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59610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就和治理措施张兴昌? 高照良? 彭珂珊!? 研究员, 副研究员, ! 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陕西杨凌 712100关键词 ? 水土流失? 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 治理措施? ? 水土流失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 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全世界约有 2 500 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水土流失, 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 356 万平方公里。1949 年以来, 中国已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2 万平方公里, 建设基本农田 11. 3 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 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

2、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 21 世纪, 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了, 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系统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 建设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 10 15 年的发展战略、 任务、 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1 国内外水土保持的概念水土保持1(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是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丘陵区和风

3、沙区水土资源、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1991 年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 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2。2005 年, 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 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水土保持的概念是 1941 年由黄瑞采先生首先提出的, 现己被国际普遍采用, 逐渐代替了原先的土壤保持概念 3。美国的土壤保持( 土壤侵蚀防治) 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就是 1934 年的 黑风暴%之后。1935 年 4月, 美国第一次颁布了水土保持法#。被称为美国水土保持之父的Hugh Hammond Bennett,

4、在60 年前就将水蚀和风蚀列为土壤侵蚀两种主要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971 年他提出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 和风蚀预报方程 WEO。澳大利亚把土壤侵蚀作为引起土地退化主要因素, 他们的水土保持意义更宽, 包括了所有防治土地退化的行动, 近年又引申为 土地保育%( land?care) 。前苏联认为 土壤侵蚀%概念同时包括水蚀和风蚀, 土壤侵蚀研究应包括在水力、 风力破坏下水蚀过程和风蚀过程的研究, 以及水蚀及风蚀作用下土壤的防护方法的研究。同时强调 水蚀和风蚀除了不同点之外,不论其机械过程还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土壤防护方法方面, 都有许多共同之处。实际上水蚀与风蚀常常是同时碰到一起的

5、, 因而必须设计和实施同时发挥作用的综合措施, 以防止土壤在水力和风力作用下免遭破坏。 %他们称 水土保持是一门与水土流失作斗争的科学。 %水土保持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生态学、 地理学、 社会学、 经济学、 农学、 林学、 草学、 水利学等, 涉及到水利、 林业、 农业、 环境、 城建、 交通和铁路等部门, 涉及到城乡千家万户, 具有长期性、 综合性、 群众性的特点。2 水土保持的原则和作用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 是国土整治、 江河治理的根本,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有效的防治山丘区及风沙区的水土流失,

6、 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时, 要求遵循以下的原则 4: ? 把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 为此应设法提高土壤透水性以及持水的能力, 在斜坡上建造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的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 吸收或分散径流, 减少径流的侵蚀能力。 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应当采用整地、 增施有机肥、 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植物, 施用土壤聚合物。 ! 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 营造水土保持林, 调节径流、 防止侵蚀作用。 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促进农、 林、 牧、 副渔业全面发展。3 中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利用的成就有资料显示,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356 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 37

7、.1% 7。每年有 50 亿 t 泥沙流入江河湖泊。黄土高原每年流失表土平均厚度 3. 5 cm,流入黄河 16 亿 t 泥沙。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56 万km2, 年侵蚀土壤 24 亿 t, 每年实际进入三峡的泥沙就有5 亿多吨8。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从无到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根据有关文字记载中国水土保持工作大约有 4000 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建国以来,中国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中央和地方都建立了水土保持的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 制定了有关水土保持的方针、 政策9。在水土流失防治政策实施过程中, 中国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包括试验推广以改变小地

8、形和高效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的各种耕作措施; 以恢复植被、 增加地面覆盖为中心的造林种草技术; 以减少径流、 拦蓄泥沙为重点的各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 因地制宜地提出一整套优化配置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1957 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 1982 年颁布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20 世纪 80 年代初水利部下发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1991 年 6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18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Vol. 30 No. 1? Review Article土保持法#公布实施, 确定了 预防为主, 治管结合, 因地

9、制宜,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 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1998 年国家出台治理开发 四荒%资源管理办法#, 并相继下发了做好治理开发农村 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经过重点治理的地区效益非常显著, 治理一方水土, 发展一方经济, 富裕一方人民%是水土流失治理区喜人变化的生动概括 9, 10。自 1983 年始建立的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体系以来, 国家先后在 25 片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 50 万 km2范围内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规模化治理。截至 2005 年底, 水利部先后在 29 个省、 198 个县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全国有20 个省、

10、 136 个地( 市) 、 697 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实施封育保护后,保护区内灌草植物自然萌生速度明显加快, 裸地自然郁闭, 植被覆盖度大幅度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修复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水利部在全国 177 个县( 市) 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在长江、 黄河源区 30 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实施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全国相继有 25 个省 950 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所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实施了封育保护, 在塔里木河、 黑河和扎龙、 向海湿地实施了生态调水, 全国实施封育保护面积累积达到 60 万平方公里。封禁区内的植被得到了较快的恢复, 减轻了水土流失,

11、 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正步入法制化轨道,各地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 全国县级以上制定水土保持配套法规 3 000 多个。31 个省( 区、 市)、 200 多个地( 市) 、 2 400多个县( 市、 区) 建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 共有监督执法人员 7. 4 万人。1996 年以来, 全国共批准并实施 水土保持方案 23 万多项, 开发建设项目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 600 多亿元, 防治水土流失面积 7 万 km2里,减少水土流失量 16 亿 t。2002 年 7 月, 国务院批复了 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确定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

12、基本思路、 总体布局、 目标及重点措施等。2003 年初,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坝系建设被水利部列为 年内争取启动实施的三大 亮点%工程之一。根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新近组织编制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 到 2010 年, 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淤地坝 6 万座( 骨干坝 1 万座, 中小坝 5 万座) , 近期至 2005 年建设 1. 84 万座( 骨干坝 4 200 座, 中小坝 1. 42 万座)。 十五%期间, 全国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2 万 km2。比 九五%期末净增 9 万 km2。经过重点治理的区域,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60%以上,减沙率达到 40

13、%以上, 每年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量约 15亿 t, 增加蓄水能力 250 多亿立方米, 增产粮食 180 亿kg, 全国有 1 200 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解决了温饱, 摆脱了贫困。人民治黄 50 多年来,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经过十年建设, 我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11, 12。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 项目实施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2 万 hm2, 每年累计减少水土流失 6 000 万 t。黄河中游地区经过多年的连续治理,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 3 亿 t。进入 21 世纪, 中国水土保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 是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全国有近

14、200 万 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二是从水土流失发展趋势看,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中国的现代化、 城市化、 西部大开发以及人口的增长将对生态环境构成很大的压力。三是一些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或沙化, 土地资源更为短缺, 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预见性%, 即对本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未来进行展望。外部环境分析应把重点放在我国正在发生的两个深刻转变上: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 要考虑人口的变化及其他促成变革的因素,

15、区域发展趋势及对水土流失形式的影响, 以 及对水保措施起制约作用的因素等。4 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不仅是全世界环境的头号问题, 目前也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全国众多的水土流失类型和人为破坏等因素, 使得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37. 1%。生态环境恶化与严重水土流失区的贫困互为因果, 致使自然资源得不到有利的保护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 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4. 1 缺乏综合规划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与实践中, 一是 量力而行,集中治理, 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被违背; 二是摊子铺得过大或规划的规模过大, 着眼点在于怎样向国家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16、; 三是规划的实施具有短期性, 一届政府一个战略, 一个领导一种打算, 缺乏保障边疆实施的政策制约。水土保持往往重工程、 轻林草; 重造林、 轻封育; 重保水措施、 轻排水措施; 治理措施单一, 不能发挥水保工程的整体效益。没有把水保工作提高到国土整治、 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19? 自 然 杂 志? 30 卷 1 期专题综述?缺乏综合治理, 影响了治理效果。治理进度缓慢, 不适应防洪保安形势要求目前我省大多防洪设施老化, 难以抵御较大洪水, 防洪问题十分严重。但由于水土流失治理投资严重不足指使水土流失治理进度缓慢, 水土保持设施防洪标准低,未能形成从山上到沟道, 层层设防、 节节拦蓄的综合防御体系,难以适应防洪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大部分小流域缺乏控制性骨干坝, 且经长期运行, 致使水毁事故年年发生, 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 也给下游安全构成较大威胁。4. 2 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 我国在农业内部以粮食种植为主, 高产值、 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及畜牧业比例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