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液压各章重点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7990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液压各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液压各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液压各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液压各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液压各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液压各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液压各章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2 章 重点内容填空: 1.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以 作驱动装置所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 (液压动力元件) 2. 按液压动力元件的控制方式,液压伺服系统可分为 和 两类。 (节流 式控制、容积式控制) 3.阀控系统的优点是 、控制精度高、结构简单;缺点是 。 (响应速度快, 效率低) 4. 泵控伺服系统的优点是 ,缺点是 、结构复杂。 (效率高、响应速度慢) 5. 液压伺服系统 、 、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 (体积小、重量轻) 6. 液压执行元件有 和 两种,增加了它的适应性。 (直线位移式和旋转式) 7. 滑阀按预开口型式划分,可分为 、 和 三种。 (正开口、零开口和负开口) 8滑阀

2、是靠 工作的,借助于阀芯与阀套间的相对运动改变节流口面积的大小,对流体流量或 压力进行控制。 (节流原理) 9. 四通阀有两个控制口,可用来控制 或 。三通阀只有一个控制口,故只能用来控制 。 (双作用液压缸,液压马达,差动液压缸) 10. 滑阀的静态特性即压力-流量特性,是指稳态情况下,阀的 、 和 三者之间的 关系。(负载流量,负载压力,阀芯位移) 11液动力分为稳态液动力和瞬态液动力。稳态液动力与 成正比,瞬态液动力与 成正比。 (滑阀的开口量,滑阀开口量的变化率) 12在 时,整个液压伺服系统的效率最高,同时阀的输出功率也最大。 (PL=2/3Ps) 13全周开口的滑阀不产生流量饱和的

3、条件是 。 (W/xvm67) 简答题: 1.试述电液伺服系统的优点。 2.试指出三个阀系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对系统稳定性分析时,应如何选定阀的系数?为什么? 4.试写出滑阀压力-流量方程的线性化表达式,并指出式中符号的物理意义。 习题: 1,3,4第 3 章 重点内容填空 1液压动力元件由 和 组成。 (液压放大元件和液压执行元件) 2液压放大元件可以是 ,也可以是 。 (液压控制阀,伺服变量泵) 3液压执行元件是 或 。 (液压缸,液压马达) 4四种基本形式的液压动力元件为: , , , 。 (阀控液压缸,阀 控液压马达,泵空液压缸,泵控液压马达) 5阀控液压缸系统中,ApPL代表

4、的物理量为: 。 (液压缸的总输出力) 6没有弹性负载时,四通阀控制液压缸系统从输入信号 Xv到输出信号 Xp的传递函数为: 。 7计算四通阀控制液压缸系统的液压固有频率时,通常取活塞 时的值,因为此时液压固有 频率最低,系统稳定性最差。 (活塞处于液压缸中位) 8负载特性即为 与 之间的关系。 (负载力与负载速度) 9将系统一部份惯量、粘性阻尼系数和刚度折算到转速高 i 倍的另一部分时,只需将它们 即可。相反地,将惯量、粘性阻尼系数和刚度折算到转速低 i 倍的另一部分时,只需将它们 即可。(除以 i2,乘以 i2) 10如果动力元件的输出特性曲线不但 ,而且动力元件的 与负 载的最大功率点相

5、重合,就认为动力元件与负载是最佳匹配。 (包围负载轨迹,最大输出功率点)11若最大功率点的负载力为,在供油压力 Ps选定的情况下,则液压缸的活塞面积 Ap= LF。 ()sL 23 PF 12泵控液压马达与阀控液压马达相比较,其阻尼比较 ,但较 。 (小,恒定) 简答题: 1 四通阀控制液压缸系统用到哪几个基本方程来推导传递函数。 2 推导阀控液压缸系统流量连续方程时, 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2111 1)(pCppCdtdpV dtdxAQepip ep p 3 为什么 ?12 pcep AKB4 试推导惯性负载的负载轨迹方程,并绘制其负载轨迹。计算:一泵控式速度控制执行油路,液压

6、泵出口压力,其机械效率,容积效率5 p100 10 Pap pj0.95,泵的最大排量;液压马达的排量 ,其机械效率,容积效率pv0.9p10mL/ rq m10mL/ rq mj0.9,闭式回路内泵马达间的管路泄漏。试求:(1) 液压泵转速为 1500 r/min 时,电mv0.95l0.2L/ minQ机所需的功率;(2) 液压泵的最大输出功率;(3)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和转速;(4)回路效率。pppppv 1 ppjpvPQPq nN 21p1pjpvNNNmmjm1 2mTp qppvlmvmm()22QQQ qq1mT N第 4 章 重点内容填空 1由机械反馈装置和液压动力元件所组成的

7、反馈控制系统称为 。(机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2在机液伺服系统中,输入信号给定、反馈测量和比较均用机械构件实现。其优点是结构简单, ,维护简便;缺点是 及系统增益的调整都不如电气系统方便。 (工作可靠,系统校正)3若机械液压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Kv是 ,系统稳 )12(hh 2 h2v sssKGH定的条件为: 。(开环放大系数或速度放大系数,)hhv2 K4在设计液压位置伺服系统时,速度放大系数选取的经验法则为: 。()vh0.20.4K:5在机液位置伺服系统中,穿越频率近似等于开环放大系数,实际上 。(大于开环放大系数)6机液伺服系统中,综合刚度 Kn 是 和 串联后的刚度,综

8、合谐振频率比液压固有n 频率和结构谐振频率都 。 (结构刚度和液压弹簧刚度,小)h s 7液压伺服系统的动压反馈装置可以由液阻和 组成,也可由液阻和 。 其作用在于随着负载的变化而产生 。 (液容,弹簧活塞蓄能器,附加阻尼) 习题:4-1,4-2 计算:1:已知液压仿形刀架机液伺服系统结构参数如下:伺服阀的面积梯度,阀芯与阀套间mW2104 . 9 的径向间隙,流量系数,液体动力粘度,液压油密度mrc610*5 62. 0 dCsPa.10*1684 ,供油压力,油液体积弹性模数,反馈杠杆比3/850mkg Paps510*20 Pae810*0 . 7 ,负载质量,液压缸有效面积,液压缸有效

9、行程,5 . 0 fKkgMt20 2310*85. 3mAp mL11. 0 液压阻尼比,忽略泄漏的影响。要求3 . 0 h (1) 试绘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并校验系统的稳定性(2) 若 Ki=0.5,输入为一固定位移和一个恒定的切入速度,刀架上受mxi210*2 smvi/10*23 恒定的切削力,求系统的稳态误差。NFL37700 12122hhhp sssA ixpxvxqKiKfK)41(sKV AKceetpce LFix第 5 章 重点内容填空题: 1电液伺服阀通常由 、 、 三部分组成。 (力(力矩)马达, 液压放大器,平衡机构) 2电液伺服阀按反馈形式可分为 , , 。

10、(负载压力反馈,负载流量反 馈,滑阀位置反馈) 3力矩马达根据可动件的运动形式可分为:直线位移式和角位移式,前者称 ,后者称 。 (力马达,力矩马达) 4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其第一级液压放大器为 ,由永磁力矩马达控制,第二级液压 放大器为 ,阀芯位移通过反馈杆与衔铁挡板组件,构成滑阀位移力反馈回路。 (双喷嘴挡 板阀,四通滑阀) 5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在负载压差一定时,阀的输出流量与 成比例。所以是一种流量控制伺 服阀。 (输入控制电流) 6力反馈伺服阀包含两个反馈回路,一个是 反馈回路,另一个是 反馈回 路。 (滑阀位移引起的力,作用在挡板上的压力) 7伺服阀的规格可以由 , , 来表示

11、。 (额定电流,额定流量,额定 压力) 简答题: 1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结构如图,试述其工作原理。2试述电液伺服阀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某一力反馈二级电液伺服阀测试中发现,当输入电流+15mA 时,流量为 40 L/min,而当输入电流- 15mA 时,流量为-30 L/min,结合该伺服阀工作原理分析可能的常见故障。 (参见结构原理图) 可能出现的故障:1) 反馈杆可能弯曲; 2) 前置级两阀口节流边可能磨损; 3) 喷嘴挡板阀一边可能堵塞; 4) 主阀芯两节流边不匹配对称; 5)零偏太大。习题:3,4第 6 章 重点内容填空题: 1在模拟伺服系统中,全部信号都是 ,在数字伺服系统中,全

12、部信号或部分信号是 。 (连续的模拟信号,离散的数字信号) 2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工作,并具有满意的性能指标,要求系统具有适当的稳定裕量。通常相位裕量应 在 之间,增益裕量应大于 分贝。 (30 度60 度,6) 3由指令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也称 ,由负载干扰力矩引起的稳态误差也称 ,由零漂、死区等引起的误差称为 。 (跟随误差,负载误差,系统的静差) 4当电液伺服阀的频宽大于液压固有频率 3-5 倍时,伺服阀可近似看作 ;当电液伺服阀的频宽大 于液压固有频率 5-10 倍时,伺服阀可近似看作 。 (惯性环节,比例环节) 5为减小死区和零漂等引起的干扰误差,应增大 的回路增益(包括反馈回路增益) 。 (扰动作用点之前的前向通路) 6液压位置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通常可以简化为一个积分和一个振荡环节,而液压阻尼比一般都比 较小,使得增益裕量 ,相位裕量 。 (不足,有余) 7加速度反馈可 系统的阻尼比,速度反馈校正 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