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55619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3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国粮展20124 号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食科技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 、 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 、 农业及粮食科技发展规划(2009-2020 年) 、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

2、要 (国粮展2011224 号)等有关粮食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印发给你 2 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时期是粮食流通产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准确把握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重视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解决好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技术问题。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中心,以促进粮食流通现代化为重点, 支撑粮食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粮食产业结构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科技工作的指导和科技规划实施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行业科研单位、粮食流通与加工国

3、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粮食局工程中心及相关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是本规划的实施主体, 要落实主要任务,细化目标,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3 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二二二二一二年一月一二年一月一二年一月一二年一月 4 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8-2020 年) 、 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 、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 农业及

4、粮食科技发展规划 (2009-2020 年)和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粮展2011224号)的任务要求,制定本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一、 “十一五”粮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是粮食科技投入增加。一是粮食科技投入增加。一是粮食科技投入增加。一是粮食科技投入增加。 “十一五”时期,粮食科技总投入 61.47 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 7.05 亿元, 地方财政投入 2.21亿元,企业投入 23 亿元,其他投入 29.21 亿元。比“十五”时期有明显增长。二是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二是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二是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二是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储运、深

5、加工、装备等 5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 个国家粮食局工程中心构成多层面的粮食科技创新平台。 地方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加。三是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三是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三是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三是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强强强。 粮食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 粮食行业电子政务体系逐步完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以及部分装备技术初步具备工程化能力。节能减排、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具备了产业化应用条件。大型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提升较快, 粮食储藏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时期,共取得了科技成果 457 项,其中国家科技 5 进步奖 5 项。 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

6、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连续举办了 5 届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面临的形势与需求从国际形势看, “十二五”时期世界科技始终保持加速发展的态势,科学技术孕育着新的突破,以智能、绿色、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产业蓄势待发。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将引发粮食流通产业发生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妥善应对挑战,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资源, 下大力气解决影响我国未来粮食产业发展的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支撑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

7、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必将带动粮食产业技术向绿色、智能、环保方向的发展深化。绿色储粮技术、高效节能增效技术、信息技术将融入到粮食流通产业的各个领域,以科技为先导,实现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粮食产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水平,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十二五”时期,粮食科技的发展仍然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解决好制约产业发展突出技术问题,努力实现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保障粮食食品安全的需求,在农户储粮、绿色储运、清洁加工等 6 各环节提升技术水平;二是满足“低碳经济”的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8、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三是按照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的要求,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在粮食储藏、物流、加工、检测等流通环节应用开发,促进交叉学科的技术融合,培育新兴产业。三、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中心,以促进粮食流通现代化为重点,以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关键技术创新为突破, 支撑粮食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粮食产业结构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科技创新成为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产业支撑。发展目标:到 2015 年,粮食科技自主创新

9、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产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提升传统产业,以节能低碳技术、先进装备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技术成果, 粮食科技支撑流通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加大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力度, 将一批先进成熟技术在产业化应用上先行先试,实现一批企业技术创新的集成示范。培育若 7 干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的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力争在储粮虫霉发生为害生态机理、绿色储藏、物理特性、品质特性及机理、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 力争在 “9

10、73” 、 “863”国家重大基础和应用专项计划中有所突破。 争取粮食行业国家科研经费投入达到 2 亿元。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条件和机制, 健全创新平台的体系和运行机制,利用项目、基地、条件,促进各领域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培养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基本原则: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战略导向战略导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跟踪国际先进水平、 紧密联系市场的需求,统筹、完善基础性科研工作,在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技术环节和重要关键技术上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国产化技术的市场份额。市场配置市场配置市场配置市场配置。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为主导,强化科技人才、资金的市场化配置,集中社会的科技资

11、源优势,攻克粮食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建立共享、开放、竞争的科技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科技资源向粮食科技集聚,形成社会化粮食科技创新,提升行业科技竞争力。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处理好战略发展与民生科技的关系、产业技术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关系、 粮食产业现代化与传统技术改造的关系、项目研发与创新能力建设的关系,注重当前与长远、 国 8 家与地方、基础与转化、科研与市场的结合,全面提升粮食科技高技术产业化水平。人才优先人才优先人才优先人才优先。 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 在项目中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鼓励科研人员自由命题,注重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人才设置项目,以人才带动

12、科技, 以人才促进发展。四、主要任务结合粮食行业的发展现状, 把握前沿技术与粮食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与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粮食科技工作,全面提升粮食科技水平,推动行业科学发展。(一)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一)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一)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一)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1 1 1 1、推广信息技术带动产业现代化。、推广信息技术带动产业现代化。、推广信息技术带动产业现代化。、推广信息技术带动产业现代化。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 加大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粮食宏观调控中 9 的应用,在粮食收购品质检测、储粮环境控制、库存品质监管、有害物质防控等方面,加大物联网技

13、术研发。开展对快速收购检测技术、清仓查库技术、粮油数量质量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集成与示范。研发感知粮食温度、湿度、品质、数量和粮堆中气体、霉菌、害虫的图像的粮食专用传感器,利用专用传感器等技术,逐步实现对粮食库存信息的智能化监控;加大 RFID、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应用。在重点区域开展粮食物流信息采集、追溯技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示范,实现粮食物流的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统筹、协调、高效、 有序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2 2 2 2、培育生物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培育生物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培育生物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培育生物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14、绿色储粮技术体系。从有害生物特性基础研究入手,开展绿色储粮、有害物质防控和消减技术的研究。开展生态环境、温度与粮食品质关系研究,实现对粮食霉菌、害虫的实时监测。注重和培育绿色储粮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以及低温储粮技术的集成示范。开发可替代化学物的高效菌株、酶制剂技术,通过生物技术实现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3 3 3 3、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研究和推广,研发储藏、干燥等方面的绿色、节能、降耗新技术。开展能源优化利用、传热传质模型、数字化设计及水热控制分析技术研究,大幅提

15、高粮食干燥机热能效率。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高效的保温技术、能源梯级利用技术、余热回收利用技 10 术、烘干工艺改进、烘干热源改造、烟气、污水处理技术。推广“四散”化运输,以提高效率方式节省运输能耗。开展地源水源热泵、浅层地能、太阳能、自然低温的控温储藏技术研究。通过应用、推广综合利用技术,逐步淘汰污染大、效能低的工艺和设备。4 4 4 4、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开发装备智能控制和在线监测技术。开展绿色储粮技术和装备的集成示范。开发全自动散粮成套接卸输送装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粮食加工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开展装备智能

16、控制技术、装备机械安全技术、装备机械卫生技术、装备可靠性技术、装备产品质量评价方法、装备人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5 5 5 5、加快主食品工业化技术发展、加快主食品工业化技术发展、加快主食品工业化技术发展、加快主食品工业化技术发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智能化成套粮食加工和精准加工装备,开发多品种、 营养化、高品质的米制品、面制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研发营养健康型传统主食成套设备。研发主食品保质保鲜物流、配送技术装备,研发粮油食品卫生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开展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研究。6 6 6 6、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粮食基础理论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粮食基础理论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粮食基础理论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粮食基础理论体系。开展粮食流通环节的生物技术与粮食质量安全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开展粮食流通重要储粮害虫、种群动态与生态控制等基础研究,加强储粮真菌毒素产生机理、粮食发热霉变机理、品质特性及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