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_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60115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_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_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_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_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_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_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_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强化现代农业技术支撑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翟翟 勇勇汇报内容:一、实施 “三大工程” 背景二、 “三大工程” 主要内涵l 农业科技引领工程 l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l “美丽乡村”创建工程 (一)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 l 2012年,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l 其中,农业科技贡献巨大,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5%,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l 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一、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背景1、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性加强l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

2、国谷物进口量比上年飙升了156%,达1398万吨,约占国际贸易量的5%。其中,玉米进口增幅逼近3倍,大米净进口增幅逾2倍,小麦进口增长近1倍。l 由于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二)我国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越来越大 (1)土地产出率不高 l 2012年,我国粮食单产超过353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l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单产分别是世界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71%、60%和67%左右,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更大;l 与国内高产水平相比,去年我国11095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

3、产达610.2公斤,比全国面上粮食单产高257公斤。l 可见,我国粮食单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农业生产条件还比较落后(2)农业自主品种供给不足l 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外,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 (3)农机化发展水平还不平衡l 尽管近年来农机化率快速提高,但也存在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丘陵山区及非粮作物农机化发展滞后、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等问题。 l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全面展开,规模化种养加速推进,改变着农业品种结构、种植制度和养殖模式。因此,要求农业科研方向重点和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必须加快调整转变。l

4、同时,农业灾害多发重发,农业种植养殖的风险还在不断加大,这对防灾科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农业生产对象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 l 目前,许多地方留乡务农人员以妇女、中老年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为主。而占农民工总量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没种过地、也不愿意回乡务农,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l 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l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也对依靠科技研发高效廉价的农业投入品,创新轻简化高效种养技术,研发实用农业机械,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收益提出了新的要求。4、农业生产主体的质量在下降 l 农业灌溉

5、用水利用效率仅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l 我国是最大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国,但化肥、农药利用率均仅为30-35%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l 外部投入品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一些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5、农业生产方式依旧粗放 l 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新阶段。l 2013年,农业部对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提出了 “创新、提升、协同、求实”的总要求。l 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强化创新驱动、完善转化平台、突出示范带动、增强发展后劲。重点实施农业科教“三大工程”。(三)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

6、 l 一是抓“农业科技引领工程”,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支撑服务能力;l 二是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l 三是抓“美丽乡村创建工程”,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l 3月1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视频会进行了专门部署。(三)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 二二、农业科教“三大工程”内涵实施农业科技引领工程,重点提高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 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支撑服务能力。1、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面向农业产业需求,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必须做好农业科技创新的“三个调整”,即:由侧重生物技术向注重生物、农机及工程等相融合的调整;由注重提高土地产出率向提高土地

7、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等并重的调整;由注重单一的农业生产技术向农业生产与农业多功能发展技术相统筹的调整。 (一)实施农业科技引领工程1、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今年农业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协同创新,力争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有用成果。(一)实施农业科技引领工程,一是启动实施中国超级稻第四期育种计划组织全国20多个水稻科研团队跨区域、跨领域进行联合攻关,继续加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启动实施亩产1000公斤的中国超级第四期育种计划。二是开展旱作农业技术协同攻关针对我国旱作地区降水利用率低、产量低而不稳、旱地生态系统脆弱等突出问题,

8、组织实施旱作农业技术协同攻关,推动旱作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快主要畜禽品种自主创新围绕畜禽育种核心群规模小、持续育种能力弱、核心种质供应受制于人、主导品种质量与国外差距大等重大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畜种现有的遗传改良实际,确定不同的实施策略,加快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畜禽持续遗传改良与繁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畜禽种业企业,为主要畜禽全国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四是加快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国内各海洋渔业科研院所、海洋大学、渔业企业等有关海洋渔业科技力量和资源,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合力打

9、造海洋渔业资源研发平台,着力提高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五是强化农业科技的协同创新主要是协调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试点),探索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任务,协调指导地方团队建设工作。强化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为组成单元的学科群建设,努力在分工协作、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核心机制建设上取得新突破。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一是启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建设试点。 探索形成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的新通道、新机制,提供宏观政策指导、成果登记评价与查询、成果熟化与项目支持、成果推介与交易等公共服务。2、

10、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二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业产学研结合,着力打造高产创建、标准园创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尤其是从事育种的专家,在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调动农业科技人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或领办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或与优势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尚未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自建或与优势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3、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 一是启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

11、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条件能力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条件与人才队伍、研究任务、产业发展相配套。3、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 二是强化粮食稳产增产抗灾减灾技术推广与服务。及时发布针对性强的抗灾减灾应急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着力抓好重大科研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继续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遴选推介工作,重点推广玉米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稻大棚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疾病防控等关键技术。3、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 三是全面落实农技推广“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以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为契机,推进全面落实农技推广“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强化经

12、费保障,改善服务条件。3、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 四是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按照“抓重点、广覆盖、提效能”的原则,继续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抓好一批示范县;开展好“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探索建立农技人员补充的长效机制。3、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能力 五是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和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继续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全年推广超级稻1.3亿亩以上,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和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实现玉米亩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科技行动;

13、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遴选推介工作;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眼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以提高务农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本领。 主要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二)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一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强化顶层设计,先行先试,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4、试点。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示范引导,善于总结提炼,推行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二是推动阳光工程深入转型。创新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努力提高阳光工程实施的“三性”:即,提高培训对象的针对性,重点培训种养能手、农机手、合作社带头人等;提高培训内容的有效性,面向农业生产主战场,与高产创建等重大农业项目结合,与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结合,与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管理的规范性,完善管理办法,发布培训规范,加强项目督导。三是研究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研究落实好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补贴、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重点要把2013年

15、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政策措施,优先落实到经过确认的新型职业农民身上。四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培训场所、教学设施、下乡工具和实习基地等条件能力建设。五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实施部部共建、部省共建农业大学,加大对高等农

16、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三)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创建“美丽乡村”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主要是突出农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的重点与特色,并以此为切入点和中心环节,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构建适应不同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类型的示范模式,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一是加大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二是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集成推广农村沼气、高效低排节能炉灶炕、太阳能热水器等技术和产品,系统解决炊事、采暖、洗浴和照明等需求,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提升生活用能品位,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工作l 创建时序上,2013-2015年,在全国选择产生10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其中2013年上半年遴选300个左右,先期开展工作,下半年再遴选700个左右,后两年全面开展创建工作。l 遴选方式上,采取创建乡村申请,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农业部审定的方式。 l 试点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