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55790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0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江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吴江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吴江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吴江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吴江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江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江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工作情况汇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江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报告 吴江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报告 中共吴江市委员会 吴江市人民政府 2010 年 11 月 吴江地处长三角腹地、苏浙沪交汇处、江苏省最南端,于公元 909 年建县,1992 年撤县建市,古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今有电缆之都、电子之城的美誉,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又极具现代气息的江南水乡城市。区域面积 1176平方公里,目前全市户籍人口 80 万,下辖 1 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 个镇、250 个行政村。 自 2003 年 12 月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来,吴江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始终把巩固创模成果作为落实科学发

2、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有力抓手,作为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千方百计狠抓污染治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全市综合实力连年倍增,城市环境魅力与日俱增,相继赢得国家卫生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20 多项国家级荣誉,2008 年通过环保部国家生态市考核,2009 年被评为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 一、坚决秉承创模理念,坚持环保立市战略,不断实现环保意识新飞跃 一、坚决秉承创模理念,坚持环保立市战略,不断实现环保意识新飞跃 吴江西依太湖,南临浙江,东临上海,大运河纵贯南北,太浦河横穿东西,水域面积占比 227%,千亩以上湖泊 511个,

3、56 个湖泊被列入江苏省保护名录,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着我市做好环保工作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创模成功后,我们不懈怠、不满足、不止步,乘势而上,竭尽心智、竭尽全力开展环境建设。市委、市政府于 2004 年提出了建设“生态吴江”的目标,2006 年开始着力构建“和谐吴江” ,2009 年又全面启动了“乐居吴江”发展战略,每一轮的建设和发展,都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加快了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的进程,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理念都得到了新的提升,广大群众和企业主的环保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已被全市人民所认可,环保优先已成为吴

4、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刚性原则。 正是基于这种共识,吴江历届领导都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市政府每年都与各镇(区) 、各相关部门立下环保“军令状” ,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环保指标分值提高至 20%,坚持重大问题不听取专家意见不决策、重要项目不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不决策、重点事项不听取群众意见不决策,从政策制定、规划开发到项目引进,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近几年来,全市共拒批涉污重大项目 44 个,关闭污染企业 196 家,责令停产整治企业 668 家,环保工作已真正从过去的尾巴参与变成了现在的第一把关。 正是基于这种共识,我们把环保工作始终作为头等大事2来抓,发展经济

5、优先考虑环境容量,选择项目首先考量排污指标,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全力抢占未来发展新优势。 今年以来, 市各级领导更是极端重视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检查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环保工作是建设“乐居吴江”的基础,要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重中之重; 市人大专题开展全市性环保工作视察,督促解决环保难题;市政协多次提交环保工作议案,通过政协乐居吴江论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市纪委重点督查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对环保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两办进行联合检查督办,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环境综合治理。 二、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原则,

6、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创模成功当作新起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环境保持了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一)综合实力逐年增强。围绕“两个率先”目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区域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2003 到 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 281 亿元增加到 850.2 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 32.88 亿元增加到 70.2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 172 亿元增加到 338.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502 元增加到 13660 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 11830 元增3加到 27615 元,分别增长

7、了 3.0、2.1、2.0、2.1 和 2.3 倍,2005 年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 在全国百强县(市)综合实力最新排名中列第五位。 (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一是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2004 年以来,连续实施二轮民营经济超越计划,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 260 家以上,上市企业 7 家,6 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2009 年以来,全面推进“441”产业振兴计划,四大主导产业注重提档升级,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全力冲刺千亿级大关;丝绸纺织业突出产业链前后道延伸,加快建设世界级产销基地;光缆、电缆业在

8、分别占全国市场的 15、14 的基础上,加快向光纤光棒、特种电缆等方向发展;装备制造业将电梯制造、缝制设备、环保设备、输变电设备等行业作为重点,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四个新兴产业实现能级提升,汾湖服务外包产业成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全市服务外包数列全省县级市第一。大力实施二轮服务业振兴计划,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371%。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坚定不移发展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市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9 家,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 59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 47%以上。亨通集团在国内率先

9、研发并批量生产光棒,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2009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盛泽、汾湖成为全省首批创新专业镇。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46 家,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三是绿色经济成效明显。全面开展节能降耗,2009 年,实施总投资 24 亿元的 70 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目前,共有清洁生产审核企业 191 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40 家、ISO14000认证企业 240 多家,涌现出了膜华科技、科林集团等一批环保产业典型。 (三)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三)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积极探索具有吴江特色的环保之路,建立健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科学规划

10、、多元化投入、政策激励四大工作机制,市、镇(区)两级财政逐年加大环保投入,2009 年全市共投入资金 30 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先后制定多个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文件,建立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建设和管理机制,完善污水处理费返回制度,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 14 座,处理能力达 48.5 万吨/天,基本形成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中达标排放的处理格局。 天然气工程如期竣工, 累计建成中低压管网 565 公里,天然气开户数 6.6 万户。投资 2465 万元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被江苏省建设厅评为级填埋场。投资 2 亿多元,建成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

11、,在全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工业固体和医疗废物处置利用率 100%。通过努力,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从 2005 年的 84.9 提5高到 97.05,2008 年、2009 年连续位居苏州各县(市) 第一,空气优良天数从 2005 年的 348 天提高到 359 天,主要河流、湖泊始终保持在类水质,江浙交界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趋好,13 个小康断面水质稳定正常,东太湖常年保持一级空气二级水质,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深化综合治理,强化铁腕治污,全面提升环保模范城市新形象 三、深化综合治理,强化铁腕治污,全面提升环保模范城市新形象 这几年以来,吴江继续发扬铁

12、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石心肠、铁面无私的“五铁”创模精神,负重奋进,埋头苦干,狠抓污染整治,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了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重现了昔日水乡碧波荡漾美景。 (一)狠下铁的决心,齐心协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一)狠下铁的决心,齐心协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放到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从 2008 年开始,组织开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大竞赛,环境竞赛实行不定期明查与双月暗访制,每次考核结果进行排名通报,并和经济竞赛一同列入政绩考核。 市财政每年将新增财力的 10%20%用于环保投入。加大湖泊资源保护力度,成立市湖泊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工作

13、领导小组,邀请专家团队编制湖泊保护总体规划,系统测量所有湖泊,统一规划、统一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今年,又开始组织实施太浦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确保清水走廊水质安全。建立完善环保监管网络,市政府特批环境执法大队增加 8 名执法人员编制,成立“夜查监察中6队” ,专门购置环保执法快艇和红外线雷达探测仪;盛泽镇专门成立环保办公室,招聘 50 名环保协管员,实行对涉污企业的长效管理。由市政府牵头,建立由 11 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先后开展六查一提高、喷水织机、旧桶复制等专项执法检查,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今年 6 月以来,在加强对涉污企业的环

14、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同时,我们重点开展了“五铁一号”环保专项行动,重拳打击印染、喷织、小化工等企业的违法排污现象,并在媒体设立曝光台,继续强化对涉污企业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排污行为。 (二)坚持铁腕治理,千方百计推进江浙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二)坚持铁腕治理,千方百计推进江浙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吴江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坚持“宁可放弃项目决不损害群众利益、宁可放慢速度决不牺牲环境”的原则,创新联合执法、科技监控等五大环保监管机制,铁腕抓整治,全力保达标。一是强化重点治污工程建设。编制王江泾断面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 苏南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着力推进以污水处理

15、设施、东太湖整治、河湖清淤、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 134 项环境治理工程。二是强化科技监控能力。先后投入 2600 多万元,建成 9 座水质自动监测站。投资 910 万元,建成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对全市 46 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和 11 家气污染企业实现了全天候在线监控。三是严格“双控”限产措施。对盛泽镇 24 家7印染企业实施控制生产设备、控制排放总量的限产措施,印染废水排放量控制在 10.5 万吨/天以内。四是创新断面水质报告制度。2006 年以来,环保部门将江浙断面的监控点由14 个增加到 28 个,每日监测结果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给各级领导和企业主,一旦水质发生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6、,形成了多部门合力治污的良好局面。五是加强与浙江的沟通交流。建立信息互通、联席会议、联合处置等工作制度,形成了江浙两地团结治水、联合治污的良好格局,有效确保了江浙交界断面水质的稳定。 (三)坚持铁面无私,全力以赴推动饮用水源保护。(三)坚持铁面无私,全力以赴推动饮用水源保护。吴江水源地位于东太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 2005 年起,开展东太湖综合治理,总投资约 50 亿元,规划启动东太湖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退渔还湖、退垦还湖、拆迁安置、洪道疏浚和生态修复,2007 年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总体方案 ,目前已投入 25 亿元,完成退垦还湖2.8 万亩、清淤面积 542 万平方米;投入 2.5 亿元,拆除东太湖围网养殖 58491 亩,项目的实施,再现了东太湖碧波美景。强化供水工程建设,投资 12.5 亿元,建成日供水能力60 万吨区域供水工程,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点源污染治理,一级保护区内的涉污企业全部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涉污企业全部接管集中污水处理厂,全面强化蓝藻防控,全市人民喝上了优质、洁净的太湖水。占地 330 亩、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