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6375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江仙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临江仙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临江仙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临江仙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临江仙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江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江仙(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江仙临江仙 晏几道晏几道原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 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 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 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 在,曾照彩云归。译文:v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 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 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 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v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 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 自己的相思。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 ,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主题:v感旧怀人v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v抒发人世无常、欢娱难在的淡淡哀 愁。 艺术手法:1、结构严谨,对比烘

2、托2、虚笔结尾,意味深长清平乐清平乐 黄庭坚黄庭坚一作者简介:v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 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 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 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v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 ,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二写作背景:v 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 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 来抒写暮年无为的

3、感慨。 vv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 来同住。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 风飞过蔷薇。风飞过蔷薇。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 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v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 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 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 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v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 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 千呼

4、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 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 ,赋春天以生命。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v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 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 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 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 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 知道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 v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 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 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 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

5、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 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 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 来了。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v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 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 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 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 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 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v“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 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 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

6、谜。 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 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 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 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词的特色: vA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 B构思新奇巧妙。 C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有情芍药含春, 无力蔷薇卧晓枝。纤柔婉约秦观,字少游 ,一字太虚,号淮 海居士 。被苏轼誉为“屈宋之 才”,有淮海集 淮海居 士长短句 。秦观为苏门四学 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 补之、张耒li)。秦观是北宋后 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 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

7、失意的哀 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 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 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等。故宫藏图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 党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 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 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 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 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 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 万分哀怨,悲愤交加,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 首词, 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 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之一。浓雾淡月俩朦胧 楼台津渡互迷离 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

8、馆,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鹃哀啼鸣不停, 斜阳无声渐西沉驿站寄来梅花 鱼雁传送书信 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 译句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 州时在旅店 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 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 和思念家乡 的怅惘之情。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 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 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 无限哀愁,他偶尔也情中带景。自读感知1、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v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 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关键动词和

9、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 哪些是实些,哪些是虚写? 楼台津渡桃源虚孤馆斜阳实由此看,词的上片除了借景抒情,还用了什 么艺术手法?虚实相生“雾”、“月” 是指什么?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使动用法:使失;使迷。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 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楼台”“津渡”喻指什么?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v桃源(注释)v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苦追寻, 多方探寻。却是“望断无寻处”。v“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v

10、“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人憔悴, 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 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v此三句描绘了夜雾凄迷、月色朦胧的画面 , 营造出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境界。v此三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对仗,用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 是如何从正面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 实生活的? 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 厉矣。” 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 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 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 ”道之。“可堪”者,岂堪也,词

11、人在这重重凄厉 的气围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 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 怀旧之情。“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 载;“鱼传尺素”,是用古 乐府饮马长城 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少游是贬谪 之人 ,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 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 而只能徒然增加他 别恨离愁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 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 和“尺素”, 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 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 击还坚劲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想象一下,尺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有朋友和亲人的来信应

12、该让游子倍感宽慰,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按理应该欣喜 。但身 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 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的书信,触动的 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 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 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 的历程,正是“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 期! (4)体会“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中“ 砌”字的妙处。 “砌”有“堆叠”之意。有这一“砌 ”字,那 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如砖 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 “恨”墙, 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这种写法,不 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 形象化,而且也可使

13、人想象词人 心中的积 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这三句是极写远谪之恨。 (5)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 谁流下潇湘去” ? 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 ,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 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 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 怎知到如 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 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 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 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主题: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 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艺术手法:词人善用对句写景

14、抒情。上片开 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 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 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 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 ,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 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 总 结横塘路横塘路 ( (青玉案青玉案) )贺铸贺铸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 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武职,四十岁后 转文职,做过泗州通判等,晚年退居苏州 。一生沉沦下僚,胸中颇多块垒,故而寓 之于香草美人。青玉案是著名词家贺铸的代表作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 的末句引来的。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15、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首词其实乃是借怀思美人以 抒发自己幽居穷处、悒悒不得志的 苦闷。这种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痕 迹,词对那种怅惘迷茫的愁闷心境 的描写又十分出色,所以特别受到 人们的激赏。 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 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 写。v“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是实写。v“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起三句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 步,罗袜生尘”之语。凌波微步,不过 横塘,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 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但

16、”,犹言 仅,只。她没有来,己不能去,则极耳 远望,只能从所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 想象其“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态而已。 表达了作者留恋、遗憾之情。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 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 是哪句? v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v“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 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 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 “ “锦瑟锦瑟”一句提问,直用李商隐一句提问,直用李商隐 锦瑟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 思华年。思华年。”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 亦即悬揣其无人共度之意。点出盛年不亦即悬揣其无人共度之意。点出盛年不 偶,必致偶,必致“美人迟暮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暗暗关合到自 己的遭际。己的遭际。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月桥”两句,是想象中其人的住处。“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