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核政策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55417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日本核政策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战后日本核政策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战后日本核政策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战后日本核政策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战后日本核政策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日本核政策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日本核政策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后日本核政策的 建构主义分析3赵 宏内容提要: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的核政策发生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演变过程:从坚持“ 无核三原则 ” 到在核问题上政策立场与实际运作相当矛盾。对于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传统的分析存在着缺陷。本文通过建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发现这一变化是伴随着日本对自身身份认同从“ 核武器唯一受害者 ” 到“ 普通国家 ” 的变化而演变的。身份认同的转变是日本核政策调整的原因。身份认同是通过国内、 国际因素共同构建的。关键词: 日本核政策 “ 受害者 ” 身份 “ 普通国家 ” 身份1945年8月,为敦促日本投降,美国将当时仅有的两颗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日本成为迄今为止世界

2、上唯一遭受过核武器伤害的国家。这种“ 受害者 ” 的地位,对于日本国民对核武器的认识、 情感的形成,以及核政策的确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7年,日本首相佐藤荣作首次提出了“ 无核三原则 ”,与和平宪法一起,成为日本的立国之本和“ 国是 ” 。然而,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政府在核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与实际运作过程有相当的矛盾之处。一方面,日本时时以唯一一个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的身份要求核不扩散、 反对核试验;另一方面,日本核能力的发展现状令世人瞩目,政府高官不断发出发展核武器的试探。未来日本的核政策向何处去?鉴于日本的侵略历史,更因为事关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日本核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3

3、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 所的李彬教授、 刘江永教授给予了大力的指导,在此表 示深深的感谢。 金熙德: 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日本外交的转 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第12页。对于日本核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19做出了研究。他们认为,日本核武器的发展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持续衰退的日本经济不但没有影响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进程,反而迈向军事大国的步伐更大、 更快。也有学者认为,国际形势的变化、 威胁的日趋多元化给日本提供了摆脱束缚的契机,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每一次军事动向和变革似乎都有“ 充分的 ” 理由和依据:首先,日本当局感到朝鲜半岛

4、局势对其构成了最现实、 最直接的威胁,特别是朝核危机再度发生,使日本的威胁感进一步增加。其次,近年来,日本当局对中国的担心日益突出,自1992年以来,日本 防卫白皮书 一直把中国作为重点防卫对象,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此外,日本还感到自己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也面临诸多威胁。但有学者认为,过去30多年来,国际权力平衡发生的变化与日本的安全概念并没有明显的联系。还有学者将其归因为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认为日本存在着民族利己主义、 对弱于自己的国家持民族优越感,以及日本人往往因为忠诚而陷入狂热的民族劣根性。以上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日本核问题提供了诸多的角度和背景。那么, 21世纪日本是否会跨越“ 核门槛 ”

5、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技术能力、 经济实力、 国际环境、日本国内社会对发展核武器的反对程度。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各个因素对日本核武器发展的制约作用,以确定更加合理的理论解释,并由此对日本未来核政策走向做出预测。一、 日本完全具有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对于日本目前的核技术能力,一些学者已经在文章中有所提及。比较公认的见解是:日本拥有先进全面的核技术,在增殖反应堆、 核聚变、 计算机模拟核爆能力、 新的核原料获取等核技术的前沿领域的领先地位是举世公认的;核弹头运载工具技术在世界上是居于领先水平;拥有惊人的核原料储备,预计到2010年钚的储备可达100吨;日本不少政客所声称的183天造出原子

6、弹的高调并非只是虚张声势。这些研究确实真实地反映了日本核能力的现状和潜在的可能。俄罗斯消息报 认为,在日本如此迅猛的核工业发展势头面前,谁也不敢肯定将来日本不会涉足核武器。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拥有雄厚的资金、 发达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工业基础。只要形势需要,日本作出建立核武装的决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一跃成为世界第三个核大国。从以上材料来看,日本的核武潜力十分巨大,而且由于技术先进,转化实现核弹的能力很强,是否制造和拥有核武器完全取决29太平洋学报 2005年第4期姚文礼:21世纪初期日本安全战略调整刍议 , 载 安全与战略 , 2004年第3期,第51页。 彼得 J1卡赞斯坦:

7、文化规范与国家安全 战后日本警察与自卫队 ,新华出版社, 2002年版,第5 页。 赵恒: 日本核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载日本研 究 , 2003年第2期,第52页。 唐堂: 警惕!日本危险的核潜力 ,载 解放军 报 , 2000年6月23日。于非技术和经济、 政治等因素。二、 国际环境制约作用弱化长期以来,美国对日本在军事上,尤其是核领域,实行高压政策,使得日本不得不在这方面采取低姿态。但是,近些年来,美国开始在军事领域纵容和鼓励日本,例如 新日美安保条约 显示日本要“ 积极参与周边事务 ”,日本还积极与美国联合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甚至在2003年初,美国有人主张“ 容忍日本核武装 ” 来对

8、抗朝鲜的核发展。况且,美国的对外政策一向奉行双重标准。就朝核危机而言,朝鲜并无独立建造核反应堆的能力,其核反应堆是在前苏联援助下建造的。几座核反应堆的功率都不大,性能落后,难以支持朝鲜成为一个核大国。目前的情况是,朝鲜称自己拥有核武器,有些国家在猜测朝鲜是否真正拥有核武器,或者有多少?而相比之下,日本的核反应堆数量、 技术水平、 核原料的储备数量都远远高于朝鲜。特别是日本不惜重金建造的增殖反应堆,作为发电用途绝对不经济,唯一的好处是可以生产制造核弹的原料。如果是基于日本和朝鲜的核能力进行判断,那么无疑日本核问题要严重得多。在中东地区也是这样,拥有核武器的以色列没有受到任何核查,而至今没有被查实

9、拥有核武器的伊拉克却反复受到核查和军事打击。此外,一旦一个国家走过核发展的脆弱期,国际压力就难以发挥作用(例如,印度、巴基斯坦)。由于日本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走过这个脆弱期可能会很快。因此,我们不能高估国际因素的作用。那么,在经济、 技术和国际环境三个因素都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日本国内社会对核发展会起到怎样的制约作用?这成为本文要讨论的关键问题。三、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战后日本核问题卡赞斯坦认为:“ 国家利益不是存在在那里让自私、 理性的行为体去发现,而是通过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被建构,”主观性力量在决定国家行为的过程中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理论,强调物质性

10、力量对于国家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而建构主义并不否认物质力量的作用,但更强调主观性力量巨大的独立作用。在此,建构主义特别强调:一个国家所持有的独特的身份认定是特定的国家利益的主要源头,它显示了一整套涉及特定的有关行为和有关行为者的利益抉择和偏好取向。举例来说,当一个欧洲国家具有“ 欧盟一员 ” 的身份认定而非“ 大国 ” 的身份认定时,两者会产生颇不同的国家利益取向,从而对该行为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偏好以及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产生完全不同的39战后日本核政策的建构主义分析见 美部分保守派主张如果朝鲜有核武器日本 也应发展核武器 ,载日朝日新闻 , 2003年1月23 日。Peter J1Katzens

11、tein (ed1) , The Culture ofNationalSecurity: 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p121Ted Hopf, “ 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2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 inInternational Security, Summer1998, pp1174 - 1761转引自陈东晓: 浅议建构主义对东 亚安全前景的再认识 ,载国际观察 , 2000

12、年第4期, 第30页。影响。据此,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 独特的身份认定 利益 行为 变化 ” 这样的概念体系和分析路向。本文试图根据这一思路,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战后日本在核问题上的行为做出分析。1.“ 战犯 ” 和“ 受害者 ” 的身份认定:明确反核的官方立场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把当时仅有的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到广岛和长崎,共造成死亡和失踪3018万人,伤22万人的悲剧。直到今天,还有不少日本人深受其害。这种唯一一个遭到原子弹、 氢弹伤害的国家的地位,给日本国民对核武器的认识和情感的形成以及日本核政策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客观地讲,对核武器持厌恶、 反感情绪的日本人的人数远远大于主张

13、发展核武器的人数,这也是当时日本制订核政策的基础。二战结束后,日本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向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表达其爱好和平的意向,表示要与过去的军国主义告别。1956年的 原子能基本法案 将日本的核研究、 开发和使用限制在和平目的上,日本政府还从这一年开始声称要恪守“ 核三不原则 ”,即禁止日本拥有核武器,禁止日本生产核武器,禁止日本引进任何核武器。1967年12月,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议会众议院发表讲话,第一次正式提出“ 不拥有、不制造、 不运进 ” 核武器。该原则被看成是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后来的历届政府也都表示要坚持这项原则。佐藤荣作也因其致力于反对核扩散和提倡“ 无核三原则 ” 而荣获197

14、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同时,在政治上为日本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在美国、 苏联、 英国主导下, 1963年 部分核禁试条约 (即PTBT) , 1968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即NPT)先后达成。1964年日本批准PTBT, 1970年签署NPT,议会在1976年6月8日正式批准。事实上,日本一直是最积极支持PTBT和NPT的国家之一。1996年9月24日,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即CTBT)开放签署的当天,日本就加入了。 “CTBT是日本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日本公众对于核试验有着强烈的怨恨情绪。 ”1998年5月,印度、 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后,日本对其进行了经济制裁。1995年8月6日,日本首

15、相村山富市在第50届广岛原子弹死难者慰灵及祈祷和平大会上表示,“ 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将恪守日本的和平宪法,放弃一切进行核武装的可能;在坚持“ 无核三原则 ” 的同时,忠实履行日本对防止核扩散条约所承担的义务;为销毁核武器和世界的持久和平而努力。 ”2000年8月6日,森喜朗首相在广岛又说:“ 人类历史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我国有坚定的决心,不使广岛、 长崎的悲剧重演。在遵守日本国宪法、 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同时,将继续向世界呼吁实现没有核武器的世界和持久的和平。 ”由此可见,日本的官方立场是反核的。2.向“ 普通国家 ” 身份转变:成为“ 无核 ” 原则下的有核国家49太平

16、洋学报 2005年第4期赵恒: 日本核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载日本研 究 , 2003年第2期,第48页。YukiyaAmano,“A Japaness view On NuclearDisar2mament”,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 Vol19,No11, 2002,p11391 人民日报 , 1995年8月7日,第6版。 同上。冷战后,关于国家的未来走向问题在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分歧,即自由派倾向与保守派倾向之争。前者以“ 民生大国 ” 为国家目标,对外主张国际协调主义;后者以“ 普通国家 ” 为国家目标,对外主张自由、 自助、 自决主义。近年来这场争论的倾向性日渐明晰。随着2003年5月15日有事法制相关法案以绝对优势在众议院获得通过,这场争论已经尘埃落定,“ 普通国家 ” 战胜了“ 民生国家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