定为90 m;信息插座可以是8针(脚)模块化插座,也 可以是由电缆(如RJ45)和光纤插座(如ST、SC、LC )组成的多媒体插座。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7图2.2 工作区示意图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8图2.3 水平子系统示意图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93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又称垂直干线子系统,它由设备间和楼 层配线间的连接线缆组成,是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主 干部分。线缆一般为大对数双绞线电缆或多芯光缆,两 端分别端接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上,如图2.4 所示。干线子系

5、统的线缆常常设在电缆竖井内或上升管 路内。干线电缆长度为90 m,多模光纤长度为2000 m,单 模光纤长度为3000 m。水平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水平子系统 通常处在同一层;干线子系统通常位于垂直的弱电间,并 采用大对数双绞线电缆或多芯光缆,而水平子系统多为 4对双绞电缆或两芯光缆。这些双绞电缆能支持大多数 终端设备。在需要较高宽带应用时,水平子系统也可以 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案。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0图2.4 干线子系统示意图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1当水平工作面积较大时,需要在这个区域设置二级 交接间。这时干线线缆、水平线缆连接方式将有所变化 。一种情况是干线线

6、缆端接在楼层配线架上,水平线缆 一端连接在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上;另一种情况是干线线 缆直接接到二级交接间的配线架上,这时的水平线缆一 端接在二级交接间的配线架上,另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 。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配线方法,电信间 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从设备间延伸到指定的楼层电信间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24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每一栋大楼内的适当位置放置综合布线 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及其应用系统设备的场所,是设置 电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建筑物配线设备,进行网 络管理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器 和有关的支撑硬件组成,其作用是采用跳线或接插线把应 用系统的主设备连接起来

7、,如计算机网络交换机的端口 用接插线连接到配线架上。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35 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处在配线间及设备间的配线区域,它由 配线间的交叉连线和互接连线以及标识符等组成,应对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 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交叉连线和互接连线为连接各个子系统提供了手段 ,并且通过交连和互连等方式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新定 位在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从而管理通信线路。它相当于 电话系统中机房配线架(柜)、楼层配线箱或电话分线 盒部分。管理子系统如图2.5所示。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4图2.5 管理子系统示意图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

8、组成156 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建筑物组成,这些建筑物 之间彼此要进行信息交流,就需要信息传输通道。建筑 群子系统由连接各建筑物的线缆组成,它将一个建筑物中 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 装置上。建筑群子系统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设 施,其中包括电缆、光缆以及防止电缆上的脉冲电压进 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装置等。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62.1.2 我国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我国建设部于2007年4月批准了综合布线系统工 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7)和综合布线系统 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新规 范明确规定综合

9、布线系统分为三个布线子系统,其结构 如图2.6所示。工作区布线为非永久性部分,在工程设 计和施工中一般不被列在内,所以不包括在综合布线系 统工程中。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7图2.6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81 建筑群子系统从建筑群配线架(CD)到各建筑物配线架(BD) 的布线属于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该子系统应由连接 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 (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如图2.7所示。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9图2.7 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202 干线子系统从建筑物配线架(BD)到各楼层配线架(FD)的布

10、线属于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该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 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 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如图2.8所示。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应直接端接到有关的楼层配线架 ,中间不应有转接点或接头。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21图2.8 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 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223 配线子系统从楼层配线架到各信息插座的布线属于配线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 m。该子系 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 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 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配线电缆、配线光缆一般直接连接到信息插座。

11、必 要时,楼层配线架和每个信息插座之间允许有一个集合 点(CP)。进入与接出转接点的电缆线对或光纤应点 对点连接,以保持对应关系。集合点处的所有电缆、光 缆应作为机械终端。集合点处只包括无源连接硬件,应 用设备不应在这里连接。用电缆进行转接时,所用的电 缆应注意是否符合对称电缆的附加串扰要求。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23集合点处宜为永久性的连接,不应做配线用。对于 包括多个工作区的较大区域,且工作区划分有可能调整 时,允许在较大区域的适当位置设置非永久性连接的集 合点。这种集合点最多可以为12个工作区配线,如图2.9 所示。 图2.9 开放式办公室水平子系统综合布线方案 2.1 综合布线系统

12、的组成244 工作区布线工作区布线是用接插线把终端设备连接到工作区的 信息插座上。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 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 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 成。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调线和设备缆 线之和不应大于10 m;当大于10 m时,水平缆线长度( 90 m)应适当减少。工作区布线随着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它是非永久性的。工作区电缆、光缆的长度及其传输特性应有一定的 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将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25目前,综合布线使用的线缆主要有电缆和光缆两类 。电缆有双绞线

13、电缆和同轴电缆。双绞线电缆又分为非 屏蔽双绞线(UTP)电缆和屏蔽双绞线(STP)电缆。 光纤主要有62.5/125 m多模光纤、50/125 m多模光纤 和8.3/125 m单模光纤三种。2.2 网络传输介质262.2.1 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电缆由多对双绞线外包缠护套构成,其护套 称为电缆护套。电缆护套可以保护双绞线免遭机械损伤 和其他有害物体的损坏。与其他绝缘体一样,电缆护套 也能提高电缆的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在某些情况下, 还可以在电缆的护套外再加一层外护套形成保护铠装( 皮)。在综合布线中使用的每一根电缆,其导线都是经过 退火处理的。退火处理能改善它的机械性能,使它在特 定环境中能减少扭

14、曲和振动应力。2.2 网络传输介质271 双绞线电缆的构成双绞线(Twisted Pair,TP)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 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对绞线是两根铜芯导线,其直径 一般为0.40.65 mm,常用的是0.5 mm。它们各自包在 彩色绝缘层内,按照规定的绞距互相扭绞成一对对绞线 。双绞线的缠绕密度、扭绞方向及绝缘材料直接影响它 的特性阻抗、衰减和近端串扰。扭绞的目的是使对外的电磁辐射和遭受外部的电磁 干扰减少到最小。对绞线按其电气特性的不同进行分级 或分类。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 称电缆和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定,国内只 生产特性阻抗为100 和150 的两种规格的产品,

15、不生 产120 的产品。2.2 网络传输介质28(1)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由多对双绞线外包缠一层绝缘塑 料护套构成。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TP)如图2.10所 示。非屏蔽缆线每对线采用不同的绞距,并结合滤波与 对称性等技术,经由精确的生产工艺制成。其中,橙色 对和绿色对通常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绞合度较高;蓝 色对次之;而棕色对一般用于进行检验,绞合度较低。 如果双绞线的绞合密度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话,将会引起 电缆阻抗不匹配,导致较为严重的近端串扰,从而使传 输距离变短,传输速率降低。由于它具有质量轻、体积 小、弹性好和价格适宜等特点,所以使用较多,甚至在 传输较高速数据的链路上也

16、有采用。2.2 网络传输介质29图2.1 0UTP结构 2.2 网络传输介质30(2) 屏蔽双绞线电缆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相比,屏蔽双绞线电缆只不过 在绝缘层内增加了金属屏蔽层。按增加的金属屏蔽层数 量和绕包的方式,它又分为铝箔屏蔽双绞线电缆(FTP )、铝箔/金属网双层屏蔽双绞线电缆(SFTP)和独立 双层屏蔽双绞线电缆(STP)三种, 如图2.11至图2.13所示。本书中将这三种电缆统称为屏 蔽双绞线电缆(STP)。 由图2.11图2.13可以看出,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和屏 蔽双绞线电缆都有一根用于撕开电缆保护套的撕剥线。 屏蔽双绞线电缆在铝箔屏蔽层和内层聚酯包皮之间还有 一根漏电线,把它连接到接地装置上,可泄放金属屏蔽 层的电荷,解除线对间的干扰。屏蔽双绞线电缆外面包 有较厚的屏蔽层,所以它具有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