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9381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培训行业分析报告如果从改革开放追溯,培训该概念在当时全国最为轰动,应该是在1986年的时候,长沙市某行业协会和政府引入香港专家的一个讲座开始了中国培训的引子。自90年代初的太阳神“杯酒释兵权”到引入的 CI 系统及系统培训而以失败告终,中国市场新生事物也随着直销公司雅芳公司的进入,展开了中国培训市场的开始。戴汉龙老师:一个培养了策划师石岩,培训师刘景澜,姜景浩,谭兆麟,易发久等等老师,成为今天中国市场培训界的主流。可以说戴汉龙的的潜能培训和讲师培训也同时成为今天中国培训市场黄埔军校的发源处,那时的各直销公司也培养了大批的培训师:如杨滨,孙晓岐,艾莫,骆超,李强,雷鸣等等,为中国企业界今天的

2、培训市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掀起了民间培训界的高峰。21世纪初,陈安之老师的介入,给中国企业界带来了新的观念学习的观念,珠三角的很多企业家,只要您坐在他的车上,一定能听到陈安之的 CD,而且要听21篇。同年的 MBA 犹如狂潮,席卷整个中国大地,其中以人大的开拓精神最佳;记得我一个朋友在某省代理人大课程一年多,就赚了近千万。当时中国各媒体对 MBA 用了泛滥这个词,难怪后来在新加坡的媒体上称:“大陆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 ,即大学本身教育人才和研发创新,而在大陆包括名牌大学在内,大多都走向市场,全力以赴圈钱;某名牌大学就有一百多个各种培训班,和这些人沟通时,很难相信他们在这些名牌大学中上个课,也许

3、就是拜庙的心理吧,但好的方面也存在,即引发了学习的氛围,我认为这是相当重要。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个引人注目的公司,那就是从九五年来到深圳的汇才和2003年诞生于深圳的聚成。前者经历了十二年的发展,全国大约七家公司,如今被政府介入,结局难料;后者四年时间,全国派伸了36家分公司和50多家分支机构,真正掀起了中国培训的“时尚潮流” ,影响力和聚成等公司的同样雷同的产品,因缺乏专业策划和专业培训的结合,发展走势也在预料之中。整体培训需求在大陆,最初的培训基本上是一种基础层次的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个人具体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训练,如电脑、会计、英语等培训,都曾经各领风骚一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

4、世纪初期,培训业开始分化,除了技能培训外,高级培训,即高层次的单一项目培训在企业开始走红。特别是近两三年,随着私营企业的壮大,尤其是港台及海外先行一步的培训精英的进驻,培训热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开始向珠三角和全国蔓延。虽然近年来高层次的培训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就目前中国培训市场来看,中、基础的培训仍然是培训市场的主流。中国每年有将近1亿人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其中近80%的人参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基础层次培训。每年有将近1000万人参加会计、烹调、美容美发等方面的培训,有将近500万人参加英语培训等。各式各样的中、基础层次培训仍然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培训市场上占据着主流地位。培训行

5、业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行业。截止2006年底,培训业的产值已达3200亿的规模,且正以每年15-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而行业利润甚至已接近1600亿元。和发达国家相比,培训行业仍然是一个初级行业。从事培训业务的公司规模小、数量多, “大市场,小作坊”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上海为例,3300多家培训公司中年度利润规模在100万以内的占60%,1000万以上的只占2.1%。而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培训公司能达到市场份额的1%。中国培训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市场结构,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培训内容也日臻丰富,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企业培训目前尚处于启蒙阶段,远未达到成熟阶段,目前正

6、在形成行业,但还未形成产业。与海外已很成熟的培训产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所以,中国的培训业应该充分引起重视,对于培训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政府、企业、培训机构等各方面都应该采取行动,共同造就中国培训市场的良好环境。大陆培训市场正以年递增10倍的速度迅猛发展,中国每户人家只需每5年有一个人参加一次培训,培训拥有的市场就会和巨大的电视机市场大致相当。事实上,一个外企中高层,每年一般须接受5至7次培训。所以,未来中国的培训市场将会远大于电视机市场。由于市场有这样的需求,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大资本介入。面对市场容量大、行业利润高的培训市场,培训公司为什么都做不大呢?市场的“繁荣”后面必然隐藏着行业的

7、深层危机!危机一:人云亦云,培训课程缺乏创新培训行业是一个宣扬、倡导创新最积极的行业,但其本身创新却不尽人意。培训市场跟风现象极其普遍,课程内容同质化倾向异常严重。体验式培训好做,就都做拓展训练,绩效管理的课好卖,就都来卖绩效管理课跟随型的培训公司在市场上比例至少占到80%。培训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炒作、包装讲师方面,讲师也是“思维懒惰” ,不愿花更多精力开发新的课程,奉行“拿来主义” ,走“模仿”路线:模仿课程,模仿内容,模仿案例故事,模仿授课技巧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由于课程缺乏创新,大家就都挤在价格这条窄路上死拼,为争取客户,甚至不惜互相拆台。价格占打得轰轰烈烈,好不热闹。实质上,这

8、种人为制造的繁荣假象,更让人云里雾里,难以看清培训价值的庐山真面目,反过来,降低了培训业在消费者危机二:鱼龙混杂,优秀讲师凤毛麟角 优秀讲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培训市场发展的瓶颈。由于进入门槛很低,讲师队伍鱼龙混杂:有专家教授、资深经理人,也有海外骗子;懂理论的可以讲,有实践的可以讲;成功的可以讲,失败的也可以讲。在没有评判标准的前提下,很多讲师就把心思花在培训现场上。在讲台上不断做秀,通过极富魅力的语言表现力、煽动人心的肢体动作,加上头晕目眩的视听效果,以现场布置、音乐氛围让人觉得课程非常棒,可实用的东西并不多。这一点,一些港台讲师做得尤为突出,内地讲师中东施效颦者也比比皆是。还有一些讲师只有

9、空洞的理论,缺乏实战经验。很难有的放矢,所讲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被学员请下台的尴尬现象时有耳闻。这样不负责任的讲师怎么能让市场成熟?怎么能让企业花大把的钱做培训呢?危机三: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培训行业从业人员出现高、低层次严重分离的现象。不可否认,业内有很多优秀的高素质讲师,可是大部分的市场人员、操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对管理、对培训并不了解,而他们面对的客户基本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去解释、推广他们课程谈何容易。企业管理层关心的不是培训本身,而是战略、管理、经营、人才、利润,而很多培训推广人员并不懂这些,只是一味地和客户讲我们的讲师如何优秀,课程如何实用,价格如何优惠。就象卖

10、萝卜白菜一样:刚从地里挖来的萝卜又鲜又脆,白菜新鲜有营养,错过了这一村就没有下一店。如果麦肯锡、奥美广告也这样做销售,会取得今天的辉煌业绩吗?他们的咨询顾问去跟客户谈生意还要收费,而培训销售人员能约见到客户就很不容易了。所以世界上真正做得好的公司都是用价值去创造市场、赢得客户,人员素质不高会严重影响培训行业的发展。危机四:墨守成规,运作模式单调培训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培训公司在开展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培训,而自身的经营却非常原始简单;给别人讲销售,自己的课程销售又不理想;教别人怎么管理公司,自己的公司都管不好。90%的培训公司没有战略规划,95%的公司没有系统的营销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推销的方

11、式,没有用营销的方式做市场。如果按照营销大师科特勒讲的“营销的目的就是使推销成为不必要” ,大多数公司事实上是做不到这一点,常用的业务手段还是以做广告、打电话、发传真邮件简单方式为主,比较好一点的公司懂得用说明会的方式去开拓市场。培训业的赢利模式也非常有限,市场主要就是公开课和企业内训两种方式。而事实上,如果跳出培训行业看,可以实现赢利的模式远不止这两种,可以借鉴娱乐圈的经营方式多方面赢利。培训可以推出课程,也可以推出书籍、CD、软件等衍生产品,就像好莱坞每推出一部大片,他们的赢利点决不限于票房收入一样。危机五:背信弃义,职业操守欠缺培训行业很奇怪,应该是职业道德更加强调多一些,可事实恰恰相反

12、。不讲道德,不讲人品的讲师比比皆是。有的培训公司背着他们的代理商,直接将代理商开发的客户拉过来上课,使代理商有一种替他人做嫁衣的感觉。有些讲师在临上课时将授课费抬高,让代理商措手不及,非常被动,蒙受损失。像这样的行为现象会严重影响培训市场的诚信。当诚信成问题时,培训业的营销交易成本会大大提高,而这种情况往往是将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使培训费用大大提高。有的讲师对授课质量很不负责。课程设计不科学、案例缺少事实依据,难免会漏洞百出。有位台湾过来的顶级管理大师,经常提到一个莱茵河畔钓鱼的案例,可了解德国的人不禁提出疑问:莱茵河什么时候允许钓鱼了?拿这样的案例授课,其价值几何确实值得怀疑。危机六:鼠目

13、寸光,没有长远战略目前,市场上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培训公司不多。首先表现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上,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培训公司能请得起大牌的讲师,却请不起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这是培训公司发展不快的最大瓶颈和尴尬之一。在告诉其他企业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常常忽视了自己的人才。很多培训公司自己员工的培训基本没什么,以为自己开的一些课程让员工去听听就是培训,其实这样的方式没有系统性、针对性,很难有什么效果。此外,在品牌建设方面,也缺少长远意识。很多培训公司只是着力打造讲师的品牌而忽视公司的品牌,致使培训公司的品牌集中度很低,市场上难得有几家品牌培训公司。培训不是一个简单商品的购买而是一个服务的过程,它需要

14、一个从市场到销售、师资、后续的教务、教学的团队共同去完成,讲师只是公司的一部分。由于大多数培训公司和讲师经常是一种松散关系,一旦讲师离开另起炉灶,培训公司就将蒙受巨大损失。危机七:小打小闹,没有强势资本介入我们知道,汽车、家电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都需要有强势资本的介入,网络、IT 等新兴行业也离不开资本运作。强势资本的介入可以快速地催熟一个行业,可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发展。而很多培训公司都是白手起家的,或者投入很少的资本就可营业。一般只是十几万的规模,做得比较好的也就两三百万,真正经营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是少之又少。培训公司要想大规模的发展,引进人才,研发课

15、题、市场扩张,都需要资本的推动。如果单纯靠原始资本的积累,则需要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加入 WTO 后,国外资本不断涌入市场,我们面临和世界级培训公司在同一平台上竞争。2003年有家美国投资公司准备在国内推广情景领导课程,目标是年营业额2亿元,准备投资1.4亿元,而其中市场调研就预计投入300万。虽然这个项目由于“非典”曾搁浅,但这确实给培训行业带来一个思考。如果不断有强势资本进入,那么行业内大部分的培训公司将面临生存危机。即使有再好的课程、再好的营销,没有资本的推动,培训公司也将被打垮。上海有一家培训公司,后面有几十亿的资本支撑,2004年下半年至今投入几百万进入培训市场,开展低价优质的培训

16、服务,在半年内就把同行近百家公司打垮,可见资本运作对市场的冲击力。危机八:监管缺位, “繁荣”背后有隐忧传统行业都会有很清晰的主管部门,但培训市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管理部门。虽说这种“无限行为”推动了培训行业表面的繁荣,但也为培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培训公司各自为政、各立山头,涌出无数个“十大杰出培训师” 、 “十大优秀培训机构” 。没有被广泛深入认同的“行规” ,只能导致培训无序的泛滥,行业标准和行业自律机制根本无从谈起。国内还没有设立培训行业准入制度,就像当年注册一家广告公司没有太多资金规模限制和一定数量具有广告从业资质人员限制一样,任何人都可以开一家咨询公司做培训业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针对培训行业的法律法规,没有法律法规大家就不知道操作的底限在哪里。所以未来的培训行业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媒体来监督,企业来参与;有一个权威的行业组织对外发话,对培训消费者负责,对媒体和政府有交代,对企业的发展起催化剂的作用。危机九:相互孤立,培训与企业管理脱节培训效果始终是困扰培训行业的一个难题。大多数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培训做得很好,效果也很明显,像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