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80255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2011-2012 年度年度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总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2828分分 )1、物理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它是研究_、_、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同时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_为基础的科学。2、在我们的教室内,听老师讲课,老师的讲话是靠_振动产生的,其声音是由_介质进行传播的,最后传入我们的_中,我们就听到了老师的讲课声。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_来听声音,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听自己的演奏声。3、“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

2、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4、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实际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会发出_来辨别是否是食物的,蝙蝠采用的方法叫_,后来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_,请你再举一例利用此原理的实例_5、下图 1 中的甲、乙、丙三图都是为了防止噪声而设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是在_防止噪声的;乙图是在_防止噪声的;丙图是在_防止噪声的。甲 乙 丙图图 1 16、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光的诗句,请你欣赏:“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的三人其中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潭清疑水浅”说的是_现象;“

3、池水映明月”中说的是_现象。7、请用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张明从平面镜中看到了李华,李华也能看到张明,其原因是_,看电影时,从各个方向观众都能看到同一个画面,这是利用了_的知识。8、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能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要想看到七种颜色的光,需用_来承接;如果这七种颜色的光都看不到,只能用_承接,若用红屏承接,能看到的光是_色光。9、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3333 分分 ) 10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1111、有关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人耳能直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121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13、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

5、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14、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5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D.帐篷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16、

6、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17、如图 2 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激光灯从空气中射向水中的照射的光路图,由于小明一时疏忽,忘记将光路图中的箭头标上,同时也没有标出界面的两部分介质,由图可知,你认为应该是( )A、上面是空气,是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B、上面是空气,是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C、下面是空气,是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D、下面是空气,是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18、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B甲

7、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能够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属内进行探伤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台风和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D.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2020、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三、实验设计题实验设计题(6(6分分+6+6分分=12=12分分) )21、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

8、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界面图 2O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 2 所列 4 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 2 中的数据填全,表 2 中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2、分析下列声学实验现象,回答: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

9、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实验二: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实验三:在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声音。实验一说明: 实验二说明: 实验三说明: 四、综合题(共计四、综合题(共计 2323 分)分)23、 (3 分)推理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经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瓶内的空气全部抽走,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24、 (10 分)如下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

10、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距离 次数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113132141431515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_;(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选填“实”或“虚” )像;(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4)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5)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25 (10 分、每空 1 分,方法 2 分)小明利

11、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cm;(2)用该凸透镜做实验。如图乙光具座上有 A、B、C 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 B 上应放置:_;(3)当烛焰距凸透镜 4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的_像(分别填写“倒立或正立” 、 “缩小或放大” 、 “实像或虚像” ) 。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下图,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

12、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 (填“能”或“不能” )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 a、b、c、d、e 各点中_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五、计算题(五、计算题(4 4 分)分)26、 (1)某一汽车停在在离山崖 340m 远的地方鸣笛,问它鸣笛后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2)若汽车以 20m/s 的速度驶向山崖,鸣笛后 1.5s 听到回声,则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声、光、实验 2.声带、空气、耳朵、骨传声 3.响度、音调、音色 4.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B 超 5.

13、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接受处 6. 人的影子、酒杯中的像、折射、反射 7. 光路的可逆性、漫反射 8. 白屏、黑屏、红光 9.信息、能量二、选择题 10.B 11.A 12.A 13.C 14.D 15.A 16.B 17.A 18.A 19.C 20.C三、实验设计题 21.(1)A、C (2) 55 (3)控制变量法22.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或发声体正在振动);管乐器的音调与振动空气柱的长短有关;声音在固体(钢铁)和气体(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慢)不同四、综合题 23.随着瓶内空气的不断抽出,瓶外听到的音乐声越来越小,由此可以科学推理(设想)瓶内没有空气为真空时瓶外就听不到声音了,于是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24. (1)透过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或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合理即可) ;(2)虚;(3)相等 ;(4)相等;(5)不变25 (1)15;(2)凸透镜;(3)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4)蜡烛火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上移光屏。 (措施合理即得分) ;(5)能;(6)e五、计算题 (1)2S; (2)27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