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55710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信号:微信号:ynjskswQQ 群:群:372727796(学员专用(学员专用请勿外泄请勿外泄)美术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具体含义,了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作品与实物的比较、分析和讨论,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义,锻炼其评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艺术与生活的关注,逐步树立对于艺术的兴趣,乐于做一个懂艺术、热爱艺术的人。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等均源于生活,但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

2、活”以及表现性艺术也源于生活之一特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环节一:导入新课用学生喜爱的国产动画喜羊羊和灰太狼导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羊和动画中艺术加工的羊的形象进行对比,提出问题:你喜欢动画中的羊还是生活中真实的羊?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动画中艺术加工过的羊的形象源于生活中真实的羊的形象,但却比生活中真实的羊更可爱,揭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环节二:直观感知环节二:直观感知教师展示绘画作品齐白石的虾与生活中的虾,学生欣赏比较真虾和画中虾的不同之处并发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齐白石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将虾腿删繁就简,仅画五条,显得多

3、而生动。环节三:形式分析环节三:形式分析(一)中国画1.继续引导学生观赏虾并提出问题:齐白石老人是如何用笔墨来表现这些活灵活现的虾呢?微信号:微信号:ynjskswQQ 群:群:372727796(学员专用(学员专用请勿外泄请勿外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苍劲有力的笔法和墨色的干湿变化来体现,画中的虾承载着笔墨之美,又取真虾通体透明、游动轻盈之美,因此比真虾更典型,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2.教师继续提问艺术家创作的虾与生活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艺术家创作的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油画1.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 运用今天所学习的赏析方法分析董希文的油画作品 开国大典 。

4、引导学生观赏,并小组讨论:油画中的天安门城楼与真实的天安门城楼有什么不同?在人物的表现上,油画与照片相比较,哪个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了体现了画家的什么情感?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响亮的色彩,渲染热烈的气氛,将视角转向毛主席的位置,从而突出了毛主席的地位,柱子的变化更好的突出了天安门的庄严。并且菊花与广场的体现更好的突出当时欢快的气氛与恢宏的气势。画家这一系列的处理都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开国大典”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体现了画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环节四:总结领悟环节四:总结领悟提出问题: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通过以上作

5、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在创作艺术形象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环节五:小结作业环节五:小结作业1.总结:回顾画家在创作艺术形象时是一个怎样的历程?2.课后作业:有哪些其他的艺术形式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抽象的话是不是呢?课下查找资料思考,下节课与同学分享。五、板书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提炼加工艺术形象高于生活中国山水画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微信号:微信号:ynjskswQQ 群:群:372727796(学员专用(学员专用请勿外泄请勿外泄)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

6、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难点】能用笔墨表现一幅意境深远的小品。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墨、笔等绘画用具。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 08

7、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当中展示的是谁的作品?展示的什么作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他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从而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能够想到哪首诗词?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整幅画面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

8、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并提问:这两幅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微信号:微信号:ynjskswQQ 群:群:372727796(学员专用(学员专用请勿外泄请勿外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

9、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2.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

10、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课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临摹,下节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欣赏。五、板书设计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特点:笔墨意境山石画法:勾皴擦点高中高中语文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与一般新闻相比独特的叙述角度。2.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过程与方法】微信号:微信号:ynjskswQQ 群:群:3727277

11、96(学员专用(学员专用请勿外泄请勿外泄)通过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锻炼交流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使学生通过思考,认识本篇新闻的价值。【难点】体会新闻中所灌注的作者的个人情感。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片段,展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让学生感同身受,顺势导入课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学生再次朗读,回答:本文是

12、一篇新闻,而标题却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否矛盾?简述理由。明确:不矛盾。标题吸引人。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东西,的确没有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每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好事;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罪行予以揭露,让世人永远不忘。3.作者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

13、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他对写奥斯维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大名词。无须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生畏,单是参观者不由自主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震撼了!好处: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客观性和清晰的可视性,令人回味无穷。(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设置小组讨论)(根据时间考虑可任选其二)(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设置小组讨论)(根据时间考虑可任选其二)1.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惧,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

14、、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惊然”?(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美好景象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昂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了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正微信号:微信号:ynjskswQQ 群:群:372727796(学员专用(学员专用请勿外泄请勿外泄)是这种反差极大的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2.“在德国人

15、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作者明知不该却固执地要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 仅仅是为了让读者难以忘怀吗?也许有控诉, 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也许还有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3.文章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内部的记叙描写中,大都是毒气室、焚尸炉、装人的盒子等残酷、丑陋、令人窒息的事物,可为什么文章的结尾却写到了“一排照片中间有一张美丽姑娘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让人产生动人心魄的“怜悯与恐惧的效果”,这正是美学理论中悲剧的

16、最典型涵义。也只有这样的悲剧,才能提醒人们:这样惨无人道、灭绝人寰的事情再也不能在人类的历史中重演了!)4.作者为什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向上帝祈祷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祈求上帝保佑和向上帝忏悔以求得宽恕。显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军一手遮天,他们迫害犹太人和战俘的残忍和灭绝人寰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甚至连上帝也无法保护那些祈求保佑的无辜受害的人们免遭涂炭;另一方面,如果德军企图为自己的罪行向上帝忏悔的话,因为他们罄竹难书的滔天罪恶,对无辜而宝贵生命的肆意践踏,使得上帝也不会宽恕、原谅他们的,因此在奥斯维辛,无论是祈求保护还是企盼得到宽恕都是没有用的,这里没有可以祈祷的地方。而这也正是本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体现。)(四)小结作业(四)小结作业学生谈收获和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两方面谈谈自己学了这则新闻的收获。搜集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新闻,通过赏析重点语句,分析其获奖原因。四、板书设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