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名文化和习俗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1176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名文化和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小名文化和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小名文化和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小名文化和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名文化和习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小名文化和习俗关于小名文化和习俗有的孩子是娇苗,降生后要偷姓刘(谐音留)、陈(谐音成)、石(谐音实)等人家的煨罐装、埋衣胞,认为这些姓是“吉姓”。新生儿的家长偷了煨罐后,希望被偷人家因失了煨罐而寻找或咒骂,骂得越厉害,孩子长得越旺盛,不骂反而不好。被偷人家明知此事,习惯上也做写象征性的寻找和咒骂作结。这样的孩子就叫“大罐”、“小罐”、“罐成”、“罐住”。有的孩子的衣胞埋在三岔路口任四面八方的行人踩踏,小名就叫“大路”、“路生”或“大踩”、“小踩”。有的孩子出生后用铁锅罩一下,俗叫“卡”,卡过孩子的锅就不能再用来做饭,要把锅从屋前越顶扔到屋后,锅摔得越碎月好,表示贵人的运气能撑破铁,这样的

2、孩子小名就叫“锅卡”、“卡住”、“铁成”、“铁住”、“铁头”、“铁蛋”。孩子在出生时,父母向各路神鬼烧了很多纸马冥钱,这个孩子等于用钱买来的,小名就叫“大买”、“小买”、“买成”、“买住”。孩子出生后,用红头绳(较粗的红线)一端象征性地扣在脖子上,一端紧紧扣在产床的床腿上;有的象征性的扣一下便解开,有的用三丈长的红头绳扣一个月,满月那天才解开,小名就叫“大扣”、“小扣”、“扣成”、“扣住”。孩子出生后,用铜锁系着绳,在脖子上套一下,小名就叫“长锁”、“锁成”、“锁住”、“大锁”、“小锁”。孩子出生后,把耳垂穿个孔,俗叫“扎耳眼”,准备满月时戴上耳坠,小名就叫“大坠”、“小坠”、“坠成”、“坠住

3、”。孩子出生后,在鼻子的中隔上穿个孔,准备在满月时戴上小环,俗叫“鼻拘”,拘谐音驹,这是拴小牛的办法,小名就叫“大驹”、“小驹”、“大牛”、“小牛”。前几胎没有“抓住”(成活)的产妇,把新生儿的左小手指咬一节吞下肚,还必须吞咽时不恶心,孩子就能成活,小名叫“大咬”、“小咬”、“咬成”、“咬住”。有人家在埋衣胞的罐子里放进一些黑叫驴的毛(因为驴的生命力很强),再放一些炒熟的蕃谷,小谷或菜籽等,叫做“衣胞带熟谷,能活九十六”,孩子的小名就叫“大驴”、“小驴”、“黑叫驴”、“大谷”、“小谷”、“谷成”、“谷住”。据信孩子只有过了三岁、六岁、十二岁,才能保险不死,俗说“孩子不得丢,要经三春六夏十二秋”

4、。有的孩子从出生后,直至三岁、六岁最长至十二岁时才剃头,这叫“连毛生”,小名就叫“大毛头”、“小毛头”。有的孩子虽然剃了头,却在后脑勺处留一虎圈(拇指和食指相圈,在虎口处构成的圆环行),编成小辫,叫“有个抓头,抓俗读“攥”,音近左,小名便叫“大左”、“小左”、“左住”、“左成”。有的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读书升官发财,小名就起“大学”、“二学”、“大发”、“二发”、“大升”、“二升”、“大富”、“大贵”。有人家根据小孩出生的时间、地点起小名。出生的年份按十二生肖有“小牛”、“小马”、“小龙”、“小虎”、“小羊”、“小狗”,忌用鼠、猴、兔、猪、蛇为名,认为“猴不正派”,“鼠没出息”,“兔子会跑”,

5、“猪最蠢”、“蛇最毒”。按季节起的小名有“小冬”、“小春”,忌讳“秋”、“夏”;当地俗称女性生殖器为“秋”(读音此,字不详),“下”俗指动物下崽,音同“夏”。此忌不限起大名,但用“夏”“秋”为大名者忌单名。以出生地起小名的有“大山”、“小山”、“锦屏”、“连云”、“海州”、“新浦”、“大浦”等。舅父家的姓氏也是起小名的依据。舅家姓刘的叫“大留”、“留成”、“留住”等。舅家姓石的叫“石柱”、“石成”等。此地人认为,“丑孩鬼不要”,“以假乱真,阎王没门”,因此孩子的小名也有起“小癞子”、“大秃子”、“小黑子”、“小丑子”的。有的男孩小名叫“丫头”,说是女孩命大肯活。人们认为男孩要“宁叫讨人嫌,不叫

6、人可怜”。有的人家生女孩多了想生男孩,就给女孩起小名叫“迎弟”、“招弟”、“盼弟”、“来弟”等。有的人家男孩多了想生个贴心的闺女,女孩多了想生个干活的男孩,就给新生儿起小名“小换子”、“小转子”、“小改子”。孩子生得太多,不想再生了,就给新生的孩子取小名为“小停子”、“小满子”、“小提子”、“老搁子”。旧时重男轻女(说起来“女孩命大”,实质上就是轻视女子为草芥,因为野草的生命力强),这在起名上反映得尤为明显。除少数名门闺秀或才华出众的女子有芳名大号外,一般妇女只有小名,就是小名起的也很简单,一般叫“大丫头”、“二丫头”、“三丫头”,或“大秀”、“二秀”、“大巧”、“小巧”、“大凤”、“小凤”等

7、,几乎是千家一律。从俗规来看,女孩子也是不需要有大名,女子不入娘门宗谱,出嫁后随丈夫姓,年轻时叫某大嫂,老年时称某大娘,就是死后,子孙为其立神主牌位时,也只是写“某大公讳某某元(德)配某氏孺人”,从无女人的大名。“乳名”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姓名是标示人的家庭背景、出身和个性因素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古代中国人的姓名系统比较复杂,除正式的姓和名以外,还有字、号、别号等等。清代唐甄在潜书名称中说:“名者,序长幼,辨贵贱,别嫌疑,礼之大者也。”这是从命名角度讲,姓名不单纯是指代个人的符号,而且是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位置的标记。中国人对姓名的重视是从商周时代开始的。商周时,人

8、们开始重视姓名,姓名逐渐礼仪化、制度化,对名的种种禁忌和限制也产生了。由于上层社会中无论取名还是择字都要经过很隆重的仪式,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随便呼名,于是许多家庭就给童稚的孩子先取一个小名,以便在家庭和较亲密的人中进行称呼。因为小名往往是小孩子出生不久,还在哺乳时期就起了,所以又称作“乳名”。在春秋时期,贵族家庭成员中取小名的做法已经十分普遍。而社会上的下层平民阶层,由于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进行隆重的取名择字仪式,他们小时候取的“小名”,往往也就是成年后的“大名”。据史籍记载:晋献公小名虿,虿是蝎子的意思;郑庄公生时难产,所以取小名为“寤生”;孔丘的儿子小名为“鲤”。石崇小名“齐奴”,王献之小名“

9、官奴”,顾恺之小名“虎头”,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等。不独汉族如此,当时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阶层也往往在史籍上留下了小名的记载,如辽太祖耶律亿小名是“啜里只”。此外,由于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女性成员长期生活在家庭闺阁之中,很少在外面抛头露面,因此小名更加流行,只是这种小名仅在家庭中使用,又称为“闺名”。如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唐寿昌公主小名“虫娘”等。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大多数“乳名”都是贱称,相传这样可以使孩子平安长大,避开妖鬼索命。这一习俗在汉魏时期应该就已经形成了。乳名现象是一种历史久远的语言习俗。据游国恩先生考证,起小名之俗“兴于两汉,盛于六朝”

10、。古代文献中关于古人小名的记载是不鲜见的。如南史张敬儿传记载,南齐时,有兄弟俩,哥哥张敬儿小名叫狗儿,弟弟张恭儿小名叫猪儿。张敬儿受卜术及梦境的启示,以为自己将成天子,遂密谋反叛,编造童谣说:“天子在何处,宅在赤谷口(张敬儿房前地名),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后被齐武帝所杀。唐书李君羡传则记载了一次关于小名的宫廷游戏,唐太宗曾请武官们在宫内饮宴,令大家作酒令,并各报自己的小名。华州刺史李君羡自报小名叫五娘子,太宗笑他说:“你算什么女子,这么勇猛无畏。”当时起小名的习俗是极普遍的,不仅民间百姓、文人官宦起小名,号称天子的皇帝也有小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11、奴曾住。”“可堪回首,狒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中的“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狒狸”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最为人熟知的古代帝王小名是刘禅名“阿斗”,名臣曹操小名“阿瞒”。以上小名不管是平民百姓的还是官宦皇室的,都以俚俗丑贱为原则,这与从正面体现社会秩序和生活理想的典雅好听的人名迥然不同。可见乳名是一种有独特社会文化价值的命名和称谓习俗。乳名在村民意识中具有保佑功能。宋人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说:“父母欲其易于生养,故以狗名之今人名字犹有此意,其理甚明。”另据宋人邢居实拊掌录及清人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六记载,欧阳修有儿名僧哥;人问他既素不重佛,何取此名,他回答说:“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

12、以贱物为小名,如狗、羊、马、牛之类,僧哥之名,亦此意耳。”红楼梦中王熙凤对刘姥姥说:“你就给她起个名字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在富贵人家看来,贫贱人所起名字就是贱名,就能避邪祛病。传统意义上给孩子取名为“锁”“拴”,以为靠经常念诵这已成为名称的字眼,就能生出一种灵力,真的能将孩子留住,不致夭折;取名为“牛儿”“小猪”,以为孩子就真的像牛、猪这类低贱而易养活的畜类一样,吃粗劣的食物、不必怎样精心看护他也能养人;取名为“铁”“钢”“金”,以为能令幼儿身体如这些金属一样结实不生病等等。古人还认为,通过对名字施加外力,就能影响到人自身的状况。把幼儿名字取为

13、贱名,或带“锁”“拴”“铁”“钢”,或姓“张王爷”的姓,时常念诵,这种针对名字的吉巫术之所以能够影响孩子自身,就在于古人认为名字与人本身有实质性的联系。而“盗他家小儿之名”来为自家孩子起名,是出于命名者认为名字是灵魂的寄托物,既然这乳名不是自家儿女的真名,那么鬼来勾魂时勾走的就是别家的孩子了。从这个角度看,乳名在传统信仰中能起到保护幼儿的作用,不仅依靠顺势巫术的思维方式,也有接触巫术思维方式的配合。如果说乳名作为幼儿生命脆弱期的暂用名,因而人们认为它不算真名的话,那么起乳名可看作一种藏名的方式。这样不仅带有明显巫术性字眼或以巫术方式起的乳名有避邪作用,而且所有的乳名都以藏名方式而具避邪佑儿之效。只不过这种藏名的作用在习俗长期流传中已被人们所忽略了,便在乳名用字或命名方式上再加上各种更积极的措施。在传统时期,物质生活水平低,医疗水平差,加之迷信思想盛行,起乳名的超现实因素占据突出的位置。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有了根本改善,幼儿的夭折率已极低,人们已不再过多地忧惧婴儿难以养活了,所以在命名上的超现实信仰就淡化以至消失,而乳名的现实性功能就占了主导位置,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逐渐萎缩。本篇文章来源于起名网,原文地址:http:/www.518name.org/qimingzhishi/12353.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