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7445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卷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卷分析高三一模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金山中学 王柏林 朱凤银 任秀丽 本次试卷的整体感觉是题目很常规,不难。但是不容易的高分。 选择题出错较多的是 4、(理科)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不知道所要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文科)对于零点问题,会零点所在区间的,不会个数的。 5、(文、理科)会做但是做不对。区域找不对。8、能得出,但是前面的式子不会用。不知道转化为单位的和进而得出4C角平分线与对边垂直。 10、各个知识点都会,但是放在一起就做不出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够。11、感觉会做,但是对于直方图中的频数、频率、纵坐标所标示的意义以及 各个频数之和为样本容量等关系有点混乱。 12、不知道如

2、何下手。只能借助于特值来排除,很多学生考的是猜。 二卷分析: 填空题: 13、(理科)答题情况较好。但是,部分学生忘记了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或者 是计算错误,漏掉负号。 (文科)主要错误是漏掉负号,或者分子分母颠倒。主要原因是不细心, 或者是符号规律记忆错误。14、表达形式错误,如:;或,或“输出”2009( )cosfxx( )cosifxxcosx或者没有能够读懂程序框图,特别是循环过程中出现错误,尤其是循环次数计 算;再就是正弦、余弦的导数公式记忆错误。 15、主要是漏选,或者是选择上第 2 个选择项的,不能放开了看问题,老是顺 着题目走。 16、对于,类比思想只是单纯的类比,没有想到去验

3、证一下。 解答题: 17、主要是二倍角公式和辅助角公式不会用。尤其是第二问的作图,对于五点 法作图还是比较陌生,不会去变通。作图是学生的一个弱项。18、(理科)第一问的主要错误在计算上。第二问失分很多,主要是对题目的理解上“现从这 50 名教师中随机选出 3 名教师做问卷调查,若选出的 3 名教师都使用人教版教材,求恰有 1 人使用人教 A 版的概率” ,如果能够看到问题得实质-所求概率即使用人教版教材的 35 名教师恰有 1 人使用人教 A 版、2 人使用 B 版的概率,即,此题目就会简单很多。第三问在理解了第二问的基础上做此12 2015 3 3560 187C CPC问的话,就容易的多了

4、。但是,很多学生在第二问就错了,致使第三问没有做 下去。(文科)第一问的答题情况较好,第二问主要在对“点满足),(ba”的理解。很多学生倒是知道意思,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在 369)2(22ba种情况里面选择,再加上考试的紧张,更是无从下手。 19、第一问(文、理科)面面垂直的证法步骤学生是很清晰的,但是却不知道 该怎么去证明所需要的论据。第二问( 理科)求二面角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也是知道去干什么,却不知 道怎么去找合适的垂线;对于建系的方法,如果第一问做不出的话,也是没有 办法的。 (文科)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去作此问,哪怕第一问做不出,这样的技巧学 生还没有学会。再就是公式的记忆错误,漏掉了三

5、分之一。 20、 (理科)第一问:求导出现错误,导数公式记忆错误。知道是用分类讨论思 想,但是讨论的依据却弄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要讨论。讨论过程中,也是丢 三落四的,不知道考虑端点处,忽视了对于函数的单调性是建立在区间之上的。第二问:对于含有参数的恒成立问题,分离常数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的领悟 到。此问的难点在俄日此求导之上。很多学生想不到。尤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 题目的学生。 (文科)第一问:对于函数的极值的应用不是很熟练-连续的没有折线的函数 在极值点处的切线是 0,也即导数值是 0。 第二问:思路有但是在一元三次方程求根的地方遇到了障碍。 21、对于此题学生主要是拿第一问的分数。第二问大部分学生放弃。 第一问主要是根据递推公式去计算。第二问可以借助于特殊来验证一般。取数 列的前三项构成等差,求出参数的值。然后带回到式子中去验证,比答案的运 算量要小一些。求前 n 项和,错位相减法会却做不对结果。理科的第三问,在 求和的基础上利用二项式定理对其放缩,此方法学生不会用。 22、 (理科)第一问;应该能够拿到相应的分数,可是学生却没有时间去看此题。第二问: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用直线与椭圆联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韦达定理,容易忽略的是和。010(文科)对建系的表述不清楚,PA|+|PB|没有想到所学到过得椭圆的定义式。 繁杂的运算量也是学生的出错点。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没有除去共线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