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9329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谈兴华前言1、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 、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 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令人鼓舞的数据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教投入 100亿元; “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1000个县级 职教中心,建设1000所示范性中职校, 100所示范性高职院,重点建设2000个实 训中心。 江苏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亿元;另外1亿元助 学专项经费。 江苏重点建设10所示范性高职学院, 100所示 范性中职校,示范性专业中职500个,五年制80 个,400个高职品

2、牌特色专业,200个实训中心。四个“前所未有” 前所未有的领导重视、统筹力度、支 持强度、务实程度。2、近几年职教规模的发展 全国中职招生 : 2004年 550万 05年 650万江苏中职招生: 2004年 45万 05年 52万五年制高职 : 2004年 6万 05年 8万2006年全国中职再增招100万,到2010年中 职招生达到800万。全省目前有中职校600多所,高职校27所 ,高校 115所 , 其中高职院 72所。3、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职业技术教育应当牢固地确立“以服 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 位,走产教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

3、质的 应用型人才”。四、职业学校面临的形势基础教育巩固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质量 职业教育 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 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切实把重点放 在提高质量上。当前,要着力抓好“ 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学科布局和 专业设置”等工作。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职业院校如何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办出 特色 ,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建议的对策是两手拉:一手拉着市场,一手拉着政府。两手抓:一手抓着常规,一手抓着改革。学校教学要紧紧抓住四环节: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师资。三条线:校企合作、质量监控、职业生涯指导 。第一部分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一、准确定位 把握培养目标培养

4、目标与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 他各级各类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在。1、0级1级 2级 3A3B3C4A4B5A 5B0级(学前教)1级(小学教)2级(初中阶段)3级(高中阶段)4级(补习)5级(大学教育)6级(研究生教育)(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国际教育标准分ISCED2、培养目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2000年以前的提法:“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中级管 理人才”。当前的提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 专门人才”。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2003年前的提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 当前的提法,“高职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技能的层次可分为: 职业特定技能; 行业通用技能

5、; 跨行业技能; 关键(核心)能力(交流、与人合作、 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外语、信息处理等 )。二、专业建设的现状 1、概念 专业:是指人才培养的学业门类,即职业院校按学 科分类或职业分类确立的培养人才的学业门类。也有认为,专业是指学生今后工作的领域和当前 学习的范围。 职业:是指在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 社会工作类别。职业一般由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劳动; 二是,固定的报酬或正当的收入; 三是,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并为社会承认。2、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 专业名称趋于规范;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得到了更好的贯彻(结构调整、组建了职 教集团,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等); 1

6、996年启动的专业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 (300个中职、3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 信息化使管理工作更规范,提高了效率 。3、值得探索的主要问题如何按照社会的需求,办学的条件, 质量和效益科学地设置专业,解决如专 业设置的“同质化”等问题;如何正确地把握培养目标,包括“立交 桥”、高教大众化、终身学习的理念问题 等;以教育资源为基础,加强示范性专业 、品牌专业内涵建设问题;处理好职教服务地方化的问题:“以人 才需求定专业,以岗位能力定课程,以核 心能力定课时”等;校企合作,以保证专业发展的社会属性 、企业属性、行业属性和就业属性;与职业资格相衔接,证明职业能力,增 强就业竞争力。三、专业建设的

7、方略1、专业建设的思路:模型构建:“一体两翼”模型 ,“头首 ”是专业设置,“脊梁”是师资队伍,“ 两翼”分别为软件(信息化管理)和硬件 设施,“内核”是课程建设。目标:“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2、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一,按需设置专业;第二,确定培养目标和制订培养方案;第三,确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教学模式的开发。第五,师资队伍的建设。第六、实验、实习装备和服务基地的建设。第七、制订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第八,产学研结合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四、关于专业设置 1、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需求因素; 由教育市场决定的供给因素; 由学校办学条件决定的教育资源因 素。以

8、汽车服务业为例汽车服务业:是指在汽车产业链中连接生产和 消费的支持性的、基础性的业务及这些业务的延 伸业务。汽车服务业: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 服务。汽车服务业可分为以下子行业:汽车分销、汽车 维护保养、汽车装饰和美容、汽车信贷、汽车保 险、二手车交易和回收、停车场、汽车驾驶培训 。2、处理好几个关系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专业口径的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专业目标的适时性与前瞻性的关系;专业比例通用性与特色性的关系。第二部份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是学校建设的灵魂,课程是专业建设的灵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课程(Curriculum)的定义一是“学科”说,广义是指学

9、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 的总称,指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获得的全部经验。二是“过程”说,认为课程是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 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顺序安排, 还包括规定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和品行的阶段性发 展要求;它是育人方案的总体设计。三是“教学内容”说,即将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和 它们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开设顺序等。狭义的课程指一 门具体科目的教材的教学,。课程是一种方案,课程是一个系统,课程是一种手段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二、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的开发(目标与功能、课程文件、 教材等);课程的实施(指备课、讲课、作业、实践 环节、辅导、考核等);课程的评价(

10、质量监控体系、评价方式) ;课程的管理(课程文件、师资队伍、教学 设施等的建设与管理)。 课程建设工作主要由教研组(室)承担。课程观课程过 程 评 价结 果 评 价计划组织控制贯彻领会课程工程系统课程发展课程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分析设计编制三、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科学体系与技术体系按一 定的课程理论加以综合、改造转化成为课 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 面素质培养,并贯彻整个教学始终,分解 到各个教学环节。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容的范畴和序列,按一定的 时间和空间合乎规律地排列组合的有机体系。课程分类:按功能分公共课、职业基础课、专业

11、理论课、专业实践 课、拓展性课程。按修学形式必修课、选修课(限选课和任选)。按呈现形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结构(成熟的经验):Y型“宽基础、活模块”,I型适用于订单式培养模式。Y型Y 型公共课项目课程结构图项目1项目4项目2项目3网络式 递进式项目1项目2项目3项目4项目4项目3项目2项目1套筒式项目1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D分解式项目1项目2项目3项目4并列式四、课程改革思路 公共课要体现:基础性、工具性、发展性。文化课要突出浅显性、生活性、宽泛性。 德育课要突出:针对性、有效性、渗透性。 专业课 体系“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

12、体系。努力做到“理论实践”嵌入式,项目课程融合式 。教育部文件200410号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 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 动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 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地职 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实施 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五、时间分配:三年制52周/年*3年156周除寒暑假、军训、公益劳动、运动会、机动 等,实际教学周数100110周,总学时 3000左右(其中最后一年岗位实习);五年制52周/年*5年260周总学时:5000学时左右,实践教学40周 左右;(高职“高”在何处,

13、2000学时加强什么 )其中:文化课1600学时左右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 大型作业、课程设计、毕业实践(毕业实习、毕 业论文、答辩)等。实践教学按“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组织实施 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按基本操作技能,专业专 项技能,岗位应用能力三个层面进行训练。七、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以课程为 单位,以纲要形式编制的重要教学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制订的依据及指导思想,课 程性质、任务、要求、课时分配、理论教学的内 容,实验、实习内容等部分组成。课程标准与大纲的主要区别: (1)体现以人为本,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前者是规定下限,上不封顶,自主发展

14、;后者 给出的是教学评价、教材等的最高要求。 (2)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求,不再包括重点、难点、课时分配等内容。 (3)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着眼 让学生学会学习。 (4)多元评价的建议。八、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在达到国家、地方对中、 高职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前提下,学校根据自 己的教育理念,所设的专业,学生的实际,自 主地进行合适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建设 与开发,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益。倡导开发小型化与活页化的校本教材。九、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1、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 验,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操作,可以控

15、制 的结构性流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用于教学实践的中间性 环节。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几种教学模式介绍: CBE理论 (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将岗位(群)所 需的综合能力分解为专项能力,开发课程。 DACUM方法(Development A Curriculum) 双元制(Dual System)一个元是企业,一个元是职业学校。 学员(学生)是企业的人,企业有义务培 训他们。企校合作,以企为主;理论与实 践教学以实践为主。 TAFE(Technology And Further Education)在终身教育理论基础上的特色鲜明的职 业教育制度。是“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 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 。“理论实践”融合教学模式在模拟的环境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模式 体现了仿真性、实用性、综合性等 特点。订单式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项目(主题)教学 “三阶段”技能训练模式2、原则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市,面向全省; 以职业岗位为依据,针对岗位群设置专业; (如面向现代制造业中的具体产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专业 群,为现代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专 业群,为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